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關燈
○成語洪容齋謂:世俗稱引成語,往往習用為常,反不知其所自出。

    “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相饒”,杜牧詩也。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李涉詩也。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采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羅隐詩也。

    “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别調中”,高骈詩也。

    容齋不過偶舉此數語耳。

    今更得二百條于此。

    (按《詩話總龜》謂“今朝有酒”二句系權常侍詩,其上二句雲:“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漫悠悠。

    ”“采得百花”二句又見《拊掌錄》,謂佛印燒豬肉待東坡,而口占此詩,蓋即用羅隐句也。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見《家語》孔子論叔仲會之語。

    亦見《大戴禮》及《漢書。

    賈誼傳》、米元章《海嶽名言》。

    ) 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

    (見《隋書》炀帝賜楊素诏,謂古語也。

    ) 十指有長短,痛惜皆相似。

    (曹子建詩。

    )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陳後主詩。

    )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陳後主入隋,侍文帝,在仁壽宮所上詩。

    見《北史》。

    ) 得他心肯日,是我運通時。

    (見《翰苑名談》。

    本朝太宗詩“待餘心肯日,是汝命通時”。

    後唐莊宗每見王慶,則心憤然,李嗣源為之言,莊宗乃引太宗語以答之。

    ) 日出事還生。

    (《全唐詩話》:武元衡被刺之前一日,作詩雲:“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遂成詩谶。

    ) 但守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羅《鶴林玉露》但以此為俗語,《直方詩話》謂張嘉甫以此為水部賀公所作。

    賀于天聖中為郎官雲。

    郎瑛《七修類稿》又以為宋賀仙翁詩。

    ) 在家貧亦好。

    (戎昱詩。

    ) 世亂奴欺主,年衰鬼弄人。

    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皆杜荀鶴詩。

    《堅瓠集》亦載之。

    俗語雲:勢敗奴欺主。

    ) 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見《古今詩話》。

    本大曆詩僧元覽詩,謂“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 忍事敵災星。

    (司空圖詩。

    ) 難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曹邺詠李斯詩。

    )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馮道詩。

    )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亦馮道詩。

    ) 一朝權在手,便是令行時。

    (朱灣詠擲籠詩。

    一說崔戎酒籌詩。

    ) 白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

    (林寬詩。

    )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挂名時。

    (見《容齋随筆》,蓋亦宋人語。

    )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

    (白樂天《簡簡吟》。

    ) 舉世盡從愁裡過,何人肯向死前休。

    (杜荀鶴詩。

    韓昌黎亦有“何向死前休”之句。

    ) 最恨年年握針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秦蘊玉《貧女吟》。

    ) 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

    (見《雲溪友議》,釋靈徹答韋丹詩。

    )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見《西溪叢語》,蔡州褒信縣棋道人詩。

    )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丁冠詩。

    ) 猶恐相逢是夢中。

    (晏叔原詩。

    )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皇池。

    (見《辍耕錄》,劉昌言《上呂蒙正丞相》詩。

    《事文類聚》又記張虞登第,題此二句于興國寺壁。

    有人續其後雲:“君看姚弈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

    ”蓋張亦用昌言語題壁也。

    )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見俞文豹《唾玉集》,杭州巡檢蘇麟上範文正詩。

    ) 腹有詩書氣自華。

    (蘇東坡詩。

    ) 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早與來遲。

    (見宋人《螢雪雜說》。

    ) 真個有天沒日頭。

    (宋神童詩。

    ) 閉門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

    (南宋陳随隐自述其先人名藏一之詩,真西山、劉漫堂賞為警句。

    ) 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見《冷齋夜話》,華亭船子和尚詩。

    )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以上二條俱見《事林廣記》。

    ) 大家飛上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見《夷堅志》,都統明椿自立生祠于關王廟側,時人嘲之之詩。

