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史》:朱溫之父誠,以五經教授鄉裡,号朱五經。
卒,溫既為帝,乃追尊為烈祖。
○奴封侯窦建德兵至滑州,刺史王軌奴殺軌,攜其首降。
建德曰:“奴殺主,大逆,吾何為受之?”立命斬奴。
唐太宗嘗曰:“近有奴告主反者,謀反不能獨為,必與人共之,何患不破,何必使奴告耶?自今有奴告主者,皆勿受,仍斬之。
”《唐書。
魏傳》:大理卿馬曙有犀甲,為奴王慶所告。
議者謂:“奴訴主,法不聽。
”蓋引此诏律也。
郭子儀婿趙縱,為其奴告謀反,德宗留其奴于内,下其事禦史雜治。
張镒力引太宗事固争,乃杖殺奴,而貶縱。
建中元年诏書:“奴婢告主,非謀叛者,以自首論。
”遼聖宗诏:“家主非謀反大逆,不得告。
”《元史。
速不台傳》:征欽察時,有奴來告其主者,速不台縱為民。
太祖曰:“奴不忠其主,肯忠他人乎?”遂戮之。
《明史》:何真攻賊王成,募擒成者予鈔十千。
成奴縛成出,真矛之鈔,命具湯镬烹奴,令于衆曰:“奴叛主者,視此。
”是皆嚴于主仆之分,所以杜悖逆之萌也。
哥舒翰戰敗,揭榜收散卒,欲複守潼關。
其将火拔歸仁執之,以降安祿山。
祿山曰:“汝叛主,不忠不義。
”乃執而斬之。
蕭仲宣家奴告其主怨謗,金海陵炀王亮曰:“仲宣之侄,以诽謗誅,故其家奴敢妄告。
”趣命殺告者。
雖劇賊暴主,亦複知此,何光武之讨彭寵,寵蒼頭子密殺寵以降,竟封子密為不義侯?又劉永将慶吾斬永降,亦封慶吾為列侯耶?侯景圍台城,募北人先為奴者,并令自拔,賞以不次。
朱異黥奴乃以其侪逾城投賊。
景以為儀同,使至阙下誘城内,乘馬披錦袍,诟曰:“朱異五十年仕宦,方得中領軍,我始事侯王,已為儀同。
”于是奴僮盡出。
光武之侯子密,毋乃近是。
按《後漢書。
光武紀》:十一年,诏殺奴婢者不得減罪。
又诏:敢炙灼奴婢,論如律。
又诏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
是光武之政,多假借奴婢,豈當時深有見于奴婢之受虐,而為此令耶? ○九儒十丐《謝疊山集》有《送方伯載序》曰:“今世俗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貴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後之者,賤之也。
《鄭所南集》又謂: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而無七匠、八娼之說。
蓋元初定天下,其輕重大概如此,是以民間各就所見而次之,原非制為令甲也。
○盜賊敬名德東漢時,盜賊亦知敬信名德。
周黨居廣武,托疾杜門。
賊暴縱橫,惟至廣武,過城不入。
姜詩至孝,赤眉賊經其裡,弛兵而過,曰:“驚大孝必觸鬼神。
”乃遺米肉而去。
樊宏恩德著于鄉裡,赤眉至,皆曰:“樊君素善,何心攻之?”孔嵩宿驿亭,盜竊其馬,既而知為嵩也,乃相責曰:“孔仲山善士,豈宜侵盜乎?”遂還之。
姜肱兄弟遇盜,劫去衣資,後盜知肱,叩還盜所劫衣物。
孫期至孝,鄉裡化其仁讓。
黃巾賊起,過期裡,相戒“不犯孫先生舍”。
李恂罷官家居,西羌反,恂被執。
羌素聞其名,放遣之。
徐幸隐居不仕,漢末賊寇縱橫,皆敬幸,轉相約敕,不犯其闾。
袁闳隐居,黃巾賊獨不入闳鄉,鄉人就闳避難者皆獲免。
鄭康成自徐州還高密,遇黃巾數萬人,見康成皆拜,相約不入其縣境。
事皆見《後漢書》各本傳。
