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關燈
是也。

    按《顔氏家訓》:兄弟之子,北人多呼為侄。

    則以從子為侄,起于北朝。

    杜工部詩:“嗣宗諸子侄,早覺仲容賢。

    ”杜牧之詩:“侄名阿宜。

    ”則唐時久已稱侄矣。

    《聞見錄》:宋真宗過洛,幸呂蒙正第,問諸子孰可用。

    對曰:“臣諸子皆豚犬,有侄夷簡,宰相才也。

    ”此又宋人以兄弟之子為侄之證。

    ○夫兄稱伯叔嫂之稱見于經書,而婦人呼夫之兄為伯,則無所據。

    《爾雅。

    釋親篇》但曰兄公耳。

    然稱伯則由來已久。

    《五代史補》:李濤弟浣娶婦窦氏,出參濤,濤答拜。

    浣曰:“新婦參阿伯,豈有答禮?”《雲谷卧餘》雲:《爾雅》稱夫之弟為叔,則夫之兄亦可為伯也。

    《容齋随筆》記宋慶曆中,陳恭公為相,以曾公亮自起居注除天章閣待制。

    陳之弟婦,曾出也。

    陳語之曰:“六新婦,曾三做從官,想甚喜。

    ”應聲對曰:“三舅荷伯伯提挈,極喜,隻是外婆不樂。

    ”陳問何故。

    曰:“外婆責三舅以第五人及第,當過詞掖,今朝廷如此處置,必是廢學故耳。

    ”蓋陳不由科第,不谙典故,受譏于弟婦如此。

    據此,則弟婦稱夫兄為伯,宋時已然。

    而夫之兄呼弟婦為新婦,外孫女呼外祖母為外婆,亦見于此。

     ○夫弟稱小郎女呼夫之弟曰小郎,是六朝人語。

    《晉書》:謝道韫為小郎解圍。

    《世說》:王衍妻使婢擔糞,王澄谏之,嫂曰:“太夫人臨終以小郎囑新婦,不以新婦囑小郎。

    ”《南史。

    孫棘傳》:棘與弟薩欲相代死,棘妻許氏亦寄語棘曰:“吾當門戶,豈可委罪小郎?且大家臨亡,以小郎屬君。

    ”謝述奉兄純之喪還,經西塞,遇風喪舫,漂不知所在。

    述乘小舟尋求,經純妻庾舫過,庾遣人謂曰:“小郎去必無及,甯可存亡俱盡耶?”述不聽。

     ○如夫人、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左傳》:齊桓公多内嬖,有如夫人者六人。

    後世稱人之妾為如夫人,本此也。

    《後漢書。

    窦融傳》:融女弟為大司空王邑小妻。

    又《宗室四王三侯傳》:趙惠王乾居父喪,私聘小妻。

    注:小妻,妾也。

    孫钅廣據此謂小妻之稱起自範史。

    然《前漢書。

    外戚恩澤侯表》:陽都侯張彭祖為小妻所殺。

    《枚乘傳》:乘在梁時,取臯母為小妻。

    《孝成許皇後傳》:後姊靡寡居,與定陵侯淳于長私通,因為之小妻。

    《孔光傳》:定陵侯淳于長小妻始等六人。

    則小妻之稱,前漢已有之。

    《後漢書》陳王鈞取掖庭出女李繞為小妻,樂成王黨娶中山王傅婢李羽生為小妻,又《梁王暢傳》:臣小妻三十七人,其無子者聽還本家。

    此又小妻之稱之見于範史者也。

    亦謂之傍妻,《元後傳》王禁好酒色,多取傍妻是也。

    又謂之下妻。

    《王莽傳》:立國将軍建奏言:“今年癸酉,不知何一男子遮臣建車前,自稱漢氏劉子輿,成帝下妻子也。

    ”《後漢書。

    光武紀》:诏依托人為下妻,欲去者聽之。

    師古曰:下妻,猶言小妻。

    又《新唐書。

    楊慎矜傳》:王钅共與李林甫作飛牒,告慎矜蓄谶緯妖言,規複隋室。

    帝怒,收慎矜。

    禦史崔器索谶書于慎矜下妻卧内,得之,诏賜死是也。

    又謂之少妻。

    《後漢書。

    董卓傳》:卓将朝,升車而馬驚堕泥,還入更衣。

    其少妻止之,不從,遂入,為呂布所殺是也。

