●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時,禮樂無有也。
夫制敵者非揖讓之化,強國者非威儀之容,故禮樂不可治于用武之世也,明矣。
征君奚隐厥術而不以誨寡人欤是使寡人無奮也。
” 征君對曰:“禮,兵之紀也。
樂,兵之精也。
其紀如梯,其精如醴。
故禮以制其容,樂以導其氣。
列之以行伍,作之以金鼓,飾之以旌旗,明之以弓劍。
節而後舉,利而後動,故能克敵而定戰。
桓、文之兵昧禮樂,而猶足以節制,是以霸其身,而天下謂齊、晉能諸侯。
若兼之禮樂而節制,奚翅乎霸!且賢王不聞有苗之格乎虞廷之舞,聞其幹羽矣,而未聞以其兵也。
豈有苗之悍不若今之胡虜哉亦幹羽者乃有虞之所以為兵也。
至春秋戰國之君,以百姓為蠛蝾,以刀鋸為金帛,苟有匹夫高枕而寐者,天下皆以為樣。
其殘也如此,臣願賢王之勿效也。
” 韓王曰:“昔晉文之伯,不以兵車,而為諸侯之盟主,又納天子以示義,伐原以示信,大以示禮,曹、衛、楚、宋,不勞而歸服,是晉文亦禮讓之主,而不黩于武,特未能樂焉。
由此觀之,豈惟節制之師哉!” 征君對曰:“召襄王于河陽者誰乎臣而召君,非義也。
淩諸侯之盟,非信也。
以此而号諸侯,非禮也。
一舉而三非,《春秋》責之,若桓公,其庶乎!以韓之疆,以賢王之風馭之,伯不足圖也。
乘是時而懈禮樂,雖用力十年,臣固知王之止幹伯而已矣,且以後于晉文。
夫晉文之伯,猶節制而當之以權也。
今賢王之權在天皇,于王何有!若淵默而修德,則賢王之權歸矣。
” 韓王曰:“善。
” ○寵幸 韓王有玉壺紫英二姬,寵冠千宮。
二姬聞征君之賢也,求韓王聘之。
征君見韓王于黃翼之樓,二姬隐于雕屏,窺而巧笑。
征君謂韓王曰:“隐屏者誰欤?”韓王曰:“此寡人寵姬也,慕征君之令名,故隐屏而窺耳。
”征君曰:“笑臣者誰與?”韓王曰:“即隐屏之姬也。
”征君作色而對曰:“臣雖猥士,不能笑諸侯,而乃為二姬笑,臣何以賓于王乎!”韓王曰:“征君何固之甚也,寡人之愚妾不以一笑而辱征君。
夫笑,妾婦之庸态也。
征君以妾歸之庸态而罪寡人之姬,何弗裕也。
”征君默。
韓王乃命二姬出見征君,二姬又隐袖而笑。
征君曰:“夫以王之二姬,猶能辱憲,況諸侯乎臣敢辭矣。
”二姬寤其意,乃向屏而泣。
征君曰:“二姬尚弱,是笑也,不以臣累,臣于其泣而見也。
”韓王解容,置醴酒以宴之,命二姬奏樂于屏,五舉而樂不奏。
韓王又命之,二姬對曰:“妾恐辱征君也。
樂之音重于笑,征君之辱亦重于笑,是妾有笑罪,君不命妾之贖而又重之,妾以為征君無所報于韓矣。
” 征君曰:“嗟乎!二姬之用智,臣不若也。
王能馭之,則韓國必強,不然,王其荒乎,何以能國。
”韓王曰:“寡人命二妾奏樂,以征君無命,故懼而弗樂也,焉用智哉!” 征君對曰:“昔者周幽王之姬曰褒姒,美面不笑。
然國之危也,卒由于笑,故諸侯之不可笑猶士也。
今二姬之笑,有褒姒之所不為者,而反無周之危,故笑而知其侮,泣而知其弱,辭樂而知其智。
”韓王曰:“寡人命之樂而罰之所達旦,何智之敢用也。
”于是玉壺況瑟,紫英彈箜篌,以觞奉征君,酒激于地。
征君曰:“臣不敢飲。
”韓王曰:“何以不敢?”曰:“以賢王之尊,不能使二姬觞,反代二姬以觞臣,何王之自卑而崇寵也,臣故不飲。
”韓王曰:“寡人命二姬觞,征君疑而不飲,寡人是以觞之,意者寡人取二姬之觞,征君又疑耶。
取觞而飲,寡人亦唯是解疑于征君耳,豈崇寵而自卑乎寡人得二姬,實美而貞淑,又飾之以音。
寡人是密非以偕樂也,而征君疑之,且以難使二姬怼寡人,是征君之捐過矣。
