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祖嘗受業普矣。
然王明清《揮麈錄》及王钅至《默記》皆言:宋太祖入滁之始,趙韓王教村童于山下,太祖訪問得之,用其計,俾為鄉導,取道清流關側蘆子{山孔},浮西澗,入自北門,真搗郡治。
皇甫晖方坐帳中,聞變,躍其愛馬号千裡電,奔東郊。
太祖追及于河梁,一劍揮之,人馬俱墜,遂就擒,姚鳳即以其衆降。
又《厚德錄》:趙普初為滁州判官,太祖至滁,與語奇之。
會獲盜百馀人,命普訊之,所全活甚多。
是二說雖不同,然大概可見普之遇太祖在滁也。
按《宋史》:普為永興節度使劉詞從事,周世宗兵至淮上,宰相範質奏普為軍事判官。
宋太祖拔滁州,适宣祖卧疾,普朝夕侍側,宣祖乃待以宗分。
太祖嘗與語,奇之,後遂辟為推官掌書記,所至辄請以自随。
則普之遇太祖在滁無疑,《談圃》所記或得之訛傳也。
○滄浪亭姑蘇滄浪亭,世但知為蘇子美遺址,而不知子美前後凡數易主。
按子美自記謂:記諸故老,錢氏有國時,近戚孫承之池館也。
葉石林《詩話》則謂:錢氏廣陵王所作。
慶曆間,蘇子美谪廢,以四十千得之。
傍水築亭,名曰滄浪。
歐陽公所謂“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隻賣四萬錢”者也。
子美死後,為章仆射子厚所得。
廣其故址,為閣為堂。
亭北跨水,複有山名洞山,章并得之,發其下,皆嵌空大石千馀株,亦廣陵舊物,益以增累,遂雄冠一時。
是子美後又屬之章相矣。
石林又雲:王元之為長洲縣令,無日不攜客醉其上。
有詩曰:“他年我若功成後,乞取南園作醉鄉。
”大觀末,蔡魯公罷相,欲東還,诏以園賜公。
公有詩雲:“八年帷幄竟何為,更賜南園寵退師。
堪笑當年王學士,功名未有便吟詩。
”則章後又屬之蔡京矣。
洪邁《對雨編》又謂子美買時,僅用四十千,今為韓蕲王家所有,價值數百萬矣。
則蔡京後,又屬之韓蕲王子孫也。
然至今言滄浪亭者,但知有蘇子美,而章、蔡、韓三氏莫有記之者,豈非富貴勢力之不可恃,而文人風流文采可以久而不泯乎?(歸震川《滄浪亭記》謂:子美之後,有禅者居之,改為大雲庵。
二百年來,寺僧文瑛尋古遺事,複子美之舊,大雲庵複改為滄浪亭。
此雖于子美後氵存易章、蔡、韓數主,未及詳考,然宋、元以來廢為僧寺,寺又改今之滄浪亭,則興廢又可見。
) ○蘇東坡、秦少遊才遇“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汀冷。
”此東坡詞也。
《野客叢書》記坡至惠州,居白鶴觀。
其鄰溫都監者,有女年十六,聞坡至,欲嫁焉,坡夜吟詠,則其女徘徊窗外。
坡後知之,正呼王說為媒,适有海南之行,遂止。
其女旋卒。
坡回聞之,乃作此詞,以記當日情事也。
又秦少遊南遷至長沙,有妓生平酷愛秦學士詞,至是知其為少遊,請于母,願托以終身。
少遊贈詞,所謂“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者也。
念時事嚴切,不敢偕往貶所。
及少遊卒于藤,喪還,将至長沙,妓前一夕得諸夢,即逆于途。
祭畢,歸而自缢以殉。
按二公之南,皆逐客且暮年矣,而諸女甘為之死。
可見二公才名震爆一時,且當時風尚,婦人女子皆知愛才也。
(《甕牖閑評》以此為東坡在黃州時事。
又雲:坡ヘ杭日,與劉貢父兄弟遊西湖,忽有一女子駕小舟來,自叙景慕高名,無由得見,今已嫁為民妻,聞公遊湖,不憚呈身,以遂景慕之忱,願獻一曲。
坡乃為賦《江神子》詞以贻之。
其未句所謂“依約是湘靈。
拟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者也。
)○東坡、晦庵、南軒皆有賢子孫《宋史》:韓琦有孫曰浩,守濰州。
建炎二年,金兵攻城,浩率衆拒守。
城陷,力戰死。
《稗史》:蘇叔黨過,坡公季子也。
靖康中。
赴官河北道,遇綠林脅使相從。
叔黨曰:“若曹知世有蘇内翰乎?吾即其子也,肯随爾輩求活耶?”通夕痛飲而死。
吳師道《栖真寺記》:蘇轍子遲,建炎初以秘閣出守婺州,疏請減本州歲貢羅。
诏從之。
《金史。
列女傳》:蘇轍家于許,其後蘇嗣之母白氏少寡,常于宅中祀東坡、穎濱二像。
許州被兵時,辭兩先生像,自缢死。
則蘇氏不特有賢子孫,且有賢婦矣。
《稗史》:元兵入閩,執朱晦庵曾孫浚,欲降之。
浚曰:“豈有朱晦庵後而失節者!”遂自殺。
則朱子後亦有人也。
然朱子《語錄》謂叔黨為梁師成妻持服,而何燕泉《馀冬序錄》又記朱浚為浙漕,每有書至賈似道,必稱萬拜,人因謂之“朱萬拜”。
則其居官時似亦不能自守者。
《謝枋得集》有《薦朱山長書》雲:朱文公曾孫名沂,字泳道,守貧不仕。
