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進禦,至是始熟也。

    近日,慈仁寺市亦有賣粵中佛桑花者,一株索值數十金。

     六月,吏部文選司郎中談九乾以事罷,有旨令各部堂上官保舉可任選司者以聞。

    本部公舉貴州司郎中袁定遠(康熙庚戌進士)。

    奉旨點用。

    予念之曰:“上以向來選郎,多不任職,特旨從諸曹拔尤調補。

    此例,從前所無,蓋曠典也。

    予獨蒙簡用,遭逢不世,當積弛之後,須極力振刷。

    如昔選郎王東臯伯勉(順治丙戌進士,河南湯陰人)。

    宋開之文運(順治己醜進士,直隸南官人,曆官刑部左侍郎,谥端悫,加太子少保)。

    二公之所為,方足以副上旁求至意;而予輩亦得逭于咎戾。

    子勉之矣。

    ” 十一月初一日,日食,集禮部行救護禮。

    是日,天陰,微雪,不見。

     京師某梨園部,一旦有姿首,解文義,喜誦韓閣學元少()制舉文。

    一日,啟奏後左門,予向韓詢其人本末。

    孝感熊公賜履,因言金陵某樂部一旦,最喜誦杜于皇()詩,陳大司徒曰:“杜詩韓文,固自應爾。

    ”衆亦一笑。

     一日,東阙門會議既畢,倦甚,與陳大司徒說岩(廷敬)同出端門。

    行稍疾回,顧諸公皆在後。

    予笑謂陳公曰:“今日可謂高才捷足。

    ”陳曰:“否不,過急流勇退耳。

    ”明日,集朝房述之,皆大笑。

     六月十五日,于慈仁寺見文ㄈ寫生花鳥十二幅,極妍盡态中,落花遊魚尤蕭灑。

    ㄈ字端容,衡山征明之孫女,趙寒山宦光子婦也。

     丁醜冬十月,右安門外有回回,買一牛,将入城屠宰。

    牛過裕親王園,遂奮身逸入。

    回回逐之,牛初奔騰,繼以跪伏哀鳴,百方不起。

    觀者殆數百人,皆歎異。

    忽一市猾,從旁挪揄曰:“汝何愚甚?牛既難緻,何如取刀砧來,就此屠之,不易易耶!”回回如其言,牛遂立死。

    市猾歸,是夜,覺遍身骨痛。

    明旦視之,生疔毒數百,痛不可忍。

    見一牛在前索命,呼号宛轉,三日競死。

    張杞園(貞)說。

     丁醜十一月初九日,長至,上親祀南郊。

    予與王颛庵少司徒()、田漪亭少司寇(雯)、顧觀廬詹學(祖榮)候駕午門,因談及《新舊唐書》。

    予言《舊唐書》載薛懷義于外戚傳,此最可笑。

    又《漢書?元後傳》有弄兒,不知是何等人。

    大抵《漢書》宮掖,多難言之因,未易枚舉也。

     康熙辛未,京城内彌陀庵三官像。

    一夕,自移右安門外三官廟中,如人位置者然。

     枯枯腦兒台吉、渣什、把兔魯等入觐,十一月至京。

    廿七日,賜宴保和殿,并賜貂帽貂裘等物,封渣什為親王;那木占額爾德尼,貝勒;彭蘇太濟,貝子。

     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恩诏:三十九年會試,中式進士三百名,禮部疏題明。

    查會試,每科漢人取中一百五十名、滿洲、蒙古取中六名,漢軍取中三名,共取中進士一百五十九名。

    今應将恩诏所加一百四十一名内,漢人加中一百三十三名,滿洲、蒙古六名、漢軍二名。

     戊寅六月,上聞廂白旗原任步軍博爾輝,年九十有九,引見暢春院。

    召戶部左侍郎庸愛谕,給全俸,米三十八石、銀八十兩,終其身。

    又命八旗都統,查男婦高年者以聞。

    又得三人:其一百六歲、一百三歲,皆賜銀布有差。

     五月,山東巡撫王國昌進長人鄭克己,長六尺八寸。

    兵部以聞,召見景山,賜食,留侍禁中。

    克己,新城人,業農,故山西甯武道佥事獨複浙江嘉湖道佥事問元之族也。

    是時年三十二(是秋陝西亦進長人某,其長與鄭等,予于乾清門見之)。

     上用人慎重,多命内閣下詢九卿,予從來不敢徇請托,未嘗輕薦一人。

    丁醜戊寅間,以吏部開列應升人數内,而聞見最真者三人,從公首言于衆,幸不拂于清議,獨蒙點用。

    則臨江府知府李濤,以舉升兩浙都轉運使;襄陽府同知鞠震,咨升潞安府知府;鄭陽府知府衛台常,升陝西潼商道副使。

    内李、鞠,皆山東人。

    定例,同鄉不得相薦舉。

    予雲:“明旨下問,惟期得廉能之官。

    知而不言,則虛上咨詢之意,故破例言之,以俟公論雲。

    ”又嘗舉河南按察使孟世泰,尋升貴州布政使。

    予忝九卿已九年,所推薦不過此數人。

    然其人皆不知也。

     副都禦史額倫德公說:“京師一少年,好吹橫笛,每風月之夕,辄操數弄。

    一日,日未暮,坐院中手笛吹之。

    忽有彩衣小兒自外人,頃刻至數百人,結束如一,階墀盡滿。

    懼避室中,引被蒙頭而卧。

    久之,寂然阒其無人,不知所往。

    自是不敢複吹笛。

    ” 西華門外廣濟寺老僧湛佑,有東宮睿賜方竹杖一,乃文征明故物。

    上有征明篆書“鳳尾”二字,又八分自記一篇,是八十七歲時書。

     上谕,谕戶部:“朕谒孝陵,沿途體察民生。

    今歲雨水頗多,田禾失收,米價亦貴。

    來春至夏,米價愈貴,民食必緻艱難,不得不預為籌畫。

    朕意将通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