    又謂之庶妻。

    《王世充傳》:世充祖死,其妻與霸城人王粲為庶妻,其父收從之,因冒粲姓是也。

    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皆妾之稱也。

     ○夫子邢疏謂:孔子所以稱夫子者,孔子嘗為魯國大夫,子者,男子之稱,故弟子連官稱尊之,以别于馀人。

    按此說非也。

    《左傳》:孟明之敗,或勸秦穆公殺之,公曰:“孤實貪,以禍夫子,夫子何罪?”甯赢論陽處父曰:“夫子其不沒乎!”晉賈季奔狄,趙盾使叟骈送其帑。

    或勸骈殺之,曰:“夫子禮于賈季,我報私怨,不可。

    ”楚子馮曰:“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者。

    ”韓宣子聘齊,齊大夫多笑之,晏子曰:“夫子君子也。

    ”鄭子皮死,子産哭曰:“惟夫子知我!”子産勸子大叔為政以猛,不從,既而多盜,悔之,乃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

    ”孟僖子病,謂家臣曰:“必屬說與何忌于夫子。

    ”《國語》:晉悼公初居于周,單襄公論之曰:“此十一德者,夫子皆有焉。

    ”楚莊王以教太子之事問申叔時,申叔時曰:“夫子踐位則退。

    ”夫子指太子也。

    屈到嗜芰,既卒,宗老将薦芰,曰:“夫子屬之。

    ”夫子指到也。

    沈子高曰:“楚國之平均者,夫子也。

    ”夫子謂子西也。

    是夫子本春秋時先生長者之稱,故孔門弟子稱孔子皆曰夫子。

    顔淵曰:“夫子循循善繡。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

    ”蓋皆沿當時之稱,非特創也。

    惟專稱曰子,則自孔門弟子之稱孔子始。

    如《論語》所記及《孟子》、《禮記》所引孔子之言,皆稱“子曰”。

    《中庸》雖有“仲尼曰”,然系首引孔子之言,以後即皆稱“子曰”,明乎子即仲尼也。

    此則孔門創例,孔子以前未有專稱子者也。

    然則專稱子乃孔門所創,而稱夫子則當時所同,邢所雲以孔子嘗為大夫而連官稱之以别于馀人者,乃臆說也。

    厥後因孔門有夫子之稱,于是夫子遂為師之專稱。

    如《史記。

    司馬相如傳》有嚴忌夫子,《鄒陽傳》亦曰枚先生、嚴夫子,注:當時尊尚,師稱之,《北史。

    斛斯徵傳》周武帝命徵授皇子經,諸皇子皆呼徵夫子是也。

    因孔門有專稱為子之例,于是又有以子為師之專稱者。

    《公羊傳序》有子公羊子、子司馬子,何休釋曰:加子于姓上,名其為師也;若非師而但有德者,不以子冠氏也。

    《梁溪漫志》雲:《列子》書亦其門人所集,故曰子列子,子冠氏上,明其為師也,不但言子者,所以避孔子也。

    又陳後山以南豐瓣香稱為子曾子,朱晦庵稱周、程曰子周子、子程子,亦自托于弟子之列也。

    此又皆因孔門之稱而援以為例者也。

     ○門生唐以後始有座主、門生之稱。

    六朝時所謂門生,則非門弟子也。

    其時仕宦者,許各募部曲,謂之義從。

    其在門下親侍者,則謂之門生,如今門子之類耳。

    《宋書》王微嘗将門生兩三人入山采藥。

    《南史》“庾子輿之官巴陵,病笃不肯入廨,因勒門生不許辄入城市。

    何敬容罷官後,起為侍中,其舊時賓客門生喧嘩如舊,冀其複用。

    顧協有門生始來事協,知協廉,不敢厚饷,隻送錢二千,協怒,杖之二十。

    東昏時,丹陽尹王志被驅急步走,惟将二門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