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耳。

     《東齋記事》雲:唐孫忄面集諸家韻書作《唐韻》,而從前周《切韻》、沈約《四聲譜》、夏侯詠《四聲韻略》之類皆廢。

    宋真宗時,陳彭年、晁迥、戚綸知條貢舉事,取《字林韻略》、《字統》及《三蒼》、《爾雅》等書為禮部韻,遂著為格。

    景中,賈昌朝言舊《韻略》多無訓解,又疑單聲與重送字不同義理,恐舉人詩賦誤用,乃诏丁度修《禮部韻略》,以唐諸家韻本刊定其韻窄者凡三十處,許令附近通用,單聲及疊出字皆于字下注之。

    此《禮部韻略》之始末也。

    吳曾《漫錄》又論度等修韻,既不得共始,徒屑屑于張希文、鄭天休修書先後之辨爾。

     ○縱囚不始于唐太宗縱囚事,唐太宗最著。

    白樂天所詠“死囚四百來歸獄”是也。

    然不自唐太宗始。

    《後漢書》,馬援為郡督郵送囚,援哀而縱之,亡命遇赦。

    鐘離意送徒詣河内,解其桎梏,恣所欲過,與克期,俱至,無一或違者。

    又縣人防廣為父報仇,系獄,其母病死,意聽廣歸家,使得殡斂。

    廣斂母訖,果還入獄。

    戴封為中山相,囚四百馀人當刑,封哀之,皆遣歸家,與克期日,皆無違者。

    虞延為漁陽令,每至歲時伏臘,辄休,遣囚徒各使歸家,并感其恩,應期而返。

    《晉書》:曹摅為臨淄令,獄有死囚,歲夕,摅行獄憫之,曰:“卿等不幸緻此,新歲人情所重,豈不欲暫歸耶?”囚皆感泣,摅開獄出之,克日令還。

    掾吏固争,不聽,至日果如期返。

    範廣令堂邑,丞劉榮坐事當死,家有老母。

    至節,廣辄遣歸,榮如期至。

    此皆漢、晉縱囚故事也。

    《癸辛雜識》又引何允、席闡文二人。

    按允在齊為建安太守,為政有恩,人不忍欺,每伏臘放囚還家,依期而返。

    闡文在梁為東陽太守,冬至悉放獄中囚,依期而至。

    事皆見《南史》。

    今考曆代史傳,更不止此。

    《宋書》:謝方明為南郡相,嘗于年終放江陵獄囚,使過正月三日還到。

    主簿等固谏,以為昔人雖有其事,或是記籍過言,當今人情僞薄,不可以古義相許,方明不聽。

    悉遣之。

    至期,有人醉不能來,違二日乃返,又一囚十五日不至。

    五官朱千期谷欲捕之,方明不許。

    囚逡巡墟裡,不肯遽至,鄉裡責讓,仍送至。

    又《梁書》:王志為東陽守獄有重囚十餘,冬至日,悉遣還家過節。

    皆反,惟一人失期,明日果至,乃因婦孕也。

    傅岐為始新令,冬至放死囚還家,獄曹固争不可,岐曰:“囚若負信,令當坐。

    ”竟如期而返。

    何子季守建安,每伏臘日,放囚還家,亦依期返。

    此皆南朝事也(惟《陳書》有張種者為無錫令,見重囚在獄,天寒呼之出暴日,遂失之)。

    後周蕭上州刺史,至元日,獄中囚悉放歸家,聽三日,然後赴獄。

    主者争之,曰:“昔虞延見稱前史,吾雖寡德,以之獲罪,亦所甘心。

    ”諸囚荷恩,如期而至。

    張華原為兖州刺史,先有系囚千馀人,華原随事決遣,至年暮,惟有重罪數十人。

    華原各給假五日,曰:“期盡速還也。

    ”囚皆曰:“有君如此,何忍背之!”依期畢至。

    孫伏伽送流囚李參等七十馀人至京師,時制流人并枷鎖傳送,伽憫其苦,乃與之期,約某日當至,悉脫其枷。

    流人感悅,依期而至,一無離叛。

    隋文帝聞而異之,于是賜伽宴于殿庭,并诏諸流人悉宴而赦之。

    此皆北朝事也。

    《白孔六帖》:唐呂元膺為蕲州刺史,嘗錄囚,或以歲旦不能歸省為恨,元膺悉歸之,皆如期返。

    《新唐書》:唐臨為萬年丞,有輕囚久系,方春,農事興,臨悉縱歸,與之約,囚如期還。

    元德秀為魯山令,有盜系獄,會虎為暴,盜請格虎自贖,許之。

    吏恐盜逸,德秀曰:“吾自任之。

    ”明日盜屍虎還。

    《宋史。

    冷豳傳》:寒食放囚歸祀其先,囚感泣,如期至。

    《元史。

    世祖本紀》:至元十年五月,诏天下獄囚,除殺人者待報,其馀概行疏放,限八月内如期自至大都。

    後果如期至,遂赦之,共二十二人。

    又《陳天詳傳》:天祥知壽昌府,執倡亂者二人斬于市,其黨王宗一等十三人就擒。

    以冬至日放還家,約三日來,如期皆至。

    白宣慰司,盡釋之。

    《明史》:許文岐為黃州守,獄有重囚七人,縱歸省,刻期而還。

    乃請于上官,貸之。

    周為南京刑部尚書,當暑,遣囚之輕系者,曰:“召汝則至。

    ”囚歡呼,無失期者。

    俱見本傳。

    此又唐以後縱囚故事也。

    ○圖畫學士不始唐太宗《封氏聞見記》:唐太宗為秦王時,使閻立本圖秦府學士杜如晦等一十八人,褚亮為贊,世所傳《十八學士圖》是也。

    然《南史。

    王亮傳》:齊竟陵王子良開西邸,延才俊,以為士林,使工圖其像。

    《北史。

    魏收傳》:齊孝昭帝起玄洲苑,畫收于閣上。

    則圖畫學士,六朝時已有之,太宗特仿而為之耳。

    《翰林盛事》:開元中拜張說等十八人為學士,于東都上陽宮含象亭圖其形,系以禦贊。

    此又仿太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