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關燈
本名杞,國變後乃改字名耶?《宋濂集》有《翺傳》,謂福建長溪人,後徙浦城。

    文丞相開府延平,署咨事參軍,已而别去。

    又《懷麓堂詩話》:元季,東南人士重詩社,聘工詩者為考官。

    浦江吳氏月泉吟社,謝翺為考官,《春日田園雜興》題取羅公福為首。

    則臯羽未嘗無其人也,然曰元季,恐誤。

     ○葛嶺大石佛杭州葛嶺有大石佛一軀,泗水氵夫所撰《湖山勝概》謂宣和中僧思淨發願鑿成者也。

    而陸雲士《湖Й雜記》則謂:宋時有喻彌陀者,兒時指多寶山大石發願,雲:“異時當镌此為佛。

    ”及出家,精于畫佛。

    方臘之亂,獨請以一身代一城之命,賊為稍戢。

    垂老鑿此石為佛,以償夙願。

    或曰:“彌勒在天,何用鑿此頑石?”師曰:“咄哉頑石頭,全憑巧匠修。

    隻今彌勒佛,莫待下生求。

    ”按《辍耕錄》喻彌陀即思淨也。

    錢唐人,喻其姓,思淨其僧名也。

    嘗建妙行院于北關,接待供僧三百萬。

    畫阿彌陀佛,入于神妙,楊侍郎傑贊為“喻彌陀”雲。

    然《辍耕錄》謂彌陀镌石為大佛頭,乃石所鑿成。

    餘丙戍至杭州,見大石佛雄偉壯麗,曾作長歌一首,亦以為全石所成。

    及己亥再至杭州,正值裝修石佛,乃如肩以下就山石鑿成,而佛頭乃是草泥所為,非山石也。

     ○少林寺僧兵僧兵起于少林。

    《日知錄》已詳之,并列舉古來僧兵十數事。

    然尚有未盡者,今補之。

    《後周書》:齊主緯既被擒,任城王氵皆猶固守,沙門來應募者亦數千人。

    《唐書》:李罕之少為浮屠,後去為盜。

    《北夢瑣言》:高骈在蜀,忽召開元寺僧千人,遍笞之,曰:“此寺十年後當有秃丁作亂,是以厭之。

    ”其後士人果髡發執兵,号大髡小髡,據寺為逆。

    曾達臣《獨醒志》:廬山圓通寺,南唐時賜田千頃,養之極厚。

    曹彬等渡江,寺僧來抗,金陵陷,乃遁去。

    金主亮死,山東豪傑皆起兵,有僧義端亦聚衆千餘,欲遁。

    辛棄疾知其将奔金,追殺之。

    《金宣宗紀》:夏人犯積石州,羌界寺族多陷,惟桑逋寺僧看逋、昭逋、斯沒及答那寺僧奔鞠等拒而不從。

    诏賞諸僧钤轄、正将等官。

    明成化中,劉千斤之亂,康都督募紫微山僧惠通剿之。

    通直入賊營,獨與千斤鬥,千斤乃降。

    崇祯中,史記言知陳州,以流賊充斥,乃募士,聘少室僧訓練之。

    此又皆僧兵故事,足以補《日知錄》之缺。

     ○大忠祠廣東省城有大忠祠,祀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

    而新會之山,亦有大忠祠祀此三人,皆宋末忠臣。

    陸與張皆死于山之戰;文山雖不死于廣,而其被執也,在潮之五坡嶺,山之敗,文山絷于元軍中,又目擊之,故以之并祀,宜也。

    然三公生平亦有不合者。

    文山《集杜詩》内謂:秀夫在行朝,凡朝廷事,皆秀夫潤色綱紀之。

    山陷,全家赴水死。

    是于陸固無貶詞。

    其于張則曰:閩之再造,實賴世傑之力。

    然其人無遠志,擁重兵厚資,惟務遠遁。

    自三山登極,世傑遣兵戰邵武,大捷,然不為守國計,即治海船,聞警遽浮海南去,天下事遂不可為。

    又咎其山之戰,不守山門而作一字陣,于是船皆幫縛不可動,不能攻人而專受攻,惜乎其不知變而徒守法。

    則文山與世傑始終意見不合也。

    按《癸辛雜識》:世傑死,其部曲張霸收其遺資,放舟回永嘉,途次為周文英所害。

    周得世傑所愛二美人,盡知供軍金帛數,凡數十船,悉掩有之。

    則世傑固貪财好色者耶?然金帛供軍,非私财也。

    中土無家,眷屬随軍,亦非好色也。

    山之戰,恐軍士易散,故連艦相貫,所以示士卒以必死也。

    忠臣義士,當危難時,固有各行己見而不必相合者。

    如李庭芝守揚州,聞文山自元軍逃出,疑為說降,乃飛檄諸路擒捕,則亦未喻文山心事者。

    然庭芝卒以身殉國,不得以其捕文山而輕議之也。

     ○畫角聲谯樓畫角聲,相傳為明太祖所演以示警者。

    其聲曰:“為君難,為臣又難,難也難。

    創業難,守成又難,難也難。

    保家難,保身又難,難也難。

    ”說見海鹽錢琦所著《語測》。

     ○鳳陽丐者江蘇諸郡,每歲冬必有鳳陽人來,老幼男婦,成行逐隊,散入村落間乞食。

    至明春二三月間始回。

    其唱歌則曰:“家住廬州并鳳陽,鳳陽原是好地方。

    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

    ”以為被荒而逐食也,然年不荒亦來行乞如故。

    《蚓庵瑣語》雲:明太家時,徙蘇、松、杭、嘉、湖富民十四萬戶,以實鳳陽,逃歸者有禁,是以托丐氵回,省墓探親,遂習以成俗,至今不改。

    理或然也。

    ○虎丘賣花黃省曾《吳風錄》雲:自朱&pi以花石綱取媚,至今其子孫在虎丘以賣花為業。

    然則今虎丘賣花自朱氏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