嘗曰:“
然王明清《揮麈錄》及王钅至《默記》皆言:宋太祖入滁之始,趙韓王教村童于山下,太祖訪問得之,用其計,俾為鄉導,取道清流關側蘆子{山孔},浮西澗,入自北門,真搗郡治。
皇甫晖方坐帳中,聞變,躍其愛馬号千裡電,奔東郊。
太祖追及于河梁,一劍揮之,人馬俱墜,遂就擒,姚鳳即以其衆降。
又《厚德錄》:趙普初為滁州判官,太祖至滁,與語奇之。
會獲盜百馀人,命普訊之,所全活甚多。
是二說雖不同,然大概可見普之遇太祖在滁也。
按《宋史》:普為永興節度使劉詞從事,周世宗兵至淮上,宰相範質奏普為軍事判官。
宋太祖拔滁州,适宣祖卧疾,普朝夕侍側,宣祖乃待以宗分。
太祖嘗與語,奇之,後遂辟為推官掌書記,所至辄請以自随。
則普之遇太祖在滁無疑,《談圃》所記或得之訛傳也。
○滄浪亭姑蘇滄浪亭,世但知為蘇子美遺址,而不知子美前後凡數易主。
按子美自記謂:記諸故老,錢氏有國時,近戚孫承之池館也。
葉石林《詩話》則謂:錢氏廣陵王所作。
慶曆間,蘇子美谪廢,以四十千得之。
傍水築亭,名曰滄浪。
歐陽公所謂“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隻賣四萬錢”者也。
子美死後,為章仆射子厚所得。
廣其故址,為閣為堂。
亭北跨水,複有山名洞山,章并得之,發其下,皆嵌空大石千馀株,亦廣陵舊物,益以增累,遂雄冠一時。
是子美後又屬之章相矣。
石林又雲:王元之為長洲縣令,無日不攜客醉其上。
有詩曰:“他年我若功成後,乞取南園作醉鄉。
”大觀末,蔡魯公罷相,欲東還,诏以園賜公。
公有詩雲:“八年帷幄竟何為,更賜南園寵退師。
堪笑當年王學士,功名未有便吟詩。
”則章後又屬之蔡京矣。
洪邁《對雨編》又謂子美買時,僅用四十千,今為韓蕲王家所有,價值數百萬矣。
則蔡京後,又屬之韓蕲王子孫也。
然至今言滄浪亭者,但知有蘇子美,而章、蔡、韓三氏莫有記之者,豈非富貴勢力之不可恃,而文人風流文采可以久而不泯乎?(歸震川《滄浪亭記》謂:子美之後,有禅者居之,改為大雲庵。
二百年來,寺僧文瑛尋古遺事,複子美之舊,大雲庵複改為滄浪亭。
此雖于子美後氵存易章、蔡、韓數主,未及詳考,然宋、元以來廢為僧寺,寺又改今之滄浪亭,則興廢又可見。
) ○蘇東坡、秦少遊才遇“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汀冷。
”此東坡詞也。
《野客叢書》記坡至惠州,居白鶴觀。
其鄰溫都監者,有女年十六,聞坡至,欲嫁焉,坡夜吟詠,則其女徘徊窗外。
坡後知之,正呼王說為媒,适有海南之行,遂止。
其女旋卒。
坡回聞之,乃作此詞,以記當日情事也。
又秦少遊南遷至長沙,有妓生平酷愛秦學士詞,至是知其為少遊,請于母,願托以終身。
少遊贈詞,所謂“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者也。
念時事嚴切,不敢偕往貶所。
及少遊卒于藤,喪還,将至長沙,妓前一夕得諸夢,即逆于途。
祭畢,歸而自缢以殉。
按二公之南,皆逐客且暮年矣,而諸女甘為之死。
可見二公才名震爆一時,且當時風尚,婦人女子皆知愛才也。
(《甕牖閑評》以此為東坡在黃州時事。
又雲:坡ヘ杭日,與劉貢父兄弟遊西湖,忽有一女子駕小舟來,自叙景慕高名,無由得見,今已嫁為民妻,聞公遊湖,不憚呈身,以遂景慕之忱,願獻一曲。
坡乃為賦《江神子》詞以贻之。
其未句所謂“依約是湘靈。
拟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者也。
)○東坡、晦庵、南軒皆有賢子孫《宋史》:韓琦有孫曰浩,守濰州。
建炎二年,金兵攻城,浩率衆拒守。
城陷,力戰死。
《稗史》:蘇叔黨過,坡公季子也。
靖康中。
赴官河北道,遇綠林脅使相從。
叔黨曰:“若曹知世有蘇内翰乎?吾即其子也,肯随爾輩求活耶?”通夕痛飲而死。
吳師道《栖真寺記》:蘇轍子遲,建炎初以秘閣出守婺州,疏請減本州歲貢羅。
诏從之。
《金史。
列女傳》:蘇轍家于許,其後蘇嗣之母白氏少寡,常于宅中祀東坡、穎濱二像。
許州被兵時,辭兩先生像,自缢死。
則蘇氏不特有賢子孫,且有賢婦矣。
《稗史》:元兵入閩,執朱晦庵曾孫浚,欲降之。
浚曰:“豈有朱晦庵後而失節者!”遂自殺。
則朱子後亦有人也。
然朱子《語錄》謂叔黨為梁師成妻持服,而何燕泉《馀冬序錄》又記朱浚為浙漕,每有書至賈似道,必稱萬拜,人因謂之“朱萬拜”。
則其居官時似亦不能自守者。
《謝枋得集》有《薦朱山長書》雲:朱文公曾孫名沂,字泳道,守貧不仕。
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