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關燈
惟诏命稱朕,而對臣下言尚稱孤。

    其誅呂壹後,責諸葛瑾等書曰:“自孤軍興五十年所。

    ”又曰:“今孤自省無桓公之德,而諸君谏诤未出于中。

    ”蜀先生稱帝後,為孫桓所敗,歎曰:“昔見桓尚小兒,而今迫孤及至此也!”《唐書》: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連衡拒朝命,各僭為王,推滔為盟主,滔稱孤,武俊、悅、納稱寡人。

    則反以孤為大,寡為小,僭竊之徒固不知考訂禮文也。

     ○公《白虎通》:公者,謂三公及二王後也。

    (此說本《公羊傳》。

    )柳子厚《房公銘》亦謂:天子之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諸侯入為王卿士稱公。

    此皆以爵位稱者也,然美稱所在辄多借用。

    周時本國之臣已稱其君皆曰公,如《宮》詩“乃命魯公,俾侯于東”。

    孔子修《春秋》,凡書魯君皆曰公。

    則已不拘三公及二王後矣。

    後世遂益有濫及者。

    年之長老,尊其道而師之,亦稱公,則如毛公、申公之類。

    孔文舉告高密縣為鄭康成特立一鄉,雲:“昔太史公、廷尉吳公、谒者仆射鄧公,又商山四皓有園公、夏黃公,皆悉稱公。

    然則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

    今鄭君鄉宜曰鄭公鄉。

    ”又《吳志》:程普年最長,時人皆呼程公。

    《南史》:南齊宮中有婦人韓蘭英,自宋孝武以來常在宮為女博士,教書學,宮中呼為韓公。

    此皆以年老稱公者也。

    至文舉謂太史公亦以年德稱公,則甚誤。

    吳鬥南雲:春秋之世,楚縣令皆稱公,如沈諸梁為葉令,稱葉公。

    蓋楚君已僭稱王,故縣令亦稱公,所謂“諸侯縣公皆慶寡人”是也。

    漢高祖初起兵,亦從楚制稱沛公。

    其後曹參為戚令,稱戚公,夏侯嬰為滕令,稱滕公。

    司馬遷自稱太史公者,亦以官為中書令也。

    此又令之稱公者也。

    (太史是遷襲其父之官,被刑後又兼中書令之職,武帝時以宦者為中書令故也。

    )又彼此相呼亦稱公。

    《戰國策》毛遂所謂“公等碌碌”,《晉書。

    樂志》“公莫舞”注所謂“古人相呼曰公”是也。

    方外亦有稱公者,如遠公、支公之類是也。

    有孫呼祖為公者,按《呂氏春秋》孔子之弟從遠方來,孔子問之曰:“子之公有恙乎?”次及其父母兄弟妻子。

    是祖之稱公,其來最古。

    《北史》鄭道育常戲徐之才,呼為“師公”,之才答曰:“既為汝師,又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南史》:何偃呼顔延之為顔公,延之以其輕脫,乃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呼為公?”此皆古人以祖為公之故實也(今江南人猶稱祖為公公)。

    有子稱父亦曰公者。

    《列子。

    黃帝篇》:家公執席。

    《戰國策》:陳轸将赴魏王之召,其子陳應止其公之行曰:“魏欲絕楚、齊,必重迎公。

    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勸王多公之車。

    ”此子稱父為公也。

    又有人臣稱帝王亦曰公者。

    《南史。

    焦度傳》:度欲向孝武求荊州,不知所以置詞,親人授之數百言,習誦數日,略皆上口,及見上,猝忘所教,曰:“度啟公,度啟公。

    ”梁武納齊東昏妃餘氏,頗妨政事。

    範雲谏未納,王茂曰:“雲言是。

    公必以天下為念,無宜留惜。

    ”此又人臣之稱帝為公也。

    有以父稱子而亦曰公者。

    《史記》:晁錯更漢令,削七國,其父聞之,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候,疏人骨肉,口語多怨公,何謂也?”錯曰:“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

    ”父曰:“劉氏安,晁氏危,吾去公歸矣!”凡三呼其子為公。

    《陸賈傳》賈亦呼其子為公。

    《五代史》:李克用養子存信,從克用與劉仁恭戰,大敗。

    克用怒曰:“昨日吾醉,公獨不能為我戰耶?”《宋史》:蔡京懷奸固位,王黼忌之,乃稱旨遺童貫偕京子攸往取緻仕表。

    京一時失措,自陳曰:“京衰老宜去,而不忍乞身者,以上恩未報,此二公所知也。

    ”左右聞京并呼其子為公,皆竊笑,亦見《甕牖閑評》。

    (按父呼子為公,可與子呼父為哥作對)。

    此父稱子為公之故實也。

    又人主稱其臣亦有曰公者。

    《漢書》:景帝謂谒者仆射鄧公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武帝謂田千秋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公獨明其不然,是高廟神靈使公教我也!”《後漢書》:光武敕吳漢曰:“賊若出兵綴公,以大衆破尚,尚敗,公亦破矣。

    ”《南齊書》:周盤龍大敗魏軍,高帝以金钗二十枚與其愛妾杜氏,手敕曰:“饷周公阿杜”。

    此又君稱臣為公之故實也。

    (按六朝以來,大臣之為三公者,人主稱之皆曰公,唐初猶然,南北朝各史可考。

    ) ○卿六朝以來,大抵以卿為敵以下之稱。

    王戎妻呼戎為卿,戎曰:“婦那得卿婿?”答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

    我不卿卿,誰複卿卿?”山濤謂妻曰:“我當為三公,不知卿堪作夫人否?”夫呼妻為卿則無詞,妻呼夫為卿則謂不可,蓋見卿為敵以下之稱也。

    《世說》:王夷甫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

    王曰:“君不得為爾。

    ”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南史。

    王規傳》:朱異嘗因酒卿規,規責以無禮。

    南齊陸慧曉見士大夫未嘗卿之,曰:“貴人不可卿,賤者乃可卿,人生何容立輕重于懷抱?”故常呼人官位。

    北齊祖信年少時,父遜為李庶所卿,信欲報之,乃詣庶謂曰:“暫來見卿,還辭卿去。

    ”唐張易之謂宋曰:“公方今第一流人,何乃下坐?”曰:“才劣位卑,張卿以為第一人,何也?”天官侍郎鄭杲謂曰:“中丞奈何卿五郎?”曰:“以官言之,正當為卿。

    足下非張卿家奴,何郎之有?” ○君侯衛宏《漢官舊儀》:列侯為丞相、相國者,号君侯。

    又雲:丞相之刺史及侍禦史皆稱卿,不得言君。

    蓋其時丞相稱君,而以列侯為之,故兼稱君侯也。

    按丞相稱君,本沿戰國之制。

    田文相齊,封孟嘗君,蘇秦相趙,封武安君是也。

    至如謝萬謂王述曰:“人言君侯癡,君侯信自癡。

    ”李白《與韓荊州書》亦曰“君侯”。

    此則非列侯為相者。

    蓋自漢以來,君侯為貴重之稱,故口語相沿,凡稱達官貴人皆為君侯耳。

     ○世父母今人謂伯父母、叔父母皆曰世父母。

    按鄭康成雲:世父,伯父也。

    賈疏:伯父言世者,其繼世者也。

    邢亦曰:“繼世以嫡長,先生于父,則繼世者也。

    然則世父專指繼世之伯父,猶國君嫡子之稱世子也。

    《雲谷卧餘》謂《爾雅。

    釋親》四章總無伯字,但稱父之昆弟先生者曰世父,後生者曰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