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關燈
○至尊臣稱君為“至尊”,吳青壇謂起于孫吳之世。

    據《三國志》,周瑜病,與孫權書曰:“曹公在北,劉備寄寓,此至尊垂慮之日。

    ”魯肅謂權曰:“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

    ”呂蒙曰:“關羽所以未便東下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

    ”陸遜謂蒙曰:“下見至尊,宜好為計。

    ”俱見《吳志》,而《魏志》、《蜀志》皆無之,故知此稱起于吳俗也。

    然此亦未詳考。

    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則西漢已有此語。

    《後漢書》董卓欲遷都,陳紀曰:”宜修德政以懷不附,遷移至尊非計也。

    “《獻帝起居注》(見《三國志注》):郭汜兵遮帝車不得前,侍中楊琦高舉車帷,帝曰:”汝何不卻而敢迫近至尊。

    “則漢末已有是稱。

    又《史記。

    漢武本紀》朕以渺渺之身,承至尊。

    《律書》:秦滅六國,登至尊之日淺。

    《漢書。

    路溫舒傳》:陛下初登至尊。

    《朱博傳》:匹夫相要,尚得相死,何況至尊?《外戚傳》:史皇曾孫收養掖廷,遂登至尊位。

    《王章傳》:章劾奏王鳳曰:”鳳知張美人已适人,不宜配至尊,乃托言宜子,納之後宮。

    “《王莽傳》:未央宮置酒,為傅太後張幄,坐太皇太後側,莽按行令曰:”定陶太後藩妾,何得與至尊并?“遂撤去。

    哀帝崩,太皇太後诏曰:”定陶太後與至尊同稱号,非禮宜廢。

    “《五行志》:趙皇後由微賤登至尊。

    是至尊之稱見于西漢者且不一而足,安得謂起于孫吳之世耶?又按《魏志》司馬懿奏誅曹爽,謂其使張當看察至尊。

    廷尉鐘毓奏李豐等迫脅至尊,大逆無道。

    則魏亦有至尊之稱,非獨稱于吳也。

    後世又有稱”大尊“者。

    《北史》後周宣帝時屢赦,京兆丞樂運上疏曰”大尊豈可數施非常之恩“是也。

    又人主之稱曰”上“。

    《史記。

    封禅書》有”今上“字,後世人臣稱君曰上始此。

    又《莊子》雲:今處昏上暗主之恩。

    則人主稱上,又自戰國始。

    《漢書。

    宣帝紀》诏曰:”吏增辭飾非,上亦無由知。

    “師古曰:上,天子自謂也。

    《漢藝文志》:孝武世書缺簡脫,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闵焉。

    “人君之稱聖上始此。

    《三國志注》引《英雄記》曰:呂布為曹操所攻,遣許汜等求救于袁術,曰:”明上今不救布,布破,明上亦破也。

    “術時已僭号,故雲然。

    則又有稱人君為明上者。

    後魏《元遙傳》:遙以本服絕應除屬籍,乃表雲:”臣去皇上雖是五世之遠“,皇上二字見此。

     ○寡人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至漢猶然。

    如漢王為義帝發喪,遣使告諸侯曰:“寡人親為發喪。

    ”及諸侯王上皇帝号,漢王曰:“寡人聞:帝者,賢者有之。

    ”文帝為代王時,諸大臣迎立之,蔔有天王之詞。

    帝曰:“寡人固已為王,又何王乎?”韓信為齊王時,謂蒯通曰:“先生相寡人何如?”淮南王黥布對随何曰:“寡人北面而臣楚。

    ”吳王濞反,亦稱寡人,以約諸侯王。

    東漢北海王睦遣使朝賀,謂所遣使曰:“朝廷若問寡人,大夫将何辭以對?”是東漢猶有此稱也。

    至東漢之末,則袁紹、劉表、曹操、孫權、劉備之徒,無不稱孤,惟孫盛《魏晉春秋》記曹操謂諸将曰:“劉備人傑也,将生憂寡人。

