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子卷下

關燈
屦樂 素履子曰:夫樂者,天地四時之和也,故律呂調财陰陽和,五音調則四時叔。

    是故古昔帝王制禮作樂以化民也。

    是以黃帝曰雲門,颛顼曰六經,帝譽曰五英,堯曰鹹池,舜曰大韶,禹曰大夏,湯曰大濩,武王曰大武,皆八代之樂也。

    用彰其德,以明其功。

    故天地四時皆順從其化。

    夫八聲之用,《樂記》曰:锺聲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橫,橫以立武。

    君子聽锺聲,則思武臣。

    石聲徑,徑以立别,别以緻死。

    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絲聲哀,一反以立廉,廉以立志。

    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

    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

    君子聽竽笙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

    鼙鼓之聲誰,誰以立動,動以進衆。

    君子聽鼙鼓之聲,則思将帥之臣。

    五音之用也,五行之音以調正氣,春之角以其清濁,中人之象。

    春氣和,則角聲調。

    《樂記》曰:角亂則憂,其民怨也?夏之征,以其征,清事之象也。

    夏氣和,則征聲調。

    《樂記》曰:征亂則哀,其事勤也。

    季夏之宮,以其最大。

    《樂記》曰:宮亂則荒,其君驕也。

    秋之商,以其濁,中次宮臣之象也。

    秋氣和,則商聲調。

    《樂記》曰:商亂則陂,其臣壞也。

    冬之羽,以其最,清物之象也。

    冬氣和,則羽聲調。

    《樂記》曰:羽亂則危,其财匮也。

    此五音八聲之用也,所以人情不能免也。

    用之祭天地,乃天神降地隻升;用之祭山川,則鬼神向;用之化人,則人民和。

    故得其節,則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甯。

    用失其節,則鄭衛之音作,桑問濮上之風行。

    所以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又清為君,濁為臣;清為陽,濁為陰。

    清濁不亂,君臣和平,陰陽順序。

    賢者聽其音而知其治。

    然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代不相襲禮。

    至於禮情主敬,樂情主和,敬之與和,萬代不易。

    是以禮節之於繁,樂節之於過。

    禮繁則亂,樂過則淫。

    節樂止淫,履之本也。

     屦富貴 素履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當修德而取富貴。

    得富貴也,持盈守成,恭儉謙讓;節用而愛人,克己而複禮;施而不望報,惠而不費财;不濫其居,不飾其服;遇兇年不儉,遇豐歲不奢。

    是以管仲镂篡朱,弦山節藻稅,君子以為濫;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瀚衣彈冠以朝,君子以為隘。

    則君子當其位行其道,不逾越而奢侈,不儉陋而乖禮,不過淫於聲色,不貪暴於貨财,絕驕奢,去耽嗜,貶酒阙色,避嫌遠疑,濟物利,人安民和衆,常守謙慎之心,不忘忠孝之志。

    《道經》雲:知足者富。

    《孝經》曰: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