” 征君辟席而對曰:“噫,王之二姬,臣實不知其美也。
臣之所美與王不類,有名曰‘仁’,狀若慶雲,容若幽蘭,藕若陽春。
使之輔諸侯,則百姓懷之而頌,音作九夷,八蠻皆來朝。
有名曰義,狀若凜霜,容若青松,厲若秋宇,使之輔諸侯,則禁淫慝,誅暴亂,使盜跖可化為伯夷。
此二姬者,臣之所美也。
若王之姬,朝不過絲竹之奉,夜不過枕席之安,弛庶政,棄百姓,禍是以亡國。
故珠玉為塵,錦煉為灰,绮幕镂床栖于浮雲,寶瑟箜篌寂于煙露,富貴之樂于王,何有哉!王不寵仁義而昵冶容,臣竊以為賢王之蠱也。
”韓王有慚色。
征君辭酒下階而出,韓王送于宮門,顧左右曰:“寡人今日得聞仁義之美也。
”二姬怨而讒之。
○智論 征君憂二姬之讒,複說韓王曰:“夫尺蠖蜉蝤同出于陽,而不為尺蠖之鳴;黃雀青蜓同翔于空,而不為黃雀之舉;鲲魚蝮蛇同潛于水,而不為鲲魚之化。
若此者,豈限于物力哉氣使然也。
故蜉蝤之安于默,蜻蜓之限于飛,蝮蛇之困于遊者,彼亦烏知。
尺蠖之鳴,黃雀之舉,而鲲魚之化也,唯不知,故以類群而不毒。
是萬物之淑慝,皆以無所知而能相安也。
使其有所知則必慕,慕則必傾焉。
惟人靈覺于物,故無大愚亦無大智,無大智故有知而不慕,有慕而不傾,有傾而不殆,有殆而不窮。
窮則必複,若玄王素主之于凡庶。
惟無所大知,是以賤而莫知其所以貴,貧而莫知其所以富,陋而莫知其所以揚,勞而莫知其所以逸,困而莫知其所以亨。
變化若神,動靜若運,凡庶惟君處,嚣嚣然以之爾矣。
昔傲、象之于重華也,無大智,故得以靖而不夷;、虎之于仲尼也,無大智,故得以康而不隕;項籍之于高祖也,無大智,故得以興而不複。
雖德與智合,以光耀于天下而銘偉功,亦命使之然也,豈惟玄王素主之異于凡庶哉。
今有愚夫,老于田野,與子孫守十金之産,而盜賊不攘其室者,亦盜賊無大智也。
況于受命之主乎! 今賢王居必伯之國,受世昌之封,膏腴之沃壤七百餘裡,雖周之申伯鄧侯未有若賢王之隆也。
夫南陽雖封于先王,而實天之所賜,賢王欲乘而興之甚易也。
以賢王之明,而失可伯之時,是使齊桓晉文笑于前,秦孝公齊威王議于後,無乃棄天之賜而削先王之封乎。
願王恭禮天下之士,以結其心;遠内嬖之讒,以清其志,則天下士必奮然樂為之用,而賢王之名尊矣。
此鄙臣所以婉奕而長歎也。
王其熟慮焉。
”韓王曰:“善。
” ○讒說 二姬以計去征君,讒于韓王曰:“妾聞諸侯皆甯,則不可畜士以養釁;百姓皆贍,則不可逞志以求危。
今王室無東遷之弱,藩籬無犬吠之儆,君何慮之過也。
以君之賢,而安享大國,天皇之寵賜,日盈于君身,雖河間東平之寵,不能加于君也。
君之倉廪,蓄以百萬;宮室之麗,積以蜀青;玩好之器,來自絕國;鐘鼓箫瑟之聲,畢陳于前,妾得侍于君之掌下,以供娛樂,是諸侯之安富尊榮,亦莫有加于君者也。
君享千歲之祿,而為終身之樂,以昌後胤,不亦善乎。
今遊說之士,不顧君之後胤而取耀于目前,非忠也。
不憂王室之亂而勤王,以圖伯謀不測之功,非義也,而且不智,是以磨舌于諸侯以要顯,譽釣空業而為賢;進而若悃,退而若憂,得齊之情而洩于楚,得楚之計而通于秦。
在路則禦者争之而不恥,在國則順者揖之而不顧。
吐譚縱橫,乍喜乍怒,似蘇秦蔡澤之詭行也。
以妾料之,不過假諸侯之顔色而求創于四方,豈能益人之國家哉,君速布令于國中,以屏遊士之迹,且無潛于鄰壤,是絕釁也。
逐說而絕釁,則君與妾均是福也。
幸無忽壽。
” 韓王曰:“子素不昵,故說士不遊于國。
向者征君谒子而諷以汝二姬,故汝不忘疇昔之泣,而加惡耶。
夫征君非口舌之士也,其德足以馨于天子,其才足以賓于諸侯
