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至論》,以為似《孟子》。
然中引臯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事不見所據,亟以示文忠,大喜。
往取其賦,則已為他考官所落矣,即擢第二。
及放榜,聖俞終以前所引為疑,遂以問之。
子瞻徐曰:“想當然耳,何必須要有出處?”聖俞大駭,然人已無不服其雄俊。
熙甯以前,以詩賦取士,學者無不先遍讀《五經》。
餘見前輩,雖無科名人,亦多能雜舉《五經》,蓋自幼習之,故終老不忘。
自改經術,人之教子者,往往便以一經授之,他經縱讀,亦不能精。
教者,亦未必皆讀《五經》,故雖經書正文,亦率多遺誤。
嘗有教官出《易》題雲:“乾為金,坤亦為金,何也?”舉子不免上請,則是出題時偶檢福建本,坤為金字,本謬,忘其上兩點也。
又嘗有秋試,問“井卦何以無彖?”亦是福建本所遺。
唐以前,凡書籍皆寫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書為貴。
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對,故往往皆有善本。
學者以傳錄之艱,故其誦讀亦精詳。
五代時,馮道奏請始官镂《六經》闆印行。
國朝淳化中,複以《史記前後漢》付有司摹印,自是書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複以藏書為意。
學者易于得書,其誦讀亦因滅裂,然闆本初不是正,不無訛誤。
世既一以闆本為正,而藏本日亡,其訛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餘襄公靖為秘書丞,嘗言《前漢書》本謬甚,诏與王原叔同取秘閣古本參校,遂為《刊誤》三十卷。
其後劉原父兄弟,《兩漢》皆有刊誤。
餘在許昌得宋景文用監本手校《西漢》一部,末題用十三本校,中間有脫兩行者。
惜乎,今亡之矣。
世言雕闆印書始馮道,此不然,但監本《五經》闆,道為之爾。
《柳比訓》?《序》,言其在蜀時,嘗閱書肆,雲“字書、小學,率雕闆印紙”,則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
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師比歲印闆,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蜀與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幾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
監本《禮記月令》,唐明皇删定,李林甫所注也。
端拱中,李至判國子監,嘗請複古本,下兩制館職議。
胡旦等皆以為然,獨王元之不同,遂寝。
後複數有言者,終以朝廷祭祀、儀制等,多本唐注,故至今不能改,而私本則用鄭注。
太宗當天下無事,留意藝文,而琴棋亦皆造極品。
時從臣應制賦詩,皆用險韻,往往不能成篇;而賜兩制棋勢,亦多莫究所以,故不得已,則相率上表乞免和,訴不曉而已。
王元之嘗有詩雲:“分題宣險韻,翻勢得仙棋”;又雲:“恨無才應副,空有表虔祈。
”蓋當時事也。
蘇子瞻嘗稱陳師道詩雲:“凡詩,須做到衆人不愛可惡處,方為工;今君詩不惟可惡卻可慕,不惟可慕卻可妒。
” 白樂天詩“三杯藍尾酒,一膠牙饧”。
唐人言藍尾多不同,藍字多作啉,雲出于侯白《酒律》。
謂酒巡匝,末坐者連飲三杯,為藍尾。
蓋末坐遠酒,得到常遲,故連飲以慰之。
以啉為貪婪之意,或謂啉為啉,如鐵入火,貴其出色,此尤無稽。
則唐人自不能曉此義也。
蘇參政易簡登科時,宋尚書白為南省主文。
後七年,宋為翰林學士承旨,而蘇相繼入院,同為學士。
宋嘗贈詩雲:“昔日曾為尺木階,今朝真是青雲友。
”歐陽文忠亦王禹玉南省主文,相距十六年,亦同為學士。
故歐公詩有“喜君新賜黃金帶,顧我今為白發翁”之句。
二事誠一時文物之盛也。
東漢以來,九卿官府皆名曰“寺”,與省台并稱,鴻胪其一也。
本以待四夷賓客,故摩騰、竺法蘭自西域以佛經至,舍于鴻胪。
今洛中白馬寺,摩騰真身尚在。
或雲寺即漢鴻胪舊地。
摩騰初來,以白馬負經,既死,屍不壞,因留寺中,後遂以為浮屠之居,因名“白馬”;今僧居概稱寺,蓋本此也。
摩騰真身至今不枯朽,漆棺石室扃鎖甚固,藏其鑰于府廨。
有欲觀者,旋請鑰秉燭,乃可詳視。
然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載當時經函放光事,而不及摩騰,不可解。
炫之,元魏時人也。
漢太皇太後稱長信宮,皇太後稱長樂宮,皇後稱