蓋其時風氣如此,雖盜賊亦知敬賢也。
張角之亂,向栩請“不必興兵,但遣人于河上北向讀《孝經》以代之”,語雖可笑,然當日人心習俗略可概見。
使在後世,雖極迂腐之士,亦必不出此言矣。
○權奸有仙骨《說郛》載《李林甫外傳》:林甫少時,有道士見之,謂曰:“某行世間五百年,始見郎君一人,已列仙籍,當白日升天。
如不欲,則二十年宰相。
郎君何所欲?”林甫曰:“願為相。
”道士惋惜良久,臨行囑其勿行陰賊。
後果為相。
安祿山嘗語術者曰:“我對天子亦不懼,惟見李相公辄無地自容,何也?”術士曰:“公有陰兵五百在左右,皆銅頭鐵額。
及李相公至,一青衣童子捧香爐而來,則仆射銅頭鐵額之類皆避去。
當是仙官暫谪耳。
”淩準《ゴサ日疏》:盧杞未第時,遇仙妪麻姓者,引至水晶宮,見太陰夫人。
夫人問曰:“公有仙相,能居此乎?能為地仙時一到此乎?能為中國宰相乎?公願何事?”曰:“願為宰相。
”遂遣還。
何《春渚紀聞》:蔡京能目視皎曰,久而不瞬。
又洪容齋《随筆》:蔡京死後四十二年還葬,皮肉俱消,獨心胸上隐起一┇字,高二分許,如镌就者。
《夷堅志》:安淳為諸生時,夢入宮阙,一真宮坐殿上,有江渎神先在庭下。
真官背命吏引居其上,不敢。
真官曰:“鬼趣安得處仙上?汝生前乃富陵朱真人也。
”此數事雖皆出于小說,然必非無稽。
豈古來大奸大惡,必有仙骨者乃能為之耶?其理不可曉也。
○一人殺四王、兩大臣北齊趙郡王睿欲逐幸臣和士開,争論于宮中。
既出,至永巷,被送華林園,于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
平秦王歸彥謀逆,上令劉桃枝牽入,桃枝臨之以刃,擊鼓随之,子孫十五人皆棄市。
簡平王浚被收,入地牢,盛以鐵籠。
文宣使劉桃枝就籠刺之,槊每下,浚以手拉折之。
于是薪火亂投,燒而死。
郎琊王俨出至永巷,劉檔枝反接其手,以袂塞口,反袍蒙頭負出大明宮,鼻血滿面,立殺之。
後主欲殺斛律光,召至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撲之,不倒,光曰:“桃枝貫作如此事。
”桃枝與三力士拉殺之。
後主殺隴東郡王胡長仁,亦使劉桃枝馳驿至齊州賜死。
桃枝一人凡殺四王、兩大臣,此前古所未有也。
初齊文襄令善相者皇甫玉相桃枝,曰:“極貴,王侯将相,多死其手。
”亦異矣哉! ○一将軍平三國,皆生擒其王《唐書》:蘇定方征賀魯,破降其五弩失畢兵十馀萬,追敗賀魯于伊麗水上。
賀魯遁至石國,定方遣蕭嗣業往擒之。
思結阙挨斤都曼擁所部及疏勒、朱俱波、蔥嶺等國複叛,定方讨之。
将至其地,一日夜行三百裡,遂圍其城,都曼面縛出降。
後又為熊津道大總管,讨百濟。
賊傾國來拒,定方大戰破之。
其王義慈及太子隆等奔于北境,定方進圍其城。
義慈次子泰自立為王,衆不服,有來降者。
定方乘勢登城,泰開門降,其大将又以義慈及太子隆等送款。
定方凡平三國,皆生俘其王以歸,前此所未有也。
《明史》安南黎季弑主,自稱太上皇,立子蒼為帝。
其故王之孫陳天平入訴,季詭請還國,而伏兵襲殺之。
張輔奉命往征,破其多邦城,進克東都。
季遁,輔遣将窮追,至奇羅海口,獲季及蒼并僞太子等,乃班師。
後陳氏故臣簡定複叛,别立陳季擴為皇,而自稱越上皇。
沐晟讨之,反為所敗。
乃複命輔往,分道進擊,獲簡定于美良山中,惟季擴未獲。
帝诏班師,而季擴雖已請降,乘輔歸,複出肆劫。
輔再往,屢擊破之。
季擴奔老撾,輔遣将師索之。
破其三關,遂縛季擴出。