夫制敵者非揖讓之化,強國者非威儀之容,故禮樂不可治于用武之世也,明矣。
征君奚隐厥術而不以誨寡人欤是使寡人無奮也。
” 征君對曰:“禮,兵之紀也。
樂,兵之精也。
其紀如梯,其精如醴。
故禮以制其容,樂以導其氣。
列之以行伍,作之以金鼓,飾之以旌旗,明之以弓劍。
節而後舉,利而後動,故能克敵而定戰。
桓、文之兵昧禮樂,而猶足以節制,是以霸其身,而天下謂齊、晉能諸侯。
若兼之禮樂而節制,奚翅乎霸!且賢王不聞有苗之格乎虞廷之舞,聞其幹羽矣,而未聞以其兵也。
豈有苗之悍不若今之胡虜哉亦幹羽者乃有虞之所以為兵也。
至春秋戰國之君,以百姓為蠛蝾,以刀鋸為金帛,苟有匹夫高枕而寐者,天下皆以為樣。
其殘也如此,臣願賢王之勿效也。
” 韓王曰:“昔晉文之伯,不以兵車,而為諸侯之盟主,又納天子以示義,伐原以示信,大以示禮,曹、衛、楚、宋,不勞而歸服,是晉文亦禮讓之主,而不黩于武,特未能樂焉。
由此觀之,豈惟節制之師哉!” 征君對曰:“召襄王于河陽者誰乎臣而召君,非義也。
淩諸侯之盟,非信也。
以此而号諸侯,非禮也。
一舉而三非,《春秋》責之,若桓公,其庶乎!以韓之疆,以賢王之風馭之,伯不足圖也。
乘是時而懈禮樂,雖用力十年,臣固知王之止幹伯而已矣,且以後于晉文。
夫晉文之伯,猶節制而當之以權也。
今賢王之權在天皇,于王何有!若淵默而修德,則賢王之權歸矣。
” 韓王曰:“善。
” ○寵幸 韓王有玉壺紫英二姬,寵冠千宮。
二姬聞征君之賢也,求韓王聘之。
征君見韓王于黃翼之樓,二姬隐于雕屏,窺而巧笑。
征君謂韓王曰:“隐屏者誰欤?”韓王曰:“此寡人寵姬也,慕征君之令名,故隐屏而窺耳。
”征君曰:“笑臣者誰與?”韓王曰:“即隐屏之姬也。
”征君作色而對曰:“臣雖猥士,不能笑諸侯,而乃為二姬笑,臣何以賓于王乎!”韓王曰:“征君何固之甚也,寡人之愚妾不以一笑而辱征君。
夫笑,妾婦之庸态也。
征君以妾歸之庸态而罪寡人之姬,何弗裕也。
”征君默。
韓王乃命二姬出見征君,二姬又隐袖而笑。
征君曰:“夫以王之二姬,猶能辱憲,況諸侯乎臣敢辭矣。
”二姬寤其意,乃向屏而泣。
征君曰:“二姬尚弱,是笑也,不以臣累,臣于其泣而見也。
”韓王解容,置醴酒以宴之,命二姬奏樂于屏,五舉而樂不奏。
韓王又命之,二姬對曰:“妾恐辱征君也。
樂之音重于笑,征君之辱亦重于笑,是妾有笑罪,君不命妾之贖而又重之,妾以為征君無所報于韓矣。
” 征君曰:“嗟乎!二姬之用智,臣不若也。
王能馭之,則韓國必強,不然,王其荒乎,何以能國。
”韓王曰:“寡人命二妾奏樂,以征君無命,故懼而弗樂也,焉用智哉!” 征君對曰:“昔者周幽王之姬曰褒姒,美面不笑。
然國之危也,卒由于笑,故諸侯之不可笑猶士也。
今二姬之笑,有褒姒之所不為者,而反無周之危,故笑而知其侮,泣而知其弱,辭樂而知其智。
”韓王曰:“寡人命之樂而罰之所達旦,何智之敢用也。
”于是玉壺況瑟,紫英彈箜篌,以觞奉征君,酒激于地。
征君曰:“臣不敢飲。
”韓王曰:“何以不敢?”曰:“以賢王之尊,不能使二姬觞,反代二姬以觞臣,何王之自卑而崇寵也,臣故不飲。
”韓王曰:“寡人命二姬觞,征君疑而不飲,寡人是以觞之,意者寡人取二姬之觞,征君又疑耶。
取觞而飲,寡人亦唯是解疑于征君耳,豈崇寵而自卑乎寡人得二姬,實美而貞淑,又飾之以音。
寡人是密非以偕樂也,而征君疑之,且以難使二姬怼寡人,是征君之捐過矣。
” 征君辟席而對曰:“噫,王之二姬,臣實不知其美也。
臣之所美與王不類,有名曰‘仁’,狀若慶雲,容若幽蘭,藕若陽春。
