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 全文

關燈
甘心為小人也。

     在世無過百年,總要作好人、存好心,留個後代榜樣。

     謀生各有恒業,那得管閑事、說閑話,荒我正經工夫。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書之樂。

     講性命之學者,不可無經濟之才。

     聰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

     耕讀何妨兼營,古人有出而負耒,入而橫經者矣。

     縱容子孫偷安,其後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

     專教子孫謀利,其後必至争赀财而傷骨肉。

     夙夜所為,得無抱慚于裘影。

     光陰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

     矮闆凳,且坐着。

     好光陰,莫錯過。

     偶緣為善受累,遂無意為善,是因哽廢食也。

     明識有過當規,卻諱言有過,是護疾忌醫也。

     耳目口鼻,皆無知識之輩,全靠着心作主人。

     身體發膚,總有毀壞之時,要留個名稱後世。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一室閑居,必常懷振卓心,才有生氣。

     同人聚處,須多說切直話,方見古風。

     一生快活,皆庸福。

     萬種艱辛,出偉人。

     一言足以招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

     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以漢高祖之英明,知呂後必殺戚姬,而不能救止,蓋其禍已成也。

     以陶朱公之智計,知長男必殺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難宥乎。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從,而自反無愧,切勿曲以求榮也。

     以誠心待人,人或不諒,而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

     義之中有利,而尚義之君子,初非計及于利也。

     利之中有害,而趨利之小人,并不顧其為害也。

     意趣清高,利祿不能動也。

     志量遠大,富貴不能淫也。

     “憂先于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于事。

    ” 此唐使李绛語也。

    其警人之意深矣,可書以揭諸座右。

     堯舜大聖,而生朱均。

    瞽鲧之愚,而生舜禹。

    揆以馀慶殃之理,似覺難憑。

     然堯舜之聖,初未嘗因朱均而減。

    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

    所以人貴自立也。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禍。

     有真性情,須有真涵養。

     有大識見,乃有大文章。

     有守雖無所展布,而其節不撓,故與有猷有為而并重。

     立言即未經起行,而于人有益,故與立功立德而并傳。

     有生資,不加學力,氣質究難化也。

     慎大德,不矜細行,形迹終可疑也。

     有才必韬藏,如渾金璞玉,黯然而日章也。

     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學以愈愚也,人而不學,則昏昧無知,愚不能愈矣。

     言不可盡信,必揆諸理。

     事未可遽行,必問諸心。

     嚴近乎矜,然嚴是正氣,矜是乖氣,故持身貴嚴而不可矜。

     謙似乎谄,然謙是虛心,谄是媚心。

    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谄。

     顔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賢人處橫逆之方。

     子貢之無谄,原思之坐弦,是賢人守貧窮之法。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勝,天理或亡。

     故有道之士,必使飲食有節,男女有别。

     隐微之衍,即幹憲典,所以君子懷刑也。

     技藝之末,無益身心,所以君子務本也。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

     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

     無執滞心,才是通方士。

     有做作氣,便非本色人。

     無财非貧,無學乃為貧。

    無位非賤,無恥乃為賤。

     無年非夭,無述乃為夭。

    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

     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

     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還也。

     為學,不外靜敬二字。

     教人,先去驕惰二字。

     為鄉鄰解紛争,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

     為世俗談因果,使知報應不爽,亦勸善之方也。

     為善之端無盡,隻講一讓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窮,隻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為人循矩度,而不見精神,則登場之傀儡也。

     作事守章程,而不知權變,則依樣之葫蘆也。

     文行忠信,孝悌恭敬,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

     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孔門為學之序也,今但學其藝而已。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無故卻不殺生,則物命可惜也。

     聖人不責人無過,惟多方誘之改過,庶人心可回也。

     與朋友交遊,須将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與其使鄉黨有譽言,不如令鄉黨無怨言。

     與其為子孫謀産業,不如教子孫習恒業。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則向善必笃也。

     聽切實話,覺得津津有味,則進德可期也。

     餘最愛草廬日錄有句雲: “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後功。

    ”讀之覺矜平躁釋,意味深長。

     欲利己,便是害己。

     肯下人,終能上人。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無所求。

     飾美于外者,必其中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