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鏡于呂文穆者,雲可照二百裡。
公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裡?”歐陽公以為得宰相之體。
吾鄉一先達家居,子姓偶言及曹縣五色牡丹之奇,請移植之。
答曰:“牡丹佳矣,然不知能結饅頭否?”此與呂事相類,但其人非耳。
◎或雲古詩壞人心術 一鄉先達在明啟祯初不為清議所許,常訓子孫勿學為古詩,作古詩恐壞人心術。
或聞之,笑曰:“沈休文始創四聲,想當為君子第一,但不知何以處陶淵明。
” ◎面似靴皮 田元均為三司使,厭權貴幹請,然不欲峻拒,每溫言強笑以遣之,謂人曰:“吾為三司使數年,強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此《歸田錄》所載,本非佳語,而《月泉吟社謝送詩賞劄》中有雲:“執事吟髯似戟,笑面如靴。
”引用殊不倫矣。
◎傅 傅彤臣()修軀偉貌,須眉如戟,博學強記,冠絕一時。
常過一友人家,友人有女,為狐所祟,聞傅至,忽語曰:“傅公正人,将來必貴,吾去矣。
”果去,不複來。
彤臣辛卯舉鄉試,乙未舉會試,皆與餘同年,仕至山西道監察禦史。
◎三司使 唐三司使不專領财賦、鹽鐵之事,凡鞫獄,以尚書侍郎與禦史中丞、大理卿為三司使,即明代及本朝之三法司也。
◎背軍 韓蕲王、嶽鄂王皆有背軍。
範石湖雲:“燕中謂酒瓶曰,其大将酒瓶皆令親随人負之,故号背。
韓、嶽取其名以名親軍爾。
” ◎趙九齡 劉麟引衆南侵,趙九齡獻策:決淮西之水以灌其營。
麟聞之,遂遁去。
九齡字次張,與龍伯可皆奇士,陳同父作《中興列傳》,特标出之。
此事見《雲麓漫鈔》,惜當時不能用也。
◎寺觀由來 漢明帝時,西域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經至洛陽,處之于鴻胪寺,故後僧所居皆曰寺。
元帝被疾,求方士,漢中送道士王仲都,處之于昆明觀,故後世道士所居皆曰觀。
上見《洛陽伽藍記》及《石林燕語》,下見《雲麓漫鈔》。
◎花翎玄狐 本朝侍衛皆于冠上帶孔雀翎,以目暈之多寡為品之等級。
武臣提督及總兵官亦有賜者,後文臣督撫亦或蒙賜,得之者以為榮。
袍帽初以紫貂為貴,康熙以來,尤貴玄狐,非閣臣不得賜,尚書亦有蒙賜者。
厥名玄狐,而色實蒼白也。
◎大家衣冠之盛 渭南南氏,自大吉、逢吉而下,衣冠之盛,與靈寶之許、餘姚之孫相鼎足。
若吏部尚書企仲、禮部尚書師仲、國子祭酒居仁、工部尚書居益,其尤著者。
餘為禮部郎官時,與宗伯孫廷铉鼎甫同舍,相得甚歡。
一日同人宴集,餘兩人接坐,偶談及前明掌故,吏部劉公<甬戈>(體仁)從旁歎曰:“大家兒固當不同。
” ◎張何二考官 餘同年張禮部者,河南人,面黔而好傅粉澤。
順治庚子,與同年何行人蕤音(元英)同典廣西鄉試。
桂林人為之語曰:“本是個畫眉張敞,倒做了傅粉何郎。
”辛醜春,餘客秦淮,适何歸,自粵過金陵,酒間談此,坐客皆為捧腹絕倒。
◎宋本兩漢書 趙承旨家宋椠前後《漢書》,王大司寇州得之陸水屯阝完家,前有松雪小像。
後錢牧齋大宗伯以千二百金購之新安賈人,複售于四明謝氏,自跋雲:“此書去我之日,殊難為懷。
李後主去國,聽教坊雜曲‘揮淚對宮娥’一段凄涼景色,約略相似。
