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籍解題及其讀法 二

關燈
得也。

    夫方志為國史取材,章實齋語。

    與其儉漏,毋甯博濫。

    韓昌黎所謂“牛溲馬勃,敗鼓之皮”,就後之良史觀之,壹皆瑰寶。

    彼以文人而冒史職者,動以其所謂“古文義法”部勒史實,削趾适屦,其傷實多。

    吾輩今日,甯願得《四庫存目》中之明志一種,不願得如《武功》、《朝邑》志者十種。

    何也?以其無所取材也。

    況其所謂義法者并不善美,不惟事不見其增,即文亦不見其省耶。

    (看《文史通義》卷八《書武功志後》《書朝邑志後》)《提要》之評《朝邑》,謂“不可無一,不能有二”,蓋亦有微詞焉耳。

     清康熙十一年,大學士衛周祚奏令天下郡縣分輯志書,诏允其請。

    雍正七年,诏各省重修通志上諸史館,備《大清一統志》之采擇,其後又令各州縣志書,每六十年一修,著為功令。

    下诏年月待考。

    自是方志多于束筍矣。

     然乾隆以前,佳構實少,《四庫》著錄,限于省志,亦取備數而已。

    其目如下: 《欽定日下舊聞考》一百二十卷乾隆三十九年奉敕撰 《欽定熱河志》八十卷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 《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五十二卷乾隆二十一年奉敕撰 《欽定盛京通志》一百二十卷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 《畿輔通志》一百二十卷李衛等監修雍正十三年成 《江南通志》二百卷趙宏恩等監修黃之隽總纂乾隆元年成 《江西通志》一百六十二卷謝旻等監修陶成總纂 《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李衛、嵇曾筠等監修沈翼機、傅玉露、陸奎勳總纂雍正十三年成 《福建通志》七十八卷郝玉麟等監修乾隆二年成 《湖廣通志》一百二十卷邁柱等監修雍正十一年成 《河南通志》八十卷田文鏡、王士俊等監修孫灏、顧棟高等編纂 《山東通志》三十六卷嶽濬等監修杜诏等編纂乾隆元年成 《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覺羅石麟等監修儲大文總纂 《陝西通志》一百卷劉于義等監修沈青崖總纂雍正十二年成 《甘肅通志》五十卷許容等監修乾隆元年成 《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黃廷桂等監修 《廣東通志》六十四卷郝玉麟等監修雍正八年成 《廣西通志》一百二十八卷金鉷等監修雍正十一年成 《雲南通志》三十卷鄂爾泰等監修靖道谟總纂乾隆元年成 《貴州通志》四十六卷鄂爾泰等監修靖道谟、杜恮總纂乾隆六年成 此皆雍正七年奉诏官撰之成績。

