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北方王門學案

關燈
前言 北方之為王氏學者獨少,穆玄菴既無問答,而王道字純甫者,受業陽明之門,陽明言其“自以為是,無求益之心”,其後趨向果異,不可列之王門。

    非二孟嗣響,即有賢者,亦不過迹象聞見之學,而自得者鮮矣。

      文簡穆玄菴先生孔晖 穆孔晖字伯潛,号玄菴,山東堂邑人。

    弘治乙醜進士。

    由庶吉士除簡讨,為劉瑾所惡,調南京禮部主事。

    瑾敗,複官。

    曆司業、侍講、春坊庶子、學士、太常寺卿。

    嘉靖己亥八月卒,年六十一。

    贈禮部右侍郎,谥文簡。

     陽明主試山東,取先生為第一。

    初習古文詞,已而潛心理學。

    其論學雲:“古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今於性命之原,習其讀而未始自得之也。

    顧謂有見,安知非汩慮於俗思耶!”又雲:“鑑照妍媸,而妍媸不着於鑑,心應事物,而事物不着於心,自來自去,随應随寂,如鳥過空,空體弗礙。

    ”又雲:“性中無分,别想何佛何老。

    ”臨卒時,有“到此方為了事人”之偈。

    蓋先生學陽明而流於禅,未嘗經師門之煆煉,故《陽明集》中未有問答。

    乃黃泰泉遂謂:“雖陽明所取士,未嘗宗其說而菲薄宋儒。

    ”既冤先生,而陽明豈菲薄宋儒者?且冤陽明矣。

    一言以為不知,此之謂也。

      教谕張弘山先生後覺 張後覺字志仁,号弘山,山東茌平人。

    仕終華陰教谕。

    早歲受業於顔中溪、徐波石,深思力踐,洞朗無礙。

    猶以取友未廣,南結會於香山,西結會於丁塊,北結會於大雲,東結會於王遇,齊、魯間遂多學者。

    近溪、颍泉官東郡,為先生兩建書院,曰願學,曰見大。

    先生聞水西講席之盛,就而證其所學。

    萬曆戊寅七月卒,年七十六。

    其論學曰:“耳本天聰,目本天明,順帝之則,何慮何營。

    ”曰:“良即是知,知即是良,良外無知,知外無良。

    ”曰:“人心不死,無不動時,動而無動,是名主靜。

    ”曰:“真知是忿忿自懲,真知是欲欲自窒,懲忿如沸釜抽薪,窒欲如紅爐點雪,推山填壑,愈難愈遠。

    ”  尚寶孟我疆先生秋 孟秋字子成,号我疆,山東茌平人。

    隆慶辛未進士。

    知昌黎縣。

    曆大理評事、職方郎中,緻仕。

    起刑部主事、尚寶寺丞、少卿而卒,年六十五。

    先生少授《毛詩》,至桑間濮上,不肯竟讀。

    聞邑人張宏山講學,即往從之。

    因《尚書》明目達聰語,灑然有悟。

    鄒聚所、周讷溪官其地,相與印證,所至惟發明良知,改定《明儒經翼》,去其駁雜者。

    時唐仁卿不喜心學,先生謂顧泾陽曰:“仁卿何如人也?”泾陽曰:“君子也。

    ”先生曰:“彼排陽明,惡得為君子?”泾陽曰:“朱子以象山為告子,文成以朱子為楊、墨,皆甚辭也,何但仁卿。

    ”先生終不以為然。

      許敬菴嘗訪先生,盈丈之地,瓦屋數椽,其旁茅舍倍之。

    敬菴謂:“此風味,大江以南所未有也。

    ”先生大指以“心體本自澄澈,有意克己,便生翳障。

    蓋真如的的,一齊現前,如如而妙自在,必克己而後言仁,則宣父何不以克伐仁原憲耶?弘山謂‘良即是知,知即是良,良外無知,知外無良’。

    師門之宗傳固如是也。

    此即現成良知之說,不煩造作,動念即乖。

    夫良知固未有不現成者,而現成之體,極是難認,此明道所以先識仁也。

    ”先生之論,加於識仁之後則可,若未識仁,則克己之功誠不可已,但克己即是識仁。

    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複行也。

    仁體絲毫不清楚,便是不善,原憲之克伐怨欲,有名件可指,已是出柙之虎兕,安可相提而論哉!  我疆論學語 心無方無體,凡耳目視聽,一切應感皆心也。

    指腔子内為言者,是血肉之軀,非靈瑩之天君矣。

     天道曾有一刻不感時?地道曾有一刻不應時?人心曾有一刻無事時?一刻無事是槁滅也,故時時必有事,亦時時未發。

    未發雲者,發而無發之謂,非可以有感而感論也。

      自聖學不傳,而性善之旨日晦。

    入聖無門,人是其見,雖盡力洗滌,渣滓尚在,以故終身盤桓,隻在改過間。

    就其所造,僅以小儒而止。

    皆由“克去人欲,複還天理”之說誤之也。

    人欲無窮,去一日,生一日,去一年,生一年,終身去欲,終身多欲,勞苦煩難,何日是清淨甯一時耶!來書雲“有病不得不服藥”是也。

    有人於此,養其元氣,保其四肢,血氣和平,雖有風寒暑濕,不得乘間而入。

    使不保元氣,藥劑日來,則精神日耗,邪氣日侵,因藥而發病者,日相尋焉,終身病夫而已,豈善養身者乎?又雲:“必有主人,方可逐賊。

    ”此就多積者言耳。

    若家無長物,空空如也,吾且高枕而卧,盜賊自不吾擾,又何用未來則防,既來則逐乎?此兩喻者,乃志仁之說,無欲之證也。

     曾子之學,一貫之學也,此曾子作《大學》之宗旨也。

    故析而言之曰修身也,正心也,誠意也,緻知也,格物也,若名目之不同。

    合而言之則一也。

    何也?自身之神明謂之心,自心之發動謂之意,自意之靈覺謂之知,自知之感應謂之物。

    心意知物,總而言之一身也。

    正者正其身之心也,誠者誠其心之意也,緻者緻其意之知也,格者格其知之物也。

    格緻誠正,總而言之修身也。

    道無二緻,一時俱到,學無二功,一了百當,此一貫之道也。

     道有本門,路無多岐,會道以心,不泥文字間。

    性原有本,利原無根,端本澄源,則萬派千流,一清徹底矣,又何塵垢之染乎?  主事尤西川先生時熙 尤時熙字季美,号西川,河南洛陽人。

    舉嘉靖壬午鄉試,曆元氏、章丘學谕,國子學正,戶部主事,終養歸。

    歸三十餘年,萬曆庚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