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和史浩詩待錄示卿,可和以進,此學士職也。

    ”又雲:“卿想不甚飲,比賜宴時見卿面赤,卻至誠不辭。

    ”既退,中使李肅傳旨賜詩本并戊戌小春茶二十銙、葉世英墨五團,以代賜酒。

    世英,禦前墨工也。

    恭進和篇雲:“粵從三代還,歲月過千祀。

    時豈無賢君,道未契宸旨(陛下屢語臣,三代而下,人君皆不知道)。

    煌煌唐太宗,勳業在所喜。

    寇攘既掃除,蠻貊畢至止。

    循良布郡邑,惠政寬獄市。

    忠賢俨班聯,切谏柅浮靡。

    關輔羅府兵,岩穴瞍奇士。

    民生覆盂安,國勢泰山倚。

    皇心期過之,風下九萬裡。

    忠厚培本根,文物粲華蕊。

    淳熙正觀間,何啻相表裡。

    屬車尚濤江,列障隔淮水。

    蠢茲獯鬻氏,作我太清滓。

    坐令營屯衆,久費糗糧峙。

    中原厭狼貪,諸将空虎視。

    安得貫砮楛,來貢尺有咫。

    六合混一家,耕桑盛生齒。

    願言講治道,先務當有幾。

    欲仁斯仁至,患在未舉趾。

    而況前史中,遺事可尋理。

    衛英爪與牙,正魏目兼耳。

    處中賴房杜,虛受忘彼此。

    不聞國異政,但見車同軌。

    孰雲古道難,佥曰今王是。

    寸陰聖所競,盛德日方起。

    舞幹格三苗,其效七旬爾。

    轲稱仁無敵,傳謂禮可已。

    東鞮及北女,看即朝玉戺。

    南山竹易殚,陛下功難紀。

    儒館謾獻歌,将奈詞之骳。

    ”是日奏事畢,問:“陛下命臨安府開‘文海’,有諸?”上曰:“然。

    ”奏雲:“《文選》之後有《文粹》,已遠不及。

    所謂《文海》,乃近時江钿編類,殊無倫理。

    書坊刊行可也,今降旨校正刻闆,事體則重,恐難傳後。

    莫若委館閣官,铨擇本朝文章,成一代之書。

    ”上大以為然,曰:“卿可理會。

    ”奏乞委館職,上曰:“待差一兩員。

    ”其後遂付呂伯共(祖謙)。

    既成,上問何以為名,必大乞賜名《皇朝文鑒》。

    上曰:“善。

    ”又降旨令必大作序。

    亦既進呈,将刊版,會有近臣密啟,雲所載臣僚章疏毀及祖宗政事,遂不果刻。

    今其書士大夫或傳之。

     淳熙五年閏六月十二日,鎖院,付到熟狀,皇子魏王自荊南集慶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行江陵尹判明州,改成德彰信軍節度使行荊州牧。

    必大奏:“彰信是曹州,徽宗曾為節度使,即位後升興仁府。

    又親王帶牧合随本鎮,今成德軍即真定府,卻帶荊州牧,非是。

    ”上批别拟大鎮進入選點,更具本鎮帶牧故事來。

    必大又奏:“去夏魏王除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誤犯端拱中真宗除授。

    昔政和中已失檢照,今因改鎮,不敢不審。

    兼兩鎮合帶兩牧,仍随本鎮。

    ”并于《實錄》中檢故事以進。

    夏夜甚短,奏入已三鼓,至四鼓末批出,隻于兩鎮上就本鎮止帶一牧。

    必大遂拟永興成德軍節度使雍州牧進入,頃之,點定。

    然後進草,禁中未就寝以待(禁中四鼓乃在外三更)。

     故事:食邑千戶以上封侯;若拜相,雖舊爵卑,食邑少,亦徑封侯。

    蓋五等伯子男用縣名,至侯則升郡。

    當降旨時,未知所封何郡,第雲進封開國侯而已。

    秦丞相薨後,初拜沈守約(該)左相,萬俟元忠(禼)右相。

    沈爵歸安縣,萬俟陽武縣,各從其鄉也。

    既相,合升郡侯,而學士院遂進沈為歸安郡,萬俟陽武郡。

    初非郡名,其誤甚矣。

    當時偶不知改,久之,因進書轉官方能厘正。

    至今遇恩升郡,臣僚院吏及吏部尚複差舛,謂如原系吳興縣開國伯,則合雲進封吳興郡開國侯,卻雲吳興郡進封開國侯。

    殊無義理,予每為正之。

     北門掌内制,西掖掌外制,是謂兩制。

    又着令自觀文殿大學士至敷文閣待制為侍從官。

    朝廷或诏近臣舉賢議事,多雲兩省谏議大夫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而别言禦史中丞、學士、待制乃為詳備。

    近世相承,通稱侍從,固已疑混,若泛言兩制則非矣。

     紹興二十四年春,直學士院湯公(思退)以禮部侍郎同知貢舉。

    時百官多阙,大抵一人兼數職。

    凡進士出身皆入試闱,獨留監察禦史王公(綸),蓋備拆号也。

    内制既阙官,遂降旨暫權,适草劉婉儀進位貴妃制。

    太上稱其有典诰體,潤筆殆萬缗。

    賜硯尤奇。

    秦丞相不樂,遭論列而去。

    秦薨,召還掌内外制,知樞密院事。

    垂相而病,除大資政留守金陵,即其鄉也。

    未第時,兄弟就食府庠,至是人以為榮,尋卒官。

    予嘗草其緻仕制,雲:“少則歌《鹿鳴》而薦于鄉,老則釋麟符而居其裡。

    考昔人而或有,在近歲以幾希。

    ”贈官制雲:“古所謂鄉先生者,沒則祭于社,而後世良二千石,民亦奉祀之爾,于二者蓋兼之。

    ”皆紀實也。

     故事:正除六曹侍郎及雜學士以上遇辭免,皆降诏不允,給舍并權侍郎則否。

    紹興二十七年六月,戶部王侍郎(師心)辭給事中,亦降不允诏書,蓋舊官合答诏也。

    是歲九月,權禮部。

    賀侍郎(允中)除給事中,辭免,亦降诏,乃誤襲王例,非故事也。

    三十年正月,權工部。

    王侍郎(晞亮)遷,夕拜,不複降诏,得之矣。

    明年九月,權禮部。

    金侍郎(安節)亦遷,夕拜,又誤降诏。

    自後往往無定論,院官随事申明改正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