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第十三

關燈
傳曰,人心不同如其面,然山川之形亦有然。

    餘嘗北出長城而臨大塞,東泛滄海而觀芝罘,西窺鄂漢南攬吳越,所見名山洞壑,嵚峤{穴叫}窅,無一同者,而雄奇秀美,逋峭淡宕之姿雖不同,各有其類。

    南洋島族,暨泰西亞非利加之人,碧睛墨面,狀大詭異,與中土人絕殊,而骨相瑰玮精緊,清奇肥厚仍相同。

    夫書則亦有然。

     真楷之始,濫觞漢末,若《谷朗》《郛休》《爨寶子》《枳陽府君》《靈廟》《鞠彥雲》《吊比幹》《高植》《鞏伏龍》《泰從》《趙褵》《鄭長猷造像》,皆上為漢分之别子,下為真書之鼻祖者也。

    太樸之後,必繼以文;封建之後,必更郡縣。

    五德遞嬗,勢不能已。

    下逮齊、隋,雖有參用隸筆者,然僅如後世關内侯,徒存爵級,與分地治者,絕界殊疆矣。

    今舉真書諸體之最古者,披枝見本,因流溯源。

    記曰,禽獸知有母而不知有父。

    野人曰,父母何算焉。

    大夫及學士則知有祖。

    今學士生長于書,亦安可不知厥祖哉?故凡書體之祖,與祖所自出,并著于篇。

     《葛府君碑額》,高秀蒼渾,殆中郎正脈,為真書第一,古石《梁石阙》其法嗣,伯施、清臣其繼統也。

    同時有蜀漢《景耀八石弩釠銘》,正書字如黍米大,渾厚蒼整,清臣《麻姑壇》似之,可為小楷極則。

    此後正和、太和之弩體亦相近。

    又有太康五年楊紹瓦,體勢與《瘗鶴銘》同,雜用草、隸,此皆正書之最古者也。

     《枳陽府君》體出《谷朗》,豐茂渾重,與今存鐘元常諸帖體意絕似。

    以石本論,為元常第一宗傳,《大祖文皇帝神道》《晖福寺》真其法嗣,《定國寺》《趙芬殘石》《王輝兒造像》其苗裔也。

    李北海毫鋪紙上,亦源于是,《石室記》可見。

    後此能用豐筆者寡矣。

     《爨龍顔》與《靈廟碑陰》同體,渾金璞玉皆師元常,實承中郎之正統,《梁石阙》所自出。

    《穆子容》得《晖福》之豐厚,而加以雄渾,自餘《惠輔造像》《齊郡王造像》《溫泉頌藏質》皆此體。

    魯公專師《穆子容》,行轉氣勢,毫發畢肖,誠嫡派也。

    然世師顔者,亦其遠胄,但奉别宗,忽原籍之初祖矣。

     《吊比幹文》瘦硬峻峭,其發源絕遠,自《尊楗》《裒斜》來,上與中郎分疆而治,必為崔浩書,則衛派也。

    其裔胄大盛于齊,所見齊碑造像百種,無不瘦硬者,幾若陽明之學,占斷晚明矣。

    惟《隽修羅碑》加雄強之态,《靈塔銘》簡靜腴和,獨饒神韻。

    則下開《龍藏》而胎褚孕薛者也。

    《朱君山》超秀,亦其别子。

    惟《定國寺》《圓照造像》,不失豐肥,猶西魏派,稍轶三尺耳。

    至隋《賀若誼碑》則其嫡派,《龍華寺》乃弱支也。

    觀《孟達法師》《伊阙石龛》《石淙序》,瘦硬若屈鐵,猶有高曾矩矱。

    褚得于《龍藏》為多,而采虛于《君山》,植幹于《賀若誼》。

    薛稷得于《賀若誼》而參用《貝義淵》肆恣之意。

    誠懸雖雲出歐,其瘦硬亦出《魏元預》《賀若誼》為多。

    唐世小碑,開元以前,習褚、薛者最盛。

    後世帖學,用虛瘦之書益寡,惟柳、沈之體風行,今習誠懸師《石經》者,乃其雲礽也。

     《石門銘》飛逸奇恣,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門頌》《孔宙》等碑,皆夏、殷舊國,亦與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籠也。

    《六十人造像》《鄭道昭》《瘗鶴銘》乃其法乳,後世寡能傳之。

    蓋仙人長生,不顧世間煙火,可無傳嗣。

    必不得已,求之宋之山谷,或嘗得大丹學飛升者,但力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