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聞人譽言,加意奮勉,聞人謗語,加意警惕。
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靠自己,勝于靠他人。
家之富厚者,積田産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保。
不如廣積陰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
家之貧窮者,謀奔走以給衣食,衣食未必能充。
何若自謀本業,知民生在勤,定當有濟。
家之長幼,皆倚賴于我,我亦嘗體其情否也。
士之衣食,皆取資于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
人雖富貴,不可忘力穑艱辛。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求顯榮,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教弟子于幼時,便應有正大光明氣象。
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
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儉可養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
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
進食需箸,而箸亦隻随其操縱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
作書需筆,而筆不能必其字畫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
講大經綸,隻是落落實實。
有真學問,決不怪怪奇奇。
謹守父兄教條,沉實謙恭,便是醇潛子弟。
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儉,定為悠久人家。
居易俟命,見危授命。
言命者,總不外順受其正。
木讷近仁,巧令鮮仁。
求仁者,即可知從入之方。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
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君子以名教為樂,豈如稽阮之逾閑。
聖人以悲憫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齊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
讀書在明理,識見不可不高。
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
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
語言深刻,終為福薄之人。
求備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求個良心──管我。
留些馀地──處人。
錢能福人,亦能禍人,有錢者不可不知。
藥能生人,亦能殺人,用藥者不可不慎。
權勢之徒,雖至親亦作威福,豈知煙雲過眼,已立見其消亡。
奸邪之輩,即平地亦起風波,豈知神鬼有靈,不肯聽其颠倒。
清貧,乃讀書人順境。
節儉,即種田人豐年。
習讀書之業,便當知讀書之樂。
存為善之心,不必邀為善之名。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氣所锺,鬼神亦為之呵護。
聖經賢傳,乃古今命脈所系,人物悉賴以裁成。
行善濟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為快意。
逞奸謀事,事難必其穩便,可惜他徒自壞心。
性情執拗之人,不可與謀事也。
機趣流通之士,始可與言文也。
小心謹慎者,必善其後,惕則無咎也。
高自位置者,難保其終,亢則有悔也。
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
品超斯遠,雲飛而不礙空。
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
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兄弟相師友,天倫之樂莫大焉。
閨門若朝廷,家法之嚴可知也。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則不敢虛驕矣。
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憤矣。
知過能改,便是聖人之徒。
惡惡太嚴,終為君子之病。
能知往日所行之非,則學日進矣。
見世人之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治術本乎儒術者,念念皆仁厚也。
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虛浮也。
忠實而無才,尚可立功,心志專壹也。
忠實而無識,必至偾事,意見多偏也。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來。
仁有假仁,義有假義,可知仁義二途不無奸險人藏其内。
種田人,改習廛市生涯,定為敗路。
讀書人,甘與衙門詞訟,便入下流。
正己,為率人之本。
守成,念創業之艱。
正而過則迂,直而過則拙,故迂拙之人,猶不失為正直。
高或入于虛,華或入于浮,而虛浮之士,究難指為高華。
粗粝能甘,必是有為之士。
紛華不染,方稱傑出之人。
處境太求好,必有不好事出來。
學藝怕刻苦,還有受苦時在後。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
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處事,要代人作想。
讀書,須切己用功。
處事要寬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
持身貴嚴厲,而不可有激切之形。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
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愁煩中具潇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
昧暗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川學海而至海,故謀道者,不可有止心。
莠非苗而似苗,故窮理者,不可無真見。
常人突遭禍患,可決其再興,心動于警惕也。
大家漸及消亡,難期其複振,勢成于因循也。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運不及我,則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業勝
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靠自己,勝于靠他人。
家之富厚者,積田産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保。
不如廣積陰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
家之貧窮者,謀奔走以給衣食,衣食未必能充。
何若自謀本業,知民生在勤,定當有濟。
家之長幼,皆倚賴于我,我亦嘗體其情否也。
士之衣食,皆取資于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
人雖富貴,不可忘力穑艱辛。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求顯榮,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教弟子于幼時,便應有正大光明氣象。
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
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儉可養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
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
進食需箸,而箸亦隻随其操縱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
作書需筆,而筆不能必其字畫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
講大經綸,隻是落落實實。
有真學問,決不怪怪奇奇。
謹守父兄教條,沉實謙恭,便是醇潛子弟。
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儉,定為悠久人家。
居易俟命,見危授命。
言命者,總不外順受其正。
木讷近仁,巧令鮮仁。
求仁者,即可知從入之方。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
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君子以名教為樂,豈如稽阮之逾閑。
聖人以悲憫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齊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
讀書在明理,識見不可不高。
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
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
語言深刻,終為福薄之人。
求備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求個良心──管我。
留些馀地──處人。
錢能福人,亦能禍人,有錢者不可不知。
藥能生人,亦能殺人,用藥者不可不慎。
權勢之徒,雖至親亦作威福,豈知煙雲過眼,已立見其消亡。
奸邪之輩,即平地亦起風波,豈知神鬼有靈,不肯聽其颠倒。
清貧,乃讀書人順境。
節儉,即種田人豐年。
習讀書之業,便當知讀書之樂。
存為善之心,不必邀為善之名。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氣所锺,鬼神亦為之呵護。
聖經賢傳,乃古今命脈所系,人物悉賴以裁成。
行善濟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為快意。
逞奸謀事,事難必其穩便,可惜他徒自壞心。
性情執拗之人,不可與謀事也。
機趣流通之士,始可與言文也。
小心謹慎者,必善其後,惕則無咎也。
高自位置者,難保其終,亢則有悔也。
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
品超斯遠,雲飛而不礙空。
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
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兄弟相師友,天倫之樂莫大焉。
閨門若朝廷,家法之嚴可知也。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則不敢虛驕矣。
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憤矣。
知過能改,便是聖人之徒。
惡惡太嚴,終為君子之病。
能知往日所行之非,則學日進矣。
見世人之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治術本乎儒術者,念念皆仁厚也。
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虛浮也。
忠實而無才,尚可立功,心志專壹也。
忠實而無識,必至偾事,意見多偏也。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來。
仁有假仁,義有假義,可知仁義二途不無奸險人藏其内。
種田人,改習廛市生涯,定為敗路。
讀書人,甘與衙門詞訟,便入下流。
正己,為率人之本。
守成,念創業之艱。
正而過則迂,直而過則拙,故迂拙之人,猶不失為正直。
高或入于虛,華或入于浮,而虛浮之士,究難指為高華。
粗粝能甘,必是有為之士。
紛華不染,方稱傑出之人。
處境太求好,必有不好事出來。
學藝怕刻苦,還有受苦時在後。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
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處事,要代人作想。
讀書,須切己用功。
處事要寬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
持身貴嚴厲,而不可有激切之形。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
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愁煩中具潇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
昧暗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川學海而至海,故謀道者,不可有止心。
莠非苗而似苗,故窮理者,不可無真見。
常人突遭禍患,可決其再興,心動于警惕也。
大家漸及消亡,難期其複振,勢成于因循也。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運不及我,則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業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