輔一人凡三定安南,皆生俘其王,可與定方并稱也。
卒,溫既為帝,乃追尊為烈祖。
○奴封侯窦建德兵至滑州,刺史王軌奴殺軌,攜其首降。
建德曰:“奴殺主,大逆,吾何為受之?”立命斬奴。
唐太宗嘗曰:“近有奴告主反者,謀反不能獨為,必與人共之,何患不破,何必使奴告耶?自今有奴告主者,皆勿受,仍斬之。
”《唐書。
魏傳》:大理卿馬曙有犀甲,為奴王慶所告。
議者謂:“奴訴主,法不聽。
”蓋引此诏律也。
郭子儀婿趙縱,為其奴告謀反,德宗留其奴于内,下其事禦史雜治。
張镒力引太宗事固争,乃杖殺奴,而貶縱。
建中元年诏書:“奴婢告主,非謀叛者,以自首論。
”遼聖宗诏:“家主非謀反大逆,不得告。
”《元史。
速不台傳》:征欽察時,有奴來告其主者,速不台縱為民。
太祖曰:“奴不忠其主,肯忠他人乎?”遂戮之。
《明史》:何真攻賊王成,募擒成者予鈔十千。
成奴縛成出,真矛之鈔,命具湯镬烹奴,令于衆曰:“奴叛主者,視此。
”是皆嚴于主仆之分,所以杜悖逆之萌也。
哥舒翰戰敗,揭榜收散卒,欲複守潼關。
其将火拔歸仁執之,以降安祿山。
祿山曰:“汝叛主,不忠不義。
”乃執而斬之。
蕭仲宣家奴告其主怨謗,金海陵炀王亮曰:“仲宣之侄,以诽謗誅,故其家奴敢妄告。
”趣命殺告者。
雖劇賊暴主,亦複知此,何光武之讨彭寵,寵蒼頭子密殺寵以降,竟封子密為不義侯?又劉永将慶吾斬永降,亦封慶吾為列侯耶?侯景圍台城,募北人先為奴者,并令自拔,賞以不次。
朱異黥奴乃以其侪逾城投賊。
景以為儀同,使至阙下誘城内,乘馬披錦袍,诟曰:“朱異五十年仕宦,方得中領軍,我始事侯王,已為儀同。
”于是奴僮盡出。
光武之侯子密,毋乃近是。
按《後漢書。
光武紀》:十一年,诏殺奴婢者不得減罪。
又诏:敢炙灼奴婢,論如律。
又诏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
是光武之政,多假借奴婢,豈當時深有見于奴婢之受虐,而為此令耶? ○九儒十丐《謝疊山集》有《送方伯載序》曰:“今世俗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貴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後之者,賤之也。
《鄭所南集》又謂: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而無七匠、八娼之說。
蓋元初定天下,其輕重大概如此,是以民間各就所見而次之,原非制為令甲也。
○盜賊敬名德東漢時,盜賊亦知敬信名德。
周黨居廣武,托疾杜門。
賊暴縱橫,惟至廣武,過城不入。
姜詩至孝,赤眉賊經其裡,弛兵而過,曰:“驚大孝必觸鬼神。
”乃遺米肉而去。
樊宏恩德著于鄉裡,赤眉至,皆曰:“樊君素善,何心攻之?”孔嵩宿驿亭,盜竊其馬,既而知為嵩也,乃相責曰:“孔仲山善士,豈宜侵盜乎?”遂還之。
姜肱兄弟遇盜,劫去衣資,後盜知肱,叩還盜所劫衣物。
孫期至孝,鄉裡化其仁讓。
黃巾賊起,過期裡,相戒“不犯孫先生舍”。
李恂罷官家居,西羌反,恂被執。
羌素聞其名,放遣之。
徐幸隐居不仕,漢末賊寇縱橫,皆敬幸,轉相約敕,不犯其闾。
袁闳隐居,黃巾賊獨不入闳鄉,鄉人就闳避難者皆獲免。
鄭康成自徐州還高密,遇黃巾數萬人,見康成皆拜,相約不入其縣境。
事皆見《後漢書》各本傳。
蓋其時風氣如此,雖盜賊亦知敬賢也。
張角之亂,向栩請“不必興兵,但遣人于河上北向讀《孝經》以代之”,語雖可笑,然當日人心習俗略可概見。
