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章乃對之作方圓二圖,方為棋盤,圓為射帖,皆一筆所成,其筆畫粗細、位置疏密,分毫不差。

    且語之曰:“子姑歸習之,能進乎此,則篆有餘用,不必見吾可也。

    ”其人方大駭愕,不敢複請問。

    蓋其筆法精熟, 心手相忘,方圓不期自中規矩。

    友直尤工作古文,餘嘗見其為《信州弋陽縣□□峰記》,文意高絕,蓋非止以字畫名世也。

    伯益既下世,有女适著作佐郎黃元者, 能嗣其篆法,備極精巧,嘗書《陰符經》,字皆徑寸,勢若飛動。

    伯益侄孫章衡得其本,知襄陽日刻于郡齋,餘嘗得墨本,誠可珍玩。

     ○邵蝕書 邵居士饣束,才行俱美,高尚不仕,隐居丹陽,尤工為钗股篆,世所欽重。

    範文正公作《釣台嚴先生祠堂記》,欲求其書而刻之石,專遣錢持書懇之。

    餘嘗傳得範公之書,今錄于此,書雲: 仲淹書白先生邵公足下:仲淹今春與張侍禦過丹陽,約詣先生,維舟湖濱,聞先生歸山,所謂其室則迩,其人甚遠,惘然愧薄宦之不高矣。

    暨抵桐廬郡,郡有嚴子陵釣台,思其人詠其風,毅然知肥遁之可尚矣。

    能使貪夫廉懦夫立,則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乃作堂而祠之,又為之記,聊以辨子陵之心,決千古之疑。

    又念非托之奇人,則不足傳于後世,今先生篆高出四海,誠能枉神筆于片石,則子陵之風,後千百年未泯,其高尚之為教也,亦大矣哉。

    謹遣郡校,奉此恭俟雅命。

     觀此書語,則其推重邵君亦不薄矣。

    餘又于巴陵登嶽陽樓,乃滕宗諒子京知郡日所修,記亦範文正公所□,蘇舜欽書,邵饣束篆額,時号四絕雲。

     ○近世諸體書 餘嘗評近世衆體書法:小篆則有徐明叔及華亭曾大中、常熟曾耆年,然徐頗好為複古篆體,細腰長腳,二曾字則圓而勻,稍含古意,大中尤喜為摹印,甚得秦漢章玺氣象。

    隸書則有呂勝己、黃铢、杜仲微、虞仲房,呂杜黃工古法,然雖頗勁而其失太拙而短,虞間出新意,波磔皆長而首尾加大,乍見甚爽,但稍欠骨法,皆不得中。

    行草則有蔣宣卿、吳傅朋、王逸老、單炳文、姜堯章、張于湖、範石湖,蔣□極秀媚,所乏者遒勁,逸老草法甚熟,而間有俗筆,單字法本楊少師凝式,而微加婉麗,姜蓋學單而入室者,于湖、石湖悉習寶晉而各自變體。

    今世俗于篆則推明叔,隸則貴仲房,行草則取于湖,蓋初無真識,但見其飄逸可喜, 殊不知此皆字體之變,雖未盡合古,要各自有一種神氣,亦足嘉尚。

    人效之者往往但得形似,非惟不及,且并失其故步,良可歎也。

     ○蔣宣卿書 蔣宣卿待制燦,紹興中以善書著名,因救解嶽侯,遂忤秦相,諷言者論罷,閑廢十年。

    一日,忽報有中使至其家,時秦尚當國,老幼驚惶,慮有不測,蔣神色不變,徐而言曰:“主上聖明,吾無大過咎,且既從罷免,縱有後命,不過符下州郡處分耳,亦何至遣中使?此必美意。

    不然,亦當任之。

    ”既而中使納谒,具傳上旨,賜以香茶、湯藥、宮羅之屬,又頒下翰苑所撰《憲聖慈烈皇後之弟吳八郡王》,蓋神道碑,命蔣書之。

    蔣即奉敕,書以授中使而歸。

    憲聖及後族賜赉至數千缗缣帛文房之具,蔣久閑廢,頗窘匮,賴以少蘇。

    蔣之字畫高出流輩,而高廟垂情詞翰臣下,雖在閑廢中猶不忘。

    如此蔣能不為動容,安靜以待,其量亦有可取者。

    蔣前将漕江西時,先大父嘗為幕屬,及其家食,嘗專詣荊溪裡第訪之, 親聞其說。

     ○小王書 世稱小王書,蓋稱太宗皇帝時王著也。

    本學虞永興書,其波磔加長,體尚妩媚,然全無骨力。

    方上集刊法帖時,著預校定,識鑒凡淺,不無謬誤,如列王坦之于逸少諸子間,意謂名皆從之,殊不知坦之乃王述之子,自太原王耳,非琅邪族也。

    黃長睿《志》及《書苑》雲:僧懷仁集右軍書,唐文皇制聖教序,近世翰林侍書輩學此,目曰院體,自唐世吳通微兄弟已有斯目,今中都習書诰敕者,悉規仿著字,謂之小王書,亦曰院體,言翰林院所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