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儒之說不善,實今日之事不同。
蓋仁宗嘗育英宗于宮中,孝宗未嘗立陛下于宮中。
孝宗未嘗以陛下為後,陛下亦未嘗後孝宗也。
此二說者,明白了當,自為千古不易之論,故其疏一出,楊一清亦早心折之。
世徒以考興獻者多小人,考孝宗者多正人,遂忘其立論之是非折衷于至當,此豈得為笃論乎,宋高宗将立孝宗為嗣,命廷臣集議本生父封爵。
汪應辰定其稱曰太子本生之親,高宗親筆降出曰“皇太子所生父,可封秀王。
”此何等光明正大。
高宗鞠孝宗于宮中,命之為子,尚不沒其本生父之稱,況世宗由藩王入繼,素未有儲貳之稱,乃欲使之舍生父而考世父乎!可見廷和等但拘濮議,并高宗封秀王之事亦不及知,此廷和等之陋也自明。
史傳贊出,而此事之是非始定矣。
○《明史》行文典雅《王越傳》:越提督軍務,秦王設妓樂以宴之。
越曰:“下官為王吠犬久矣,甯無以相酬者?”遂盡乞其妓樂以歸。
或疑“下官”二字,唐、宋以來史傳久無此稱,不知此正士大夫對藩王之稱。
宋孝武定制,諸王封國者,其封内官止稱下官,不許稱臣。
《明史》正引用此典,雖小節亦見其措詞不苟也。
(《明史。
範辂傳》:太祖定制,王府屬僚稱官後乃稱臣,其馀文武及京官出使者皆稱官。
是朝官見王自稱官,正有明之制。
) ○史傳俗語史傳中有用極俗語者,《唐書》以前不多見,惟《齊書》:文帝幸豫章王嶷第,須由宋長甯陵遂道過,帝曰:“我便是入他家墓内尋人。
”《薛安都傳》:京師無百裡地,若不能勝,便當拍手笑殺。
《北史》:宇文化及謂許善心曰:“我好欲放你,乃敢如此不遜!”又化及謂李密曰:“我與你論相殺事。
”《隋書》:太子勇曰:“阿娘不與我一好婦女,亦是可恨。
”《舊唐書》:鄭綮聞将拜相,曰:“萬一如此,笑殺他人。
”史思明将死,罵曹将軍曰:“這胡誤我!”宦官劉季述廢昭宗,手持銀撾,數上罪雲:“某事你不從我定。
”此數語皆以俗吻入文,此外不更見也。
至宋、遼史乃漸多。
《遼史。
伶官羅衣輕傳》:興宗嘗與太弟重元雙陸,時重元有異志,羅衣輕指局寓諷曰:“雙陸休癡,和你都輸去也。
”又羅衣輕以诙諧将見殺,太子曰:“打诨底不是黃幡綽。
”應聲曰:“行兵底不是唐太宗。
”乃笑而釋之。
《宋史》俗語尤多。
《邵雍傳》:程颢與雍倫數,謂:“先生之數隻是加一倍法。
”雍驚曰:“大哥怎恁地聰明!”又謝良佐曰:“富鄭公身兼将相,堯夫隻将做小兒。
”良佐又謂程頤曰:“一年隻去得個矜字,仔細檢點,得來病痛,盡在這裡。
若按伏得這病,方有進向處。
”《張{角}傳》:蔡京謂{角}曰:“覺得眼前盡是面谀脫取官職去底人。
”《王傳》:葉祖洽追論建儲日,語李清臣雲:“他自家事,外廷不當管。
”《蘇雲卿傳》:漕帥謂:“朝廷仗張魏公了此事。
”雲卿曰:“此事恐怕他未便了得在。
”《施全傳》:全刺秦桧,被執,桧曰:“你莫是心風否?”全曰:“我不是心風,滿朝都要殺虜,你偏要與虜和,故此我要殺你。
”《汪立信傳》:立信謂賈似道曰:“平章,平章,瞎賊!今日更說一句不得,今江南無一寸幹淨地,我去尋一片趙家地上死耳。
”《文天祥傳》:天祥至燕,阿合馬顧左右曰:“此人生死由我。
”天祥曰:“要殺便殺,道甚由你不由你!”又《元史》泰定帝即位一诏,全系翻譯蒙古文,今錄出,以見一時文诰之體。
诏雲:“薛禅皇帝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長子、我仁慈甘麻刺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
依著薛禅皇帝聖旨,小心謹慎,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什麼勾當裡,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
在後,完澤笃皇帝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裡委付了來。
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著,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普顔笃皇帝,侄碩德八刺皇帝。
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諸王哥哥兄弟每,衆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
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麼道,迤南諸王大臣,軍上的諸王附馬臣僚、達達百姓每,衆人商量著: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禅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裡合坐地的體例有;其馀争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這般,晏駕其間,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甯,早就這裡即位提說上頭,從著衆人的心,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裡,大位次裡坐了也。
交衆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雲雲。
此皆從蒙古字譯出,極為俚俗。
昔宋子京修《唐書》,凡唐時四六奏疏悉改為散文,意欲變今從古,固屬好高之過。
乃宋景濂等修《元史》,于此等诏詞不稍加潤色,竟以之編入本紀,毋乃太草率耶?抑或有意存之,以見當時之鄙俚耶?