”此書後又歸新鄉張司馬坦公。
康熙中有人攜至京師,索價甚高,真定梁蒼岩大司馬酬以五百金,不售攜去。
後不知歸誰何矣。
◎删宋史 虞山錢先生跋《東都事略》,述歸熙甫、湯若士、王損仲三家删《宋史》始末甚詳,雲:“熙甫未有成書,止别集有《宋史論贊》一卷。
若士閱《宋史》,朱墨塗乙,某傳宜删、某傳宜補、某人宜合、某傳某某宜附某傳,皆注目錄之下,州次部居,厘然可觀。
天啟中,損仲起廢籍為寺丞,過餘邸舍,必商《宋史》。
時李九如少卿藏《宋宰輔編年錄》及王秘閣《東都事略》三百卷。
損仲從曳餘傳寫,并約購宋李焘《續通鑒長編》以蒇此書。
今損仲草稿及臨川《宋史》舊本皆在吳興潘昭度家”雲雲。
餘昔在京師,所見即臨川手筆,所謂朱墨塗乙者是也。
餘曾鈔其目錄,祥符草稿則不可得而見矣。
又聞吉水劉狀元晉卿上公車,隻攜《宋史》删本一部,或即臨川本耶? ◎仙佛傅會之說 慧持東林,慧遠之弟也,遊峨眉山,于樹中入定。
宋時有人見之,以聞于上,始言始末。
問:“今何往?”答言:“欲往陳留。
”又一書雲明時複有人見之陳留,亦入定樹中。
似是傅會,以神其事。
又宋時,或漁于潭,得一鸱夷,内有一人酣卧初覺,問之,曰:“我譚紫霄也,宋齊丘竊吾書,沉吾水底。
”漁者欲出之,曰:“此間甚适,不須出也。
”此亦似傅會之說,學仙佛者故欲神其事耳。
◎習學記言等三書比較 葉氏《習學記言》不如《黃氏日鈔》,《黃氏日鈔》不如州先生《讀書後》。
◎馮班诋讠其嚴羽 嚴滄浪論詩,特拈“妙悟”二字,及所雲“不涉理路,不落言诠”,又“鏡中之象,水中之月,羚羊挂角,無迹可尋”雲雲,皆發前人未發之秘。
而常熟馮班诋讠其之不遺餘力,如周興、來俊臣之流,文緻士大夫,
公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裡?”歐陽公以為得宰相之體。
吾鄉一先達家居,子姓偶言及曹縣五色牡丹之奇,請移植之。
答曰:“牡丹佳矣,然不知能結饅頭否?”此與呂事相類,但其人非耳。
◎或雲古詩壞人心術 一鄉先達在明啟祯初不為清議所許,常訓子孫勿學為古詩,作古詩恐壞人心術。
或聞之,笑曰:“沈休文始創四聲,想當為君子第一,但不知何以處陶淵明。
” ◎面似靴皮 田元均為三司使,厭權貴幹請,然不欲峻拒,每溫言強笑以遣之,謂人曰:“吾為三司使數年,強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此《歸田錄》所載,本非佳語,而《月泉吟社謝送詩賞劄》中有雲:“執事吟髯似戟,笑面如靴。
”引用殊不倫矣。
◎傅 傅彤臣()修軀偉貌,須眉如戟,博學強記,冠絕一時。
常過一友人家,友人有女,為狐所祟,聞傅至,忽語曰:“傅公正人,将來必貴,吾去矣。
”果去,不複來。
彤臣辛卯舉鄉試,乙未舉會試,皆與餘同年,仕至山西道監察禦史。
◎三司使 唐三司使不專領财賦、鹽鐵之事,凡鞫獄,以尚書侍郎與禦史中丞、大理卿為三司使,即明代及本朝之三法司也。
◎背軍 韓蕲王、嶽鄂王皆有背軍。
範石湖雲:“燕中謂酒瓶曰,其大将酒瓶皆令親随人負之,故号背。
韓、嶽取其名以名親軍爾。
” ◎趙九齡 劉麟引衆南侵,趙九齡獻策:決淮西之水以灌其營。
麟聞之,遂遁去。
九齡字次張,與龍伯可皆奇士,陳同父作《中興列傳》,特标出之。
此事見《雲麓漫鈔》,惜當時不能用也。