使之輔諸侯,則百姓懷之而頌,音作九夷,八蠻皆來朝。
有名曰義,狀若凜霜,容若青松,厲若秋宇,使之輔諸侯,則禁淫慝,誅暴亂,使盜跖可化為伯夷。
此二姬者,臣之所美也。
若王之姬,朝不過絲竹之奉,夜不過枕席之安,弛庶政,棄百姓,禍是以亡國。
故珠玉為塵,錦煉為灰,绮幕镂床栖于浮雲,寶瑟箜篌寂于煙露,富貴之樂于王,何有哉!王不寵仁義而昵冶容,臣竊以為賢王之蠱也。
”韓王有慚色。
征君辭酒下階而出,韓王送于宮門,顧左右曰:“寡人今日得聞仁義之美也。
”二姬怨而讒之。
○智論 征君憂二姬之讒,複說韓王曰:“夫尺蠖蜉蝤同出于陽,而不為尺蠖之鳴;黃雀青蜓同翔于空,而不為黃雀之舉;鲲魚蝮蛇同潛于水,而不為鲲魚之化。
若此者,豈限于物力哉氣使然也。
故蜉蝤之安于默,蜻蜓之限于飛,蝮蛇之困于遊者,彼亦烏知。
尺蠖之鳴,黃雀之舉,而鲲魚之化也,唯不知,故以類群而不毒。
是萬物之淑慝,皆以無所知而能相安也。
使其有所知則必慕,慕則必傾焉。
惟人靈覺于物,故無大愚亦無大智,無大智故有知而不慕,有慕而不傾,有傾而不殆,有殆而不窮。
窮則必複,若玄王素主之于凡庶。
惟無所大知,是以賤而莫知其所以貴,貧而莫知其所以富,陋而莫知其所以揚,勞而莫知其所以逸,困而莫知其所以亨。
變化若神,動靜若運,凡庶惟君處,嚣嚣然以之爾矣。
昔傲、象之于重華也,無大智,故得以靖而不夷;、虎之于仲尼也,無大智,故得以康而不隕;項籍之于高祖也,無大智,故得以興而不複。
雖德與智合,以光耀于天下而銘偉功,亦命使之然也,豈惟玄王素主之異于凡庶哉。
今有愚夫,老于田野,與子孫守十金之産,而盜賊不攘其室者,亦盜賊無大智也。
況于受命之主乎! 今賢王居必伯之國,受世昌之封,膏腴之沃壤七百餘裡,雖周之申伯鄧侯未有若賢王之隆也。
夫南陽雖封于先王,而實天之所賜,賢王欲乘而興之甚易也。
以賢王之明,而失可伯之時,是使齊桓晉文笑于前,秦孝公齊威王議于後,無乃棄天之賜而削先王之封乎。
願王恭禮天下之士,以結其心;遠内嬖之讒,以清其志,則天下士必奮然樂為之用,而賢王之名尊矣。
此鄙臣所以婉奕而長歎也。
王其熟慮焉。
”韓王曰:“善。
” ○讒說 二姬以計去征君,讒于韓王曰:“妾聞諸侯皆甯,則不可畜士以養釁;百姓皆贍,則不可逞志以求危。
今王室無東遷之弱,藩籬無犬吠之儆,君何慮之過也。
以君之賢,而安享大國,天皇之寵賜,日盈于君身,雖河間東平之寵,不能加于君也。
君之倉廪,蓄以百萬;宮室之麗,積以蜀青;玩好之器,來自絕國;鐘鼓箫瑟之聲,畢陳于前,妾得侍于君之掌下,以供娛樂,是諸侯之安富尊榮,亦莫有加于君者也。
君享千歲之祿,而為終身之樂,以昌後胤,不亦善乎。
今遊說之士,不顧君之後胤而取耀于目前,非忠也。
不憂王室之亂而勤王,以圖伯謀不測之功,非義也,而且不智,是以磨舌于諸侯以要顯,譽釣空業而為賢;進而若悃,退而若憂,得齊之情而洩于楚,得楚之計而通于秦。
在路則禦者争之而不恥,在國則順者揖之而不顧。
吐譚縱橫,乍喜乍怒,似蘇秦蔡澤之詭行也。
以妾料之,不過假諸侯之顔色而求創于四方,豈能益人之國家哉,君速布令于國中,以屏遊士之迹,且無潛于鄰壤,是絕釁也。
逐說而絕釁,則君與妾均是福也。
幸無忽壽。
” 韓王曰:“子素不昵,故說士不遊于國。
向者征君谒子而諷以汝二姬,故汝不忘疇昔之泣,而加惡耶。
夫征君非口舌之士也,其德足以馨于天子,其才足以賓于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