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關燈
随。

    臧嚴為武甯郡守,郡多蠻俚,前守多以兵自随,嚴獨以數門生單車入境。

    《北史》:崔精于醫,廣教門生,令多救療。

    此數者,以之移作門弟子尚可通。

    至如沈慶之佐孝武起兵,元兇劭使慶之門生錢無忌赍書使之解甲,慶之執以見孝武;薛安都降魏,大見禮重,至于門生無不收叙。

    慶之、安都皆武人,目不知書,若如後世受業弟子,安得有此?又謝靈運因祖父之業,奴僮既衆,義故門生數百,鑿山後湖,功役無已,則并用之工役矣。

    王僧達為吳郡守,西台寺多富沙門,僧達求須不遂,乃遣主簿顧曠率門義劫寺,得數百萬。

    門,門生;義,義從也。

    則并用之劫掠矣。

    劉義宗坐門生杜德靈放橫打人免官,德靈以姿色故義宗寵之,則又取其姿媚矣。

    徐湛之門生千餘,皆三吳富人子,姿質端美,衣服鮮麗。

    宋孝武責沈勃周旋門生,競受賄賂,少者至萬,多者千金,則并大收其賄賂矣。

    又徐湛之謀逆,謂範蔚宗曰:”已報臧質,悉攜門生義故前來,故應得健兒數百。

    “則并用之叛逆矣。

    劉懷珍北州舊姓,門附殷積,啟上門生千馀人充宿衛,則其武勇并可充禁旅矣。

    合此數事以觀,則門生不過如僮仆之類,非受業弟子也。

    其與僮仆稍異者,僮仆則在私家,此蓋在官人役,與胥吏同。

    《顧琛傳》:尚書等門有制,入坐以下門生随入者各有差,不得雜以士。

    琛以宗人顧碩寄尚書張茂度門名,而私與碩同席坐,乃坐譴。

    益可知門生者,正如胥吏之類也。

    然富人子弟多有為之者,蓋其時仕宦皆世族,而寒人則無進身之路,惟此可以年資得官,故不惜身為賤役,且有出财賄以為之者。

    陸慧曉為吏部尚書,王晏典選,内外要職多用門生義故,慧曉不甚措意。

    王琨為吏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用兩門生,江夏王義恭屬用二人,後複為所屬,琨不許。

    此可以見當日規制也。

    顧甯人既謂六朝門生與亻兼仆同,而謂其非在官之人,則未知門生有可入仕之路,則不得謂非在官人也。

     按漢時門生本非弟子之稱,蓋其時五經各有專門名家,其親受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如所雲為梁丘氏學、為歐陽氏學之類也。

    《後漢書。

    楊厚傳》:門生上名錄者三千馀人。

    曰上名錄,則不必親受業,但習其學即是也。

    《賈逵傳》:诏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春秋》及《古文尚書》,逵所選弟子及門生皆拜為郎。

    曰弟子及門生,可見門生與弟子有别也。

    《鄭康成傳》:康成沒,門生相與撰其問答諸弟子之詞,依《論語》為《鄭志》。

    以弟子問答之詞而門生撰述之,蓋如《論語》所謂門人受業于弟子者也。

    《李固傳》:固下獄,門生王調貫械上書證其枉。

    及固死,陳屍于路,固弟子郭亮負鐵乞收固屍。

    曰門生,曰弟子,又可見門生之非弟子也。

    惟其不必親受業,但為其學者皆可稱門生,于是依勢趣利者,并不必以學問相師,而亦稱門生。

    如《郅壽傳》:壽為京兆尹時,大将軍窦憲貴盛,使門生赍書有所請,壽即送诏獄。

    《楊彪傳》:黃門令王甫使門生于郡界中辜榷财物七千馀萬,彪發其奸。

    憲權臣,甫奄寺,豈有學術教人?而亦有門生,蓋即後世拜門生之陋習也。

    浸尋至六朝,遂更為門下亻兼從之稱耳。

     ○門子今世所謂門子,乃牙署中侍茶捧衣之賤役也。

    古時則否。

    《左傳》戲之盟,鄭六卿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

    杜注:門子,卿之嫡子也。

    又襄十年,鄭子孔當國,大夫、諸司門子弗順,子孔将誅之。

    亦卿之嫡子也。

    《國語》:宣王欲得國子之能導訓諸侯者。

    韋昭注:凡王之子弟謂之國子也。

    蓋古時王之子弟曰國子,卿大夫之子弟曰門子也。

    又《國語》:周景王殺下門子。

    注:周大夫,王子猛之傅也。

    又《國語》晉悼公初立,育門子,選賢良。

    注:門子,大夫适子。

    《周禮》曰:其正室謂之門子。

    又《韓非子。

    亡征篇》: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其國可亡也。

    亦謂卿大夫之子也。

    (唐時則守門之人謂之門子。

    《舊唐書。

    李德裕傳》吐蕃将婦人嫁于此州門子,王智興亦嘗為徐州門子。

    是唐時門子亦與今異。

    今俗所謂門子者,顧甯人謂正如六朝時縣僮耳。

    ) ○真人、道士《呂覽》: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此之謂真人。

    《莊子》:入水不濡,入炎不熱,謂之真人。

    《史記》:盧生說始皇,亦言:真人者,淩雲氣,駕日月,與天地長久。

    《淮南子》:莫死莫生,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又雲:真人者,動乎至虛,遊于滅亡之野,馳于方外,休乎宇内,臣雷公,役誇父,妾宓妃,妻織女。

    蔡邕作《王子喬碑》及《仙人唐公碑》文,皆有真人之稱。

    李善《文選。

    南都賦》“真人”注引《文子》曰:得天地之道,故謂之真人。

    此皆真人之所本也。

    《樓觀本記》曰:周穆王因尹真人草樓之觀,召逸人居之,謂之道士。

    平王東遷,置七人。

    漢明帝永平三年,置三十七人。

    晉惠帝度四十九人。

    《續通考》雲:據此,則道士之名自周已有之。

    又《抱補子。

    仙藥篇》:凡庸道士心不專精,行穢德薄,是終不能得也。

    此又道士之所本也。

     ○居士《辍耕錄》雲:今人多以居士自号,考之六經,惟《禮記》有“居士錦帶”,注謂道藝處士也。

    吳曾《能改齋漫錄》雲:居士之号,起于商、周之時。

    《韓非子》書曰:太公封于齊,東海上有居士猛、華士昆弟二人,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而食之,掘而飲之”雲雲,則居士之名由來久矣。

    《南史》:阮孝緒屏居一室,家人莫得見其面,親友因呼為居士。

    到洽築室岩阿,幽居積歲,時人号曰居士。

    虞寄居閩中,知刺史陳寶應有異志,恐禍及,乃着居士服,居東山寺。

    《魏書》:盧景裕不仕,貞素自得,人号為居士。

     ○征君、征士有學行之士,經诏書征召而不仕者,曰征士,尊稱之則曰征君。

    《後漢書。

    黃憲傳》:天下号憲為征君。

    《魏志。

    王肅傳》:魏初征士敦煌周生烈注經傳,頗行于世。

    又《管甯傳》注引《傅子》曰:胡征君怡怡無不愛也,年八十而不倦于書,吾于胡征君見之矣。

    胡征君謂胡晦也。

    後魏高允作《征士頌》,凡四十二人,皆與允同征者。

     ○野老詩人多用“野老”字,不過謂田野老人耳。

    按《漢書。

    藝文志》有《野老》十七篇,注雲:六國時人,在齊、楚間。

    應劭曰: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種,故号野老。

    則二字所出最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