    凡省志皆定名為“通志”,亦自茲始也。

     自奉诏至成書,費時最短者為廣東,僅閱二年;最長者為貴州,閱十二年。

     雍正前志書,最有名者為順治十八年之《河南志》,康熙中嘗頒諸天下以為式雲。

    次則康熙二十二年之《西江志》,(即《江西通志》)《提要》謂在當時地記之中号為善本。

    然由今觀之,皆不見其獨到之處。

    雍正諸志中,據章學誠實齋謂《浙江通志》較為完善,蓋杭大宗世駿實參其事雲。

    《丙辰劄記》。

    據《提要》所品評,則陝西、山西似最好,福建次之,其餘則奉行故事而已。

     雍正之役,江蘇、安徽合為《江南通志》,湖北、湖南合為《湖廣通志》。

    至乾隆末,畢秋帆沅創修《湖北通志》,嘉慶間陶雲汀澍創修《安徽通志》,光緒間曾沅甫國荃創修《湖南通志》。

    惟江蘇為文化最盛之地,直至今日無獨立之《江蘇通志》,咄咄怪事也。

    吉林亦以光緒十七年成《通志》,新疆則宣統三年成《新疆圖志》,惟黑龍江至今尚缺雲。

     省志自雍乾間普修之後,後此大率經數十年辄有踵修,不能悉記。

    記其最有價值者: 嘉慶《湖北通志》,實畢秋帆為總督時所創修,而方志專家章實齋總其事。

    原稿以乾隆五十九年成,既而畢去職,後任者于嘉慶二年上之。

    實齋固兀傲不諧俗,秋帆去後,其稿頗為局中妄呆子點竄,然大體尚存,其有異同,則《章氏遺書》所存諸稿可參校也。

    故此書應為通志中第一善本。

     《廣西志》,金鉷本實草創于李穆堂绂,在雍正諸志中本已稱佼佼。

    嘉慶中,謝蘊山啟昆為巡撫,踵修之。

    蘊山史學根柢本極深,躬為總裁,卷首職銜不題監修而題總裁者,示親董其事也。

    阮芸台《廣東通志》等皆然。

    故《嘉慶廣西通志》,其價值與章氏《鄂志》埒,且未經點污,較《鄂志》更完好也。

    卷首列叙例二十三則,遍征晉唐宋明諸家門類體制,舍短取長,說明其所以因革之由。

    諸志序例,未或能先也。

    故後之作者,皆奉為模楷焉。

     此書編纂姓名中獨列孝廉方正胡虔之名,想是當時助蘊山主其事者,其履曆俟考。

     《嘉慶浙江通志》、《道光廣東通志》、《雲南通志》,皆阮芸台元總裁,體例全師蘊山,《廣東通志》阮序自言之。

    最稱精善。

    《廣東志》總纂為陳觀樓昌齊、劉彬華、江子屏藩、謝裡甫蘭生;分纂若吳石華蘭修、曾勉士钊、方植之東樹等,皆一時宿學。

    《浙志》舍間未有,不能舉纂修人名,想名士更多。

     《嘉慶安徽通志》,陶雲汀澍總裁,陸祁孫繼辂等分纂。

    《嘉慶四川通 志》,楊芳燦總纂,大緻皆佳。

     《鹹豐江西通志》,董覺軒沛主持最多,亦可觀。

     《同治畿輔通志》,李少荃鴻章監修,黃子壽彭年總纂,亦稱合作,入民國尚有踵修雲。

    《同治山西通志》,曾沅甫國荃監修,想亦好。

     《光緒湖南通志》,郭筠仙嵩焘、李次青元度總纂,羅念生汝懷、吳南屏敏樹、郭意城崑焘、鄧彌之輔綸等分纂,固宜甚佳。

    《光緒安徽通志》何子貞紹基總纂,亦當可觀。

     最晚出者為《新疆圖志》,宣統三年成,民國十二年始刊印,王晉卿樹柟等總纂。

    此志純屬創作,前無所承,搜采極勤,考證極審,非生今日固不能有此書,然有此書亦方志中一榮譽也。

     最近則任志清可澄方從事于《民國貴州通志》之役,以吾所聞蓋甚佳,拭目以觀其成耳。

     清代各府州縣志名作不少,以吾記憶所及拉雜記之如下:其在初期,則《康熙鄒平縣志》,蓋馬宛斯骕主修,而顧亭林炎武實參其事。

    《康熙濟陽縣志》,則張稷若爾岐曾私修雲。

     《康熙靈壽縣志》,陸稼書隴其知縣事時所修。

    以稼書之故,名震一時;惟章實齋以史法繩之,頗緻不慊焉。

    (看《文史通義》卷八《書靈壽縣志後》)《乾隆曆城縣志》,周書昌永年、李南澗文藻主修,逐句皆注出處,無一語自己出,實為後此廣西《謝志》、廣東《阮志》等體例所本。

    《乾隆諸城縣志》,亦李南澗主修,志金石最精博雲。

     《乾隆汾州府志》,《汾陽縣志》,戴東原震皆嘗參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