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米每月發出萬石。

    較時價稍減粜賣,止許賣與窮民,不得賣與多收販賣商賈,似有益于民生。

    爾部即會同倉場侍郎議奏。

    ”部議遵行。

    于今年十二月起,至來年麥收米價平賤之時價止。

     康熙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恩诏:“軍民七十以上,許一丁侍養,仍免雜汛徭役,八十以上者,給絹一匹、綿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倍之。

    ”诏下郡邑,各撫臣上其數子戶部。

    直隸九十以上五百三十五人,奉天九十以上五人,山東九十以上一千三百三十人、百歲以上九人,山西九十以上二百五十人,河南九十以上四百五十一人,江南九十以上一千六十五人、百歲以上三人,浙江九十以上九百八十二人,陝西九十以上三百十七人,湖廣九十以上二千八百五十人、百歲以上四人,江西九十以上五百八十人,福建九十以上三百六十九人,廣東九十以上五百九十一人,廣西九十以上一百十四人,四川九十以上一十三人,南九十以上四百五十人,貴州九十以上九十四人。

    按:宋開寶五年,鄢陵人許永罷廬氏縣尉,詣匦上言:“臣年七十五,父瓊年九十九,長兄八十一,次兄七十九,欲乞近地一官,以就榮養。

    ”上悅其父兄子弟,俱享遐齡,賜瓊襲衣犀帶銀鞍勒馬,帛三十匹、茶二十斤,授永郾城令。

    是時,澶密齊沂萊江吉等州,各奏八十以上呂繼美等二十九人,并賜爵恭俟史冊書之以為盛事,然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

    故備列也。

     禮部會九卿,題為會試關天下之人材,閱卷宜照從前之定例,仰請乾斷,酌複成規,以光大典事,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梅钅題雲雲。

    該臣等會議:“會試乃聚天下之人材,而拔其尤者,以光朝廷賓興大典。

    舊例分南北中卷,衡量可謂至平。

    又分左右,未免分析太繁。

    相應仍照舊例,南北卷内,不必細分左右,将廬州等府、滁州等州舊保中卷者,俱歸于南卷。

    其南、貴州、四川、廣西四省,去其中卷名色。

    每科南定為雲字号,額中二名;四川定為川字号,額中二名;廣西定為廣字号,額中一名;貴州定為貴字号,額中一名。

    康熙三十九年會試,奉恩诏加額。

    明年會試,應将南、四川各加中二名,廣西、貴州各加中一名,庶人材不緻淹抑。

    而遠方士子,皆得均沾皇恩矣。

    ”奉旨依議。

     聞會試外簾諸公說:二月某日,貢院中忽聞小兒啼聲,迹之,在明遠樓上。

    登樓視之,果有一小兒,如初生者,卧而啼哭,莫知所從來。

    亦異事也。

     今諸衙門滿漢設官略同。

    其同而異者:如詹事府,滿洲掌詹以下,皆不兼翰林院衙;左右春坊、司經局銜上,皆冠以詹事府;十三道監察禦史,皆冠以都察院,而不分某某道是也。

     五月初一日,命九卿舉司道可内升京卿者,予舉湖廣武昌道參議莊。

    ,江南武進人,康熙庚戌科進士,尋升通參。

    莊亦不知為予所薦也。

     《菽園雜記》載,《蘇州志》雲:“菘菜,北方種之,一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猶橘之變于淮北雲。

    ”此說大謬。

    今京師以安肅白菜為珍品,其肥美香嫩,南方士大夫以為渡江所無,不知《蘇志》何據雲然。

    豈南北地氣遽反易有如此耶?按:先大父方伯贈司徒公《群芳譜》疏部雲:“白菜,一名菘,燕趙維揚所種最肥大而厚,一本有重十餘斤者。

    ”益可證《蘇志》之妄。

     五月初五日,禦乾清門,選庚辰科進士張成遇(廣東人,二甲第一)等四十三人為庶吉士。

     江鄰幾《雜志》載,宋時一郊,費六百萬,後至一千餘萬。

    今每歲南北郊,駕亦親祭,亦無{宀幾}費。

    而昭事之誠,通于神祗,寝得禮意。

    不知宋時所費,何以不訾乃爾。

     今京師臘月,即賣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諸花,皆貯暖室,以火烘之。

    所謂堂花,又名唐花是也。

    按《漢書?召信臣傳》:信臣為少府,大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茄,覆以屋庑,晝夜複熱火,待溫氣乃生。

    唐人詩“内園分得溫湯水,二禦中旬已進瓜,”蓋漢唐以來皆然。

     上駕經寶坻,欲親臨奠故大學士杜立德墓。

    其子刑部郎中某懇辭,乃禦書“永懷惟舊”四大字賜之。

     涓來少宗伯說:劉修撰克猶(子壯),中明崇祯庚午舉人。

    困于公車,至順治己醜赴會試。

    初入京,居黃岡會館。

    是夜,夢一神人,自空而下,類人間所繪畫魁星者,連呼狀元。

    劉驚起遜謝,顧曰:“數定矣,何遜謝為?”是科,遂捷南宮,殿試果及第第一。

    既入翰林,又一夕,夢人告曰:“君雖狀元及第,然官不過五品,年不過五十,時遇覃恩,加一級,為從五品。

    ”急請告歸,歸未久,病卒,年四十有三。

    卒時,命家人洞開窗戶,仰視曰:“天樂迎我,我逝矣。

    ”又曰:“我東華真君第三弟子也,今召複故位耳。

    ”劉生平力行功過格,制行不減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