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吳與弼以處士征至京,每見士大夫皆稱大人。
又《湧幢小品》:徐以吏員起,仕至尚書,歸,郡守率諸生迎之。
諸生以其非文學出身,頗偃蹇。
出一對曰:“劈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諸生不能對,為對曰:“咬開銀杏,白衣裡一個大人。
”王州《觚不觚錄》:三司見督撫稱老先生,見巡撫稱先生大人。
此又前明以大人為貴官之稱也。
按《後漢書。
鄧禹傳》:禹孫康以鄧太後臨朝,遂謝病不朝。
太後使内侍者問之。
時宮人出入,多能有所毀譽,其中耆宿稱為中大人。
所使者乃康家婢也,亦自通中大人。
康诟曰:“汝我家出,亦敢爾耶!”又《陽球傳》:球小妻,程璜之女。
璜方用事,宮中所謂程大人也。
蔡邕谏靈帝疏亦雲:“乳母趙娆,讒谀驕溢;門吏霍玉,依阻為奸。
今道路紛紛,複雲有程大人者,察其風聲,将為國患。
”據此則東漢時已有大人之稱,蓋本宮闱近侍之人,身無官位而勢居顯要,故以大人稱之。
其後遂為近侍尊稱。
如《晉書》:劉聰時,中宮仆射郭猗欲王皮、劉二人證成皇太弟劉義謀逆之事,以計脅之。
皮、大懼,皆曰:“謹奉大人教。
”此又近侍稱大人之明證也。
《琵琶記》黃門稱大人。
黃門亦所侍也。
惟近侍稱大人,因而後世相沿,京朝官亦稱之,如徐以尚書稱大人也。
京朝官稱大人,因而京官出使于外者,亦皆以大人稱之,如巡按稱先生大人是也。
因而遂為貴官之隆稱,于是督撫亦稱之。
此又近日京官、外官位高者皆稱大人之所自也。
按諸史所載,亦有以官位而稱大人者。
《後漢書。
岑彭傳》:韓歆,南陽大人。
注謂大家豪右也。
《唐書》:郭子儀應回纥大人之占。
《段秀實傳》:田少榮稱秀實為仁信大人。
《高骈傳》:女巫王奉仙謂畢師铎曰:“揚州災,當有大人死。
”是古來原有貴官稱大人之例。
據《雞肋編》所雲,則南宋時尚專屬子之稱父,而不以稱貴官,則唐以前稱貴官為大人者,乃從旁指目之詞,而非觌面相呼也。
觌面稱大人,則始于元、明耳。
○顯考《祭法》:王立七廟,曰考廟,則父也;曰王考廟,則祖也;曰皇考廟,則曾祖也;曰顯考廟,則高祖也。
《檀弓》“殷主綴重”注:始死未作主,先以木為重,至虞乃作主。
殷人作主後,則聯其重縣諸死者之廟,去顯考乃埋之。
疏:顯考,高祖也,世世遞遷,至為顯考,其重猶在,離顯考乃埋之。
是古人皆以高祖為顯考也。
其稱父亦曰皇考。
皇者,大也,于君上之義無涉。
《曲禮》:父曰皇考,母曰皇妣。
《離騷》:朕皇考曰伯庸。
晉司馬機《為燕王告廟文》亦曰“敢昭告于皇考清惠亭侯”是也。
徐健庵《讀禮通考》謂今人以顯考為父,則起于有元之世。
時以皇字為君上尊稱,遂易為顯考。
然葉石林雲:漢議宣帝父稱,群臣初請谥為悼太子,魏相以為宜尊稱曰皇考。
自是皇考遂為尊号之稱,非後世所得通用。
石林之言如此,則似宋時已無稱父為皇考之例矣。
健庵之說,不知何所本。
○孤哀子今人父亡稱孤子,母亡稱哀子。
按古禮,父母喪,皆稱哀子。
如《雜記》雲: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
孔疏曰:祭謂卒哭以後之吉祭,喪謂虞以前之兇祭。
又《儀禮》:筮宅之辭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又曰“哀子某來日蔔葬其父某甫”,是哀子之稱不特為母亡也。
《孟子》:幼而無父曰孤,故父喪亦稱孤子。
如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少加孤露。
又趙深見母,自陳幼小孤露。
此皆以無父言。
然《雜記》諸侯之禮,他國吊含衤遂,皆對曰:“孤某須矣。
”《曲禮》:諸侯在喪曰适子孤。
《左傳》:列國有兇稱孤。