    ”裴松以為盛著書多用《左氏》以易舊文,則此稱或即盛所演文,而非當時實語也。

    (按《左傳》吳王對趙鞅使者曰:“勾踐将生憂寡人。

    ”)《北史》:魏東陽王元榮辟令孤整為主簿,曰:“寡人當委以庶務,畫諾而已。

    ”宇文泰為丞相時,謂權榮曰:“寡人與權從事,未嘗見失信。

    ”宇文護當國,将廢孝闵帝,告公卿曰:“先王勤勞天下三十馀年,寡人地則猶子,親受顧命,奉略陽公立之,革魏興周,為四海主,乃荒淫無度,社稷必緻傾覆。

    寡人若死,将何以見先王于地下?”《隋書。

    庾季才傳》:宇文護謂季才曰:“公既是王官,無煩别詣寡人也。

    ”又隋時徐則絕粒養生,既死而支體柔弱如生,數旬不變。

    晉王廣下書曰:“寡人欽承道風,久餐德素,宜送還天台定葬”雲雲。

    史策之稱寡人者惟此。

    按是時爾朱榮、高歡之徒皆稱孤,獨此數公稱寡人,意當時諸侯王原有兩稱耶?《唐書》:德宗時宮市之弊最甚,順宗時為太子,曰:“寡人見上當極言之。

    ”《五代史》:郭威遣馮道迎漢高祖從子ど于徐州,将立之,既而中變,又遣郭崇以兵來迎。

    ど謂道曰:“寡人此來,所恃者,以公三十年舊相,是以不疑耳。

    ”此又唐以後稱寡人之故事也。

     ○稱孤《老子。

    道化章》:人之所惡,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戰國策》顔觸亦曰:“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之自謂。

    ”蓋古人自稱,皆從謙詞。

    按《禮記》:庶方小侯自稱曰孤,諸侯自稱曰寡人,其在兇服曰嫡子孤。

    是孤本小侯之稱,諸侯遭喪則亦稱之,此定制也。

    晉悼公将立。

    謂諸大夫曰:“孤始願不及此。

    ”此未為君之詞,猶沿遭喪稱孤之禮也。

    諸侯或遇危難,則亦有稱孤者。

    臧文仲曰:“列國有兇稱孤,禮也。

    ”晉惠公失國,使卻乞歸,子金教之言曰:“孤雖歸,辱社稷矣。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孤之罪也。

    ”此皆因危難而有此稱。

    其稱如屈瑕敗于羅,楚子曰:“孤之罪也。

    ”孟明敗于ゾ,秦伯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則亦以喪敗而自為貶損之詞,非諸侯本稱也。

    猶之“不谷”本蠻夷君長之稱,而周襄王以王子帶之亂,告難于魯,亦稱不谷也。

    《左傳》:天子兇服降名,禮也。

    注:降名,稱不谷也。

    (按召陵之盟,齊桓公自稱不谷,楚共王享晉公子重耳,亦自然稱不谷,此則無所危難而過自謙之詞。

    )戰國時,諸侯王猶稱寡人,惟燕昭王謂郭隗曰:“孤誠知力不足以報齊,然誠得賢士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蓋昭王初立,猶是嫡子孤之遺意。

    衛君謂如耳曰:“孤請以衛世世事先生。

    ”此則小侯之本稱。

    魯仲連勸燕将曰:“當封之如陶、衛,世世稱孤。

    ”亦謂封之如庶方小侯耳。

    及秦、漢之間,而孤已為南面之雄稱。

    田橫曰:“吾始與漢王皆南面稱孤。

    ”韓王信對使者曰:“陛下擢仆闾巷,南面稱孤。

    ”可見是時為侯王美稱,非複古制嫡子孤及庶方小侯之詞矣。

    然《史記》、《漢書》文内亦不見有稱孤者,至漢末及三國群雄之割據僭竊者始稱之。

    《三國志》曹操下教:“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又孫權雖已僭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