然中引臯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事不見所據,亟以示文忠,大喜。
往取其賦,則已為他考官所落矣,即擢第二。
及放榜,聖俞終以前所引為疑,遂以問之。
子瞻徐曰:“想當然耳,何必須要有出處?”聖俞大駭,然人已無不服其雄俊。
熙甯以前,以詩賦取士,學者無不先遍讀《五經》。
餘見前輩,雖無科名人,亦多能雜舉《五經》,蓋自幼習之,故終老不忘。
自改經術,人之教子者,往往便以一經授之,他經縱讀,亦不能精。
教者,亦未必皆讀《五經》,故雖經書正文,亦率多遺誤。
嘗有教官出《易》題雲:“乾為金,坤亦為金,何也?”舉子不免上請,則是出題時偶檢福建本,坤為金字,本謬,忘其上兩點也。
又嘗有秋試,問“井卦何以無彖?”亦是福建本所遺。
唐以前,凡書籍皆寫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書為貴。
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對,故往往皆有善本。
學者以傳錄之艱,故其誦讀亦精詳。
五代時,馮道奏請始官镂《六經》闆印行。
國朝淳化中,複以《史記前後漢》付有司摹印,自是書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複以藏書為意。
學者易于得書,其誦讀亦因滅裂,然闆本初不是正,不無訛誤。
世既一以闆本為正,而藏本日亡,其訛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餘襄公靖為秘書丞,嘗言《前漢書》本謬甚,诏與王原叔同取秘閣古本參校,遂為《刊誤》三十卷。
其後劉原父兄弟,《兩漢》皆有刊誤。
餘在許昌得宋景文用監本手校《西漢》一部,末題用十三本校,中間有脫兩行者。
惜乎,今亡之矣。
世言雕闆印書始馮道,此不然,但監本《五經》闆,道為之爾。
《柳比訓》?《序》,言其在蜀時,嘗閱書肆,雲“字書、小學,率雕闆印紙”,則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
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師比歲印闆,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蜀與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幾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
監本《禮記月令》,唐明皇删定,李林甫所注也。
端拱中,李至判國子監,嘗請複古本,下兩制館職議。
胡旦等皆以為然,獨王元之不同,遂寝。
後複數有言者,終以朝廷祭祀、儀制等,多本唐注,故至今不能改,而私本則用鄭注。
太宗當天下無事,留意藝文,而琴棋亦皆造極品。
時從臣應制賦詩,皆用險韻,往往不能成篇;而賜兩制棋勢,亦多莫究所以,故不得已,則相率上表乞免和,訴不曉而已。
王元之嘗有詩雲:“分題宣險韻,翻勢得仙棋”;又雲:“恨無才應副,空有表虔祈。
”蓋當時事也。
蘇子瞻嘗稱陳師道詩雲:“凡詩,須做到衆人不愛可惡處,方為工;今君詩不惟可惡卻可慕,不惟可慕卻可妒。
” 白樂天詩“三杯藍尾酒,一膠牙饧”。
唐人言藍尾多不同,藍字多作啉,雲出于侯白《酒律》。
謂酒巡匝,末坐者連飲三杯,為藍尾。
蓋末坐遠酒,得到常遲,故連飲以慰之。
以啉為貪婪之意,或謂啉為啉,如鐵入火,貴其出色,此尤無稽。
則唐人自不能曉此義也。
蘇參政易簡登科時,宋尚書白為南省主文。
後七年,宋為翰林學士承旨,而蘇相繼入院,同為學士。
宋嘗贈詩雲:“昔日曾為尺木階,今朝真是青雲友。
”歐陽文忠亦王禹玉南省主文,相距十六年,亦同為學士。
故歐公詩有“喜君新賜黃金帶,顧我今為白發翁”之句。
二事誠一時文物之盛也。
東漢以來,九卿官府皆名曰“寺”,與省台并稱,鴻胪其一也。
本以待四夷賓客,故摩騰、竺法蘭自西域以佛經至,舍于鴻胪。
今洛中白馬寺,摩騰真身尚在。
或雲寺即漢鴻胪舊地。
摩騰初來,以白馬負經,既死,屍不壞,因留寺中,後遂以為浮屠之居,因名“白馬”;今僧居概稱寺,蓋本此也。
摩騰真身至今不枯朽,漆棺石室扃鎖甚固,藏其鑰于府廨。
有欲觀者,旋請鑰秉燭,乃可詳視。
然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載當時經函放光事,而不及摩騰,不可解。
炫之,元魏時人也。
漢太皇太後稱長信宮,皇太後稱長樂宮,皇後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