在喪也,有兇也,皆通乎父母之喪言之,非專系乎父也。
《宋書。
巴陵王休若傳》:謝沈居母喪,被起,聲樂酣飲,不異吉人,并不知沈居喪。
迨自稱孤子,衆乃駭愕。
《袁粲傳》:粲丁母憂,桂陽王休範為逆,粲扶曳入殿,慷慨謂諸将曰:“孤子受先帝顧托,本以死報,今日當與褚護軍同死社稷。
”是母喪亦稱孤子矣。
六朝人每言偏孤,如《梁書。
韋傳》:父義正早卒,少而偏孤,事母以孝聞。
《北史》:皇甫和十一而孤,母夏侯氏親授以經書。
此則其父先亡者也。
《梁書》:裴子野生而偏孤,為祖母所養。
《魏書》:裴延俊少偏孤,事後母以孝聞。
《北史》:刁沖年十三而孤,祖母高氏哀之,撫養尤笃。
此則其母先亡者也。
《謝貞傳》:貞以母憂毀,将沒,謂姚察曰:“孤子釁禍所集,将随灰壤。
”時貞父已先亡,此則父母俱亡者也。
可見孤字之義,本無定屬。
董又引鄭氏《禮注》:三十以内,未有室而無父母者,謂之孤子當室。
如禮所雲,父母存,衣冠不純素,孤子當室,衣寇不純采是也。
今世以孤屬父,以哀屬母者,實本于司馬溫公《書儀》,而朱子亦是之。
或問朱子“孤哀”二字之義,朱子曰:“溫公亦隻據今俗,不欲父母混并之也。
且從之亦無害。
”是孤哀分屬父母,在宋世已然。
又按《開元禮》:四品以下蔔宅兆,莅蔔者命曰:“孤子某”雲雲。
注曰:今儀父及祖稱孤子、孤孫,母及祖母稱哀子、哀孫。
則孤哀之分稱,實始于唐,又不自溫公始。
蓋自唐以來,已相沿成俗,而溫公仍之耳。
又宋《政和禮》:虞祭至大小祥祭祝文,父曰孤子,母曰哀子。
則亦不獨載之溫公《書儀》也。
○下官戲本凡官員自稱,皆曰“下官”。
《漢書。
賈誼傳》:大臣罷軟不勝任者,曰下官不職。
下官二字始此,然非官員之自稱也。
其以之自稱,高江村《天祿識餘》謂始于梁武帝改稱臣為下官。
按此說非也。
《南史。
劉穆之傳》:宋以前郡縣為封國者(諸王所封之國),其内史相并于國主稱臣,去任便止。
孝建中,乃創制稱為下官。
《宋書》:武帝孝建二年定制,諸王封國者二十四條,内一條,凡封内官隻稱下官,不得稱臣,罷官則不複追叙。
《通典》及龔熙正《續釋常談》皆引之。
然《晉書》:成帝時,庚亮欲廢王導,與郗鑒書:“公與下官,并荷托付,大奸不掃,何以見先帝于地下?”《晉載記》:靳準對劉粲曰:“下官急欲有所言。
”安帝時,劉敬宣答諸葛長民書曰:“下官常慮福過災生。
”王誕說盧循曰:“下官與劉鎮軍情味不淺,”王鎮惡乘利趨潼關,乏食欲還,沈林子怒曰:“下官授命不顧,今日之事,當為将軍辦之。
”則晉時已有此稱。
蓋晉時仕宦者皆自稱下官,惟王國之僚屬見其王則稱臣,至宋則并令王國之僚屬見王亦稱下官耳。
(《宋史。
洪湛傳》:群臣請建儲,太宗曰:“若立太子,則東宮僚屬皆須稱臣,形迹之間,易生搖惑。
”然則宋時東宮官見太子已稱臣矣。
)他如宋文帝使沈慶之領隊防,劉湛謂曰:“卿在省歲久,比當相論。
”慶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應得轉。
”又慶之與蕭斌議兵事,曰:“衆人雖知古今,不如下官耳學也。
”元颢藉梁兵破洛陽,自立。
沛郡王欣欲附之,崔光韶曰:“元颢引寇兵覆中國,豈惟大王所宜切齒,下官亦未敢仰從。
”曹景宗醉後,對梁武帝誤稱下官,帝大笑。
此皆六朝時仕宦稱下官之故事也。
又按《五代史補》:宋彥筠謂李知損曰:“衆人何為号足天下為羅隐?”對曰:“下官平素好為詩,其格緻大抵如羅隐故耳。
”然則五代時尚相沿有此稱也。
今仕途中不複稱下官,凡知府自稱卑府,府以下皆稱卑職。
按程《三柳軒雜識》:淳熙間,高昙進對,上稱其“不為高談”,梁相戲雲:“高昙不為高談,以何對?”周益公對雲:“卑牧且為卑牧。
”謂武臣見知州自稱卑牧也。
則屬吏之以卑自稱,自宋已然。
○小生、晚生《漢書。
朱雲傳》雲:罷官過薛宣,宣曰:“君且留我東閣,可以觀四方奇士。