使在後世,雖極迂腐之士,亦必不出此言矣。
○權奸有仙骨《說郛》載《李林甫外傳》:林甫少時,有道士見之,謂曰:“某行世間五百年,始見郎君一人,已列仙籍,當白日升天。
如不欲,則二十年宰相。
郎君何所欲?”林甫曰:“願為相。
”道士惋惜良久,臨行囑其勿行陰賊。
後果為相。
安祿山嘗語術者曰:“我對天子亦不懼,惟見李相公辄無地自容,何也?”術士曰:“公有陰兵五百在左右,皆銅頭鐵額。
及李相公至,一青衣童子捧香爐而來,則仆射銅頭鐵額之類皆避去。
當是仙官暫谪耳。
”淩準《ゴサ日疏》:盧杞未第時,遇仙妪麻姓者,引至水晶宮,見太陰夫人。
夫人問曰:“公有仙相,能居此乎?能為地仙時一到此乎?能為中國宰相乎?公願何事?”曰:“願為宰相。
”遂遣還。
何《春渚紀聞》:蔡京能目視皎曰,久而不瞬。
又洪容齋《随筆》:蔡京死後四十二年還葬,皮肉俱消,獨心胸上隐起一┇字,高二分許,如镌就者。
《夷堅志》:安淳為諸生時,夢入宮阙,一真宮坐殿上,有江渎神先在庭下。
真官背命吏引居其上,不敢。
真官曰:“鬼趣安得處仙上?汝生前乃富陵朱真人也。
”此數事雖皆出于小說,然必非無稽。
豈古來大奸大惡,必有仙骨者乃能為之耶?其理不可曉也。
○一人殺四王、兩大臣北齊趙郡王睿欲逐幸臣和士開,争論于宮中。
既出,至永巷,被送華林園,于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
平秦王歸彥謀逆,上令劉桃枝牽入,桃枝臨之以刃,擊鼓随之,子孫十五人皆棄市。
簡平王浚被收,入地牢,盛以鐵籠。
文宣使劉桃枝就籠刺之,槊每下,浚以手拉折之。
于是薪火亂投,燒而死。
郎琊王俨出至永巷,劉檔枝反接其手,以袂塞口,反袍蒙頭負出大明宮,鼻血滿面,立殺之。
後主欲殺斛律光,召至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撲之,不倒,光曰:“桃枝貫作如此事。
”桃枝與三力士拉殺之。
後主殺隴東郡王胡長仁,亦使劉桃枝馳驿至齊州賜死。
桃枝一人凡殺四王、兩大臣,此前古所未有也。
初齊文襄令善相者皇甫玉相桃枝,曰:“極貴,王侯将相,多死其手。
”亦異矣哉! ○一将軍平三國,皆生擒其王《唐書》:蘇定方征賀魯,破降其五弩失畢兵十馀萬,追敗賀魯于伊麗水上。
賀魯遁至石國,定方遣蕭嗣業往擒之。
思結阙挨斤都曼擁所部及疏勒、朱俱波、蔥嶺等國複叛,定方讨之。
将至其地,一日夜行三百裡,遂圍其城,都曼面縛出降。
後又為熊津道大總管,讨百濟。
賊傾國來拒,定方大戰破之。
其王義慈及太子隆等奔于北境,定方進圍其城。
義慈次子泰自立為王,衆不服,有來降者。
定方乘勢登城,泰開門降,其大将又以義慈及太子隆等送款。
定方凡平三國,皆生俘其王以歸,前此所未有也。
《明史》安南黎季弑主,自稱太上皇,立子蒼為帝。
其故王之孫陳天平入訴,季詭請還國,而伏兵襲殺之。
張輔奉命往征,破其多邦城,進克東都。
季遁,輔遣将窮追,至奇羅海口,獲季及蒼并僞太子等,乃班師。
後陳氏故臣簡定複叛,别立陳季擴為皇,而自稱越上皇。
沐晟讨之,反為所敗。
乃複命輔往,分道進擊,獲簡定于美良山中,惟季擴未獲。
帝诏班師,而季擴雖已請降,乘輔歸,複出肆劫。
輔再往,屢擊破之。
季擴奔老撾,輔遣将師索之。
破其三關,遂縛季擴出。
輔一人凡三定安南,皆生俘其王,可與定方并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