蓋仁宗嘗育英宗于宮中,孝宗未嘗立陛下于宮中。
孝宗未嘗以陛下為後,陛下亦未嘗後孝宗也。
此二說者,明白了當,自為千古不易之論,故其疏一出,楊一清亦早心折之。
世徒以考興獻者多小人,考孝宗者多正人,遂忘其立論之是非折衷于至當,此豈得為笃論乎,宋高宗将立孝宗為嗣,命廷臣集議本生父封爵。
汪應辰定其稱曰太子本生之親,高宗親筆降出曰“皇太子所生父,可封秀王。
”此何等光明正大。
高宗鞠孝宗于宮中,命之為子,尚不沒其本生父之稱,況世宗由藩王入繼,素未有儲貳之稱,乃欲使之舍生父而考世父乎!可見廷和等但拘濮議,并高宗封秀王之事亦不及知,此廷和等之陋也自明。
史傳贊出,而此事之是非始定矣。
○《明史》行文典雅《王越傳》:越提督軍務,秦王設妓樂以宴之。
越曰:“下官為王吠犬久矣,甯無以相酬者?”遂盡乞其妓樂以歸。
或疑“下官”二字,唐、宋以來史傳久無此稱,不知此正士大夫對藩王之稱。
宋孝武定制,諸王封國者,其封内官止稱下官,不許稱臣。
《明史》正引用此典,雖小節亦見其措詞不苟也。
(《明史。
範辂傳》:太祖定制,王府屬僚稱官後乃稱臣,其馀文武及京官出使者皆稱官。
是朝官見王自稱官,正有明之制。
) ○史傳俗語史傳中有用極俗語者,《唐書》以前不多見,惟《齊書》:文帝幸豫章王嶷第,須由宋長甯陵遂道過,帝曰:“我便是入他家墓内尋人。
”《薛安都傳》:京師無百裡地,若不能勝,便當拍手笑殺。
《北史》:宇文化及謂許善心曰:“我好欲放你,乃敢如此不遜!”又化及謂李密曰:“我與你論相殺事。
”《隋書》:太子勇曰:“阿娘不與我一好婦女,亦是可恨。
”《舊唐書》:鄭綮聞将拜相,曰:“萬一如此,笑殺他人。
”史思明将死,罵曹将軍曰:“這胡誤我!”宦官劉季述廢昭宗,手持銀撾,數上罪雲:“某事你不從我定。
”此數語皆以俗吻入文,此外不更見也。
至宋、遼史乃漸多。
《遼史。
伶官羅衣輕傳》:興宗嘗與太弟重元雙陸,時重元有異志,羅衣輕指局寓諷曰:“雙陸休癡,和你都輸去也。
”又羅衣輕以诙諧将見殺,太子曰:“打诨底不是黃幡綽。
”應聲曰:“行兵底不是唐太宗。
”乃笑而釋之。
《宋史》俗語尤多。
《邵雍傳》:程颢與雍倫數,謂:“先生之數隻是加一倍法。
”雍驚曰:“大哥怎恁地聰明!”又謝良佐曰:“富鄭公身兼将相,堯夫隻将做小兒。
”良佐又謂程頤曰:“一年隻去得個矜字,仔細檢點,得來病痛,盡在這裡。
若按伏得這病,方有進向處。
”《張{角}傳》:蔡京謂{角}曰:“覺得眼前盡是面谀脫取官職去底人。
”《王傳》:葉祖洽追論建儲日,語李清臣雲:“他自家事,外廷不當管。
”《蘇雲卿傳》:漕帥謂:“朝廷仗張魏公了此事。
”雲卿曰:“此事恐怕他未便了得在。
”《施全傳》:全刺秦桧,被執,桧曰:“你莫是心風否?”全曰:“我不是心風,滿朝都要殺虜,你偏要與虜和,故此我要殺你。
”《汪立信傳》:立信謂賈似道曰:“平章,平章,瞎賊!今日更說一句不得,今江南無一寸幹淨地,我去尋一片趙家地上死耳。
”《文天祥傳》:天祥至燕,阿合馬顧左右曰:“此人生死由我。
”天祥曰:“要殺便殺,道甚由你不由你!”又《元史》泰定帝即位一诏,全系翻譯蒙古文,今錄出,以見一時文诰之體。
诏雲:“薛禅皇帝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長子、我仁慈甘麻刺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
依著薛禅皇帝聖旨,小心謹慎,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什麼勾當裡,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
在後,完澤笃皇帝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裡委付了來。
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著,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普顔笃皇帝,侄碩德八刺皇帝。
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諸王哥哥兄弟每,衆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
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麼道,迤南諸王大臣,軍上的諸王附馬臣僚、達達百姓每,衆人商量著: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禅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裡合坐地的體例有;其馀争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這般,晏駕其間,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甯,早就這裡即位提說上頭,從著衆人的心,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裡,大位次裡坐了也。
交衆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雲雲。
此皆從蒙古字譯出,極為俚俗。
昔宋子京修《唐書》,凡唐時四六奏疏悉改為散文,意欲變今從古,固屬好高之過。
乃宋景濂等修《元史》,于此等诏詞不稍加潤色,竟以之編入本紀,毋乃太草率耶?抑或有意存之,以見當時之鄙俚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