”雲曰:“小生乃欲相吏耶?”師
又《湧幢小品》:徐以吏員起,仕至尚書,歸,郡守率諸生迎之。
諸生以其非文學出身,頗偃蹇。
出一對曰:“劈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諸生不能對,為對曰:“咬開銀杏,白衣裡一個大人。
”王州《觚不觚錄》:三司見督撫稱老先生,見巡撫稱先生大人。
此又前明以大人為貴官之稱也。
按《後漢書。
鄧禹傳》:禹孫康以鄧太後臨朝,遂謝病不朝。
太後使内侍者問之。
時宮人出入,多能有所毀譽,其中耆宿稱為中大人。
所使者乃康家婢也,亦自通中大人。
康诟曰:“汝我家出,亦敢爾耶!”又《陽球傳》:球小妻,程璜之女。
璜方用事,宮中所謂程大人也。
蔡邕谏靈帝疏亦雲:“乳母趙娆,讒谀驕溢;門吏霍玉,依阻為奸。
今道路紛紛,複雲有程大人者,察其風聲,将為國患。
”據此則東漢時已有大人之稱,蓋本宮闱近侍之人,身無官位而勢居顯要,故以大人稱之。
其後遂為近侍尊稱。
如《晉書》:劉聰時,中宮仆射郭猗欲王皮、劉二人證成皇太弟劉義謀逆之事,以計脅之。
皮、大懼,皆曰:“謹奉大人教。
”此又近侍稱大人之明證也。
《琵琶記》黃門稱大人。
黃門亦所侍也。
惟近侍稱大人,因而後世相沿,京朝官亦稱之,如徐以尚書稱大人也。
京朝官稱大人,因而京官出使于外者,亦皆以大人稱之,如巡按稱先生大人是也。
因而遂為貴官之隆稱,于是督撫亦稱之。
此又近日京官、外官位高者皆稱大人之所自也。
按諸史所載,亦有以官位而稱大人者。
《後漢書。
岑彭傳》:韓歆,南陽大人。
注謂大家豪右也。
《唐書》:郭子儀應回纥大人之占。
《段秀實傳》:田少榮稱秀實為仁信大人。
《高骈傳》:女巫王奉仙謂畢師铎曰:“揚州災,當有大人死。
”是古來原有貴官稱大人之例。
據《雞肋編》所雲,則南宋時尚專屬子之稱父,而不以稱貴官,則唐以前稱貴官為大人者,乃從旁指目之詞,而非觌面相呼也。
觌面稱大人,則始于元、明耳。
○顯考《祭法》:王立七廟,曰考廟,則父也;曰王考廟,則祖也;曰皇考廟,則曾祖也;曰顯考廟,則高祖也。
《檀弓》“殷主綴重”注:始死未作主,先以木為重,至虞乃作主。
殷人作主後,則聯其重縣諸死者之廟,去顯考乃埋之。
疏:顯考,高祖也,世世遞遷,至為顯考,其重猶在,離顯考乃埋之。
是古人皆以高祖為顯考也。
其稱父亦曰皇考。
皇者,大也,于君上之義無涉。
《曲禮》:父曰皇考,母曰皇妣。
《離騷》:朕皇考曰伯庸。
晉司馬機《為燕王告廟文》亦曰“敢昭告于皇考清惠亭侯”是也。
徐健庵《讀禮通考》謂今人以顯考為父,則起于有元之世。
時以皇字為君上尊稱,遂易為顯考。
然葉石林雲:漢議宣帝父稱,群臣初請谥為悼太子,魏相以為宜尊稱曰皇考。
自是皇考遂為尊号之稱,非後世所得通用。
石林之言如此,則似宋時已無稱父為皇考之例矣。
健庵之說,不知何所本。
○孤哀子今人父亡稱孤子,母亡稱哀子。
按古禮,父母喪,皆稱哀子。
如《雜記》雲: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
孔疏曰:祭謂卒哭以後之吉祭,喪謂虞以前之兇祭。
又《儀禮》:筮宅之辭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又曰“哀子某來日蔔葬其父某甫”,是哀子之稱不特為母亡也。
《孟子》:幼而無父曰孤,故父喪亦稱孤子。
如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少加孤露。
又趙深見母,自陳幼小孤露。
此皆以無父言。
然《雜記》諸侯之禮,他國吊含衤遂,皆對曰:“孤某須矣。
”《曲禮》:諸侯在喪曰适子孤。
《左傳》:列國有兇稱孤。
在喪也,有兇也,皆通乎父母之喪言之,非專系乎父也。
《宋書。
巴陵王休若傳》:謝沈居母喪,被起,聲樂酣飲,不異吉人,并不知沈居喪。