◎寺觀由來 漢明帝時,西域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經至洛陽,處之于鴻胪寺,故後僧所居皆曰寺。
元帝被疾,求方士,漢中送道士王仲都,處之于昆明觀,故後世道士所居皆曰觀。
上見《洛陽伽藍記》及《石林燕語》,下見《雲麓漫鈔》。
◎花翎玄狐 本朝侍衛皆于冠上帶孔雀翎,以目暈之多寡為品之等級。
武臣提督及總兵官亦有賜者,後文臣督撫亦或蒙賜,得之者以為榮。
袍帽初以紫貂為貴,康熙以來,尤貴玄狐,非閣臣不得賜,尚書亦有蒙賜者。
厥名玄狐,而色實蒼白也。
◎大家衣冠之盛 渭南南氏,自大吉、逢吉而下,衣冠之盛,與靈寶之許、餘姚之孫相鼎足。
若吏部尚書企仲、禮部尚書師仲、國子祭酒居仁、工部尚書居益,其尤著者。
餘為禮部郎官時,與宗伯孫廷铉鼎甫同舍,相得甚歡。
一日同人宴集,餘兩人接坐,偶談及前明掌故,吏部劉公<甬戈>(體仁)從旁歎曰:“大家兒固當不同。
” ◎張何二考官 餘同年張禮部者,河南人,面黔而好傅粉澤。
順治庚子,與同年何行人蕤音(元英)同典廣西鄉試。
桂林人為之語曰:“本是個畫眉張敞,倒做了傅粉何郎。
”辛醜春,餘客秦淮,适何歸,自粵過金陵,酒間談此,坐客皆為捧腹絕倒。
◎宋本兩漢書 趙承旨家宋椠前後《漢書》,王大司寇州得之陸水屯阝完家,前有松雪小像。
後錢牧齋大宗伯以千二百金購之新安賈人,複售于四明謝氏,自跋雲:“此書去我之日,殊難為懷。
李後主去國,聽教坊雜曲‘揮淚對宮娥’一段凄涼景色,約略相似。
”此書後又歸新鄉張司馬坦公。
康熙中有人攜至京師,索價甚高,真定梁蒼岩大司馬酬以五百金,不售攜去。
後不知歸誰何矣。
◎删宋史 虞山錢先生跋《東都事略》,述歸熙甫、湯若士、王損仲三家删《宋史》始末甚詳,雲:“熙甫未有成書,止别集有《宋史論贊》一卷。
若士閱《宋史》,朱墨塗乙,某傳宜删、某傳宜補、某人宜合、某傳某某宜附某傳,皆注目錄之下,州次部居,厘然可觀。
天啟中,損仲起廢籍為寺丞,過餘邸舍,必商《宋史》。
時李九如少卿藏《宋宰輔編年錄》及王秘閣《東都事略》三百卷。
損仲從曳餘傳寫,并約購宋李焘《續通鑒長編》以蒇此書。
今損仲草稿及臨川《宋史》舊本皆在吳興潘昭度家”雲雲。
餘昔在京師,所見即臨川手筆,所謂朱墨塗乙者是也。
餘曾鈔其目錄,祥符草稿則不可得而見矣。
又聞吉水劉狀元晉卿上公車,隻攜《宋史》删本一部,或即臨川本耶? ◎仙佛傅會之說 慧持東林,慧遠之弟也,遊峨眉山,于樹中入定。
宋時有人見之,以聞于上,始言始末。
問:“今何往?”答言:“欲往陳留。
”又一書雲明時複有人見之陳留,亦入定樹中。
似是傅會,以神其事。
又宋時,或漁于潭,得一鸱夷,内有一人酣卧初覺,問之,曰:“我譚紫霄也,宋齊丘竊吾書,沉吾水底。
”漁者欲出之,曰:“此間甚适,不須出也。
”此亦似傅會之說,學仙佛者故欲神其事耳。
◎習學記言等三書比較 葉氏《習學記言》不如《黃氏日鈔》,《黃氏日鈔》不如州先生《讀書後》。
◎馮班诋讠其嚴羽 嚴滄浪論詩,特拈“妙悟”二字,及所雲“不涉理路,不落言诠”,又“鏡中之象,水中之月,羚羊挂角,無迹可尋”雲雲,皆發前人未發之秘。
而常熟馮班诋讠其之不遺餘力,如周興、來俊臣之流,文緻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