    ) 兒孫自有兒孫福。

    (見《癸辛雜識》,葉李紀夢詩。

    ) 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

    (張叔仁《送謝疊山入燕》詩。

    ) 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元遺山《論詩絕句》。

    ) 死人身邊有活鬼,強将手下無弱兵。

    (見周遵道《豹隐紀談》及《栗齋詩話》,謂俚語自然成對也。

    ) 狀元必在荷包裡,争奈京城剪绺多。

    (見《堯山堂外紀》,徽人诮唐臯下第詩。

    ) 你是何人我是誰。

    (見《辍耕錄》,道士洪丹谷與一妓狎,妓臨卒索詞,丹谷集舊曲送之,中有此語。

    ) 巧妻常伴拙夫眠。

    (謝在杭詩。

    ) 多言多敗。

    (《金人銘》。

    )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闵子馬勸公&Theta之言。

    ) 所得不償所失。

    (楚子重伐吳既歸,而吳來伐,君子謂:所獲不如所亡也。

    )啧有煩言。

    (衛敬子謂衛靈公之言。

    以上皆《左傳》。

    ) 金玉滿堂。

     知足不辱。

     輕諾者必寡信。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唐朱Г篡位而敗走,野人诮之,亦有此語。

    ) 深根固柢。

     和光同塵。

     大器晚成。

    (以上皆《老子》。

    “天網”句又見《後漢書。

    郎颛傳》。

    “深根”句又見《韓非子》“深其恨,固其柢,長生久視之法也。

    ”“大器”句又見《呂覽。

    樂成篇》。

    )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亦本《老子》“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句。

    ) 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見《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衛彪之言。

    ) 擇禍莫若輕。

    (範文子之言。

    以上皆《國語》。

    )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見《管子。

    大匡篇》。

    “知子”句又見《國語》晉祁奚之言。

    “知臣”句又見《左傳》楚子玉聞申侯死之言。

    ) 鹬蚌相持,漁翁得利。

    (蘇代對燕王之言。

    ) 畫蛇添足。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冠上加冠。

    (二者皆陳轸說楚令尹昭陽之言。

    ) 甯為雞口,無為牛後。

    (蘇秦說韓惠王語。

    ) 自相矛盾。

    (有鬻矛與盾者曰:“矛之利,無不陷也。

    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人應之曰:“以子之矛,刺子之盾,何如?”其人無以應。

    以上皆《國策》。

    “矛盾”句又見《韓非子》。

    “救寒”句又見《魏志》王昶戒子弟語。

    )守株待兔。

    (宋人田中有株,兔觸而死。

    宋人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

    )遠水不救近火。

    (失火而取水于海,雖多而火不滅,遠水不救近火也。

    又後魏杜朔周請宇文泰來主賀拔嶽軍事,亦有此語。

    ) 耳而目之。

    (王子登薦人于襄王,王曰:“我用登,已耳而目之,登取人,又耳而目之也。

    ”又見《呂覽》,作趙襄子與任登語。

    ) 吹毛求疵。

    (以上皆《韓非子》。

    ) 以不解解之。

    (見《呂覽。

    審問篇》。

    )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見《莊子。

    逍遙遊》。

    ) 為善無近名。

    (《養生主》。

    ) 知其一不知其二。

    (《天地篇》。

    又《史記》漢高祖與高起、王陵論所以得天下之故,謂起等知其一不知其二。

    ) 名者實之賓。

    (許由答帝堯語。

    又《南史》沈麟士引之答沈約書中語。

    )不為福先,不為禍始。

    (《刻意篇》。

    ) 君子之交談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山木篇》,又見《禮記》。

    ) 數米而炊。

    (《庚桑楚篇》。

    ) 富則多事(《天地篇》。

    堯答華封人祝以多富之語。

    ) 見笑大方。

    (《秋水篇》。

    河泊自言:嘗見笑于大方之家。

    ) 每況愈下。

    (《北海篇》。

    本言“每下愈況”,言設喻益卑也。

    ) 搔虎頭,弄虎須。

    (《盜跖篇》。

    孔子見跖,退而歎之詞,謂幾不免于虎口。

    以上《莊子》。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皆《孔子家語》。

    “良藥”句又見《史記》張良勸沛公從樊哙勿留居秦宮殿之言。

    ) 亡賴。

    (《史記。

    漢高祖紀》:始大人以臣為無賴。

    ) 人微言輕。

    (《史記》:穰苴對齊景公,自謂人微權輕。

    又《後漢書》楊喬薦孟嘗疏中語。

    ) 将門有将。

    (田文對其父語。

    又宋武得王鎮惡亦雲。

    梁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