迨自稱孤子,衆乃駭愕。
《袁粲傳》:粲丁母憂,桂陽王休範為逆,粲扶曳入殿,慷慨謂諸将曰:“孤子受先帝顧托,本以死報,今日當與褚護軍同死社稷。
”是母喪亦稱孤子矣。
六朝人每言偏孤,如《梁書。
韋傳》:父義正早卒,少而偏孤,事母以孝聞。
《北史》:皇甫和十一而孤,母夏侯氏親授以經書。
此則其父先亡者也。
《梁書》:裴子野生而偏孤,為祖母所養。
《魏書》:裴延俊少偏孤,事後母以孝聞。
《北史》:刁沖年十三而孤,祖母高氏哀之,撫養尤笃。
此則其母先亡者也。
《謝貞傳》:貞以母憂毀,将沒,謂姚察曰:“孤子釁禍所集,将随灰壤。
”時貞父已先亡,此則父母俱亡者也。
可見孤字之義,本無定屬。
董又引鄭氏《禮注》:三十以内,未有室而無父母者,謂之孤子當室。
如禮所雲,父母存,衣冠不純素,孤子當室,衣寇不純采是也。
今世以孤屬父,以哀屬母者,實本于司馬溫公《書儀》,而朱子亦是之。
或問朱子“孤哀”二字之義,朱子曰:“溫公亦隻據今俗,不欲父母混并之也。
且從之亦無害。
”是孤哀分屬父母,在宋世已然。
又按《開元禮》:四品以下蔔宅兆,莅蔔者命曰:“孤子某”雲雲。
注曰:今儀父及祖稱孤子、孤孫,母及祖母稱哀子、哀孫。
則孤哀之分稱,實始于唐,又不自溫公始。
蓋自唐以來,已相沿成俗,而溫公仍之耳。
又宋《政和禮》:虞祭至大小祥祭祝文,父曰孤子,母曰哀子。
則亦不獨載之溫公《書儀》也。
○下官戲本凡官員自稱,皆曰“下官”。
《漢書。
賈誼傳》:大臣罷軟不勝任者,曰下官不職。
下官二字始此,然非官員之自稱也。
其以之自稱,高江村《天祿識餘》謂始于梁武帝改稱臣為下官。
按此說非也。
《南史。
劉穆之傳》:宋以前郡縣為封國者(諸王所封之國),其内史相并于國主稱臣,去任便止。
孝建中,乃創制稱為下官。
《宋書》:武帝孝建二年定制,諸王封國者二十四條,内一條,凡封内官隻稱下官,不得稱臣,罷官則不複追叙。
《通典》及龔熙正《續釋常談》皆引之。
然《晉書》:成帝時,庚亮欲廢王導,與郗鑒書:“公與下官,并荷托付,大奸不掃,何以見先帝于地下?”《晉載記》:靳準對劉粲曰:“下官急欲有所言。
”安帝時,劉敬宣答諸葛長民書曰:“下官常慮福過災生。
”王誕說盧循曰:“下官與劉鎮軍情味不淺,”王鎮惡乘利趨潼關,乏食欲還,沈林子怒曰:“下官授命不顧,今日之事,當為将軍辦之。
”則晉時已有此稱。
蓋晉時仕宦者皆自稱下官,惟王國之僚屬見其王則稱臣,至宋則并令王國之僚屬見王亦稱下官耳。
(《宋史。
洪湛傳》:群臣請建儲,太宗曰:“若立太子,則東宮僚屬皆須稱臣,形迹之間,易生搖惑。
”然則宋時東宮官見太子已稱臣矣。
)他如宋文帝使沈慶之領隊防,劉湛謂曰:“卿在省歲久,比當相論。
”慶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應得轉。
”又慶之與蕭斌議兵事,曰:“衆人雖知古今,不如下官耳學也。
”元颢藉梁兵破洛陽,自立。
沛郡王欣欲附之,崔光韶曰:“元颢引寇兵覆中國,豈惟大王所宜切齒,下官亦未敢仰從。
”曹景宗醉後,對梁武帝誤稱下官,帝大笑。
此皆六朝時仕宦稱下官之故事也。
又按《五代史補》:宋彥筠謂李知損曰:“衆人何為号足天下為羅隐?”對曰:“下官平素好為詩,其格緻大抵如羅隐故耳。
”然則五代時尚相沿有此稱也。
今仕途中不複稱下官,凡知府自稱卑府,府以下皆稱卑職。
按程《三柳軒雜識》:淳熙間,高昙進對,上稱其“不為高談”,梁相戲雲:“高昙不為高談,以何對?”周益公對雲:“卑牧且為卑牧。
”謂武臣見知州自稱卑牧也。
則屬吏之以卑自稱,自宋已然。
○小生、晚生《漢書。
朱雲傳》雲:罷官過薛宣,宣曰:“君且留我東閣,可以觀四方奇士。
”雲曰:“小生乃欲相吏耶?”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