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交馳駭徼巡。

    椒殿敢期當制草,槐庭原拟用儒真(初謂年兄入相鎖院)。

    鬻方偶免冬龜手,适市深慚旦攫人。

    禮絕同僚應有日,重沾潤筆乃無貧。

    ”謂相制亦賜金也。

    先是七月十九日,六曹長貳六人往浙江亭觀潮,泰之在焉,惟予以内直不赴。

    晡時大雷雨,走筆戲蔡子平(洸)雲:“雷轟萬鼓勒潮回,無複亭前雪作堆。

    應為尚書悭且澀,盲風怪雨一時宋。

    ”“迎潮輕爽”之語指此。

     淳熙丙申八月乙未,都堂召議賜交趾來年曆日诏書。

    予謂李天祚去冬已薨,龍翰未經封拜,欲作安南國王嗣子龍翰執政,然之。

    先是予以兵部職事條具天祚贈典,按故事,其王初立即封交趾郡王,久之進南平王,死則贈侍中南越王。

    上以天祚自紹興丁已嗣位,今四十年,淳熙元年二月又自南平王特封安南國王,故欲厚其禮。

    子請仍贈侍中,追封南越國正,诏可之。

    安南為國,蓋曾丞相之失。

    聞奏章行移,舊止稱安南道,加封之後,浸自尊大,文書稱國,不複可改。

    丁酉三月二十四日,制授龍翰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兼禦史大夫上柱國。

    安南國王食邑三千戶,食實封壹阡戶,仍賜推誠順化功臣。

    予适當制,其雲:“即樂國以肇封,既從世襲;極真王而錫命,何待次升?”蓋言不封郡王也。

    交州在唐為安南都護府,本朝太宗時,黎氏奪丁璇節度。

    大中祥符二年,李公蘊複纂之,傳子德政。

    至孫日尊嘗稱帝改元。

    日尊卒,幹德嗣;卒,陽煥嗣;卒,天祚嗣;卒,龍■〈幹,日代幹〉嗣,生數歲矣。

    制雲:“乃眷一邦,茲傳七世。

    ”自公蘊言之也。

    其名曰日曰幹曰陽曰天日龍,皆有僭上之意。

    然表章字如蠅頭,幾不可辨,玉音每嘉其恭順雲。

     淳熙三年九月二十五日,鎖院付下中書門下省熟狀,趙伯圭除使相提舉洞霄宮。

    必大奏按故事,宗室戚裡或前宰執帶節度使多充宮觀使,若至使相自領使無疑。

    昨史浩以使相提舉宮觀者,誤也,恐自此遂以為例。

    今具士樽、錢忱等例皆是以使相充宮觀使,在外任便居住者,合取旨改正。

    一更四點進入,五點上批可依士樽等體例除宮觀使。

     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禦封付下,參知政事錢良臣辭免監修國史日曆所,劄子降诏不允。

    必大因奏:“自來宰執兼領書局多是内尚書省批出。

    局名既至,朝廷降敕合行寫正,而省吏止奉行内批,宰執亦随敕黃系銜,差誤日久。

    今因答诏辄具言之。

    國史日曆者,書名也;曰所者,官司也。

    今大臣合監修日曆,卻添一所字,似監修造作之官。

    又如敕令所從官詳定,宰執提舉,今卻雲提舉敕令所,此何理也?以至國史院,會要、玉牒皆為一律,合行改正。

    ”上以為允。

    其後或是或否,複混淆矣。

     丁酉九月丙辰,宣召侍讀史少保(浩)錫宴澄碧殿。

    抵暮送以金蓮燭,宿玉堂直廬,上命作詩叙此。

    會史進古詩三十韻,雲:“季秋中浣日,淳熙隆四祀。

    朝回攬辔間,中使俄傳旨。

    少頃日轉申,宣召陪燕喜。

    預令掃玉堂,深夜備栖止。

    悚懼跽承命,鳴驅亟穿市。

    绛阙聳皇居,非煙常靡靡。

    入自東華門,熊态森爪士。

    诏許乘肩輿,安徐無跛倚。

    複古距選德,相望幾數裡。

    修廊按雲漢,岧峣璨珠蕊。

    中途敞金扉,恍若蓬壺裡。

    群山擁蒼璧,四顧環弱水。

    山既日夕佳,水亦湛無滓。

    冰簾映绮疏,瓊殿中央峙。

    澄碧耀宸奎,龍神争守視。

    蹈舞上丹墀,天威不違咫。

    奉觞祈萬壽,時蒙一啟齒。

    餘波丐鼠腹,酒行不知幾。

    徘徊下瑤席,緩步煩玉趾。

    從遊至清激,錫坐談名理。

    泉聲韻琴瑟,一洗筝笛耳。

    皇雲萬機暇,觀書每來此。

    論道及帝王,直欲齊其軌。

    堯舜禹湯文,前身無乃是。

    臣言匪獻谀,道實由心起。

    既然明是心,要在力行爾。

    登橋釂餘罍,飲興未容已。

    金蓮引雙燭,再拜離階疵。

    玉音寵谕臣,此會宜有紀。

    歸途感恩榮,占寫忘巉巉。

    ”上禦制俯同其韻雲:“揖遜荷帝堯,寅恭五元祀。

    治道貴清靜,聖言有深旨。

    誰歌元首明,自得股肱喜。

    跻民期仁壽,距肯中道止。

    力農樂彼田,坐賈安于市。

    歲行閱豐登,國論銷委靡。

    予力初何能,濟濟賴多士。

    矧予有元老,中立而不倚。

    居東逾三年,不遠來千裡。

    未遂赤松遊,辍誦青琅蕊。

    皓首持六經,日侍明光裡。

    翼乎鴻遇風,縱矣魚在水。

    儒行絕瑕疵,道心無塵滓。

    挺挺松柏姿,巉巉山嶽峙。

    予惟日萬幾,至仁同一視。

    西成錫小宴,促坐才尺咫。

    湛露愧歌周,置酒非封齒。

    歸美見新詩,如卿能有幾。

    眷言澄碧行,勝賞得迂趾。

    亦屢引公卿,對此談政理。

    虛心欲受人,忠言資逆耳。

    朕瘠天下肥,至樂無易此。

    頗念文武疆,六合尚殊軌。

    東都會諸侯,宣王昔于是。

    期爾磬嘉謀,使我勳業起。

    勿以方燕頤,所書聊複爾。

    卮酒正須釂,話言未能已。

    都護萬年觞,何當至庭戺。

    文章藉老手,直筆中興紀。

    載嘉矍铄翁,焉得辭骫骳。

    ”逮十一月壬寅,輪當内直,申時二刻宣召至清華閣。

    上曰:“學士宴見無時,最為親近。

    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