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好語曰:“公能戢兵愛人,為國滅賊,則守此可矣。

    ”乃委軍去,昌言自為留後。

    是畋之去,實昌言逐之也。

    《綱目分注》亦謂:昌言在興平,因犒賞稍薄,激怒其衆,引軍還襲府城。

    畋告城好語之,乃委以留務,即日西赴行在。

    與《新書》所記同。

    《舊書》誤。

     《舊書》本紀:寶應元年冬,賊範陽尹李懷仙斬史朝義首來獻,請降。

    《朝義傳》亦雲:朝義走幽州,賊帥李懷仙于莫州生擒之,送款來降,枭首至阙下。

    《新書》本紀則雲:史朝義自殺,其将李懷仙以幽州降。

    《朝義傳》亦雲:朝義先奔莫州,田承嗣绐令還幽州,以懷仙兵來再戰。

    朝義遂出,而承嗣即以城降官軍。

    朝義至範陽,懷仙部将李抱忠不納,謀奔兩番。

    懷仙招之。

    至幽州,自缢死。

    懷仙斬其首,傳長安。

    據此則朝義先至莫州,後又至幽州缢死,非被擒于莫州也。

    《綱目》書此事雲:賊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懷仙殺朝義,傳首京師。

    《分注》亦雲:朝義屢敗,田承嗣說令往幽州起兵。

    朝義既出,承嗣即降。

    時朝義範陽節度使李懷仙已降,朝義至,不得入,乃東奔,欲入契丹。

    懷仙遣兵追之,朝義乃自缢,懷仙斬首以獻。

    所記雖與《新書》小異,然其為至幽州自缢則同,非擒于莫州也。

    當以《新書》為據。

     《舊書。

    楊複光傳》:黃巢犯江西,複光遣吳彥宏谕降之,巢即令尚君長奉表歸國。

    宋威害其功,擊之。

    巢怒,複亂。

    朝廷誅尚君長。

    《新書。

    複光傳》則雲:宋威擊王仙芝,複光遣使約賊降。

    仙芝遣尚君長如約。

    威疾其功,密請誅之,故仙芝怨,複叛。

    《黃巢傳》亦雲:複光遣吳彥宏以诏谕賊,仙芝遣蔡溫球、楚彥威、尚君長來降。

    威陽許之,上言與君長戰,擒之,乃斬君長。

    仙芝怒,還攻洪州。

    據《舊書》則遣尚君長者黃巢也,《新書》則王仙芝也。

    按《綱目》明書乾符四年冬,王仙芝遣尚君長請降,宋威執以獻,斬之。

    而三年之冬《分注》謂仙芝攻蕲州,刺史裴渥許為奏官,授以左神策軍押牙。

    仙芝喜甚,黃巢大怒,謂仙芝獨取官去,使此五千馀衆将安歸。

    仙芝遂不受命,分其軍二千馀人從仙芝及君長,二千人從巢,各分道而去。

    是蕲州分兵之後,君長常随仙芝,不複在巢所也,然則遣君長降者,乃仙芝,非巢也。

    當以《新書》為是。

     《新書。

    沙陀傳》:天複元年,李克用為汴兵所敗。

    朱友甯長驅圍太原。

    克用與李嗣昭、周德威謀奔雲中,李存信謂不如奔北番。

    國昌妻劉語克用曰:“王嘗笑王行瑜失城走而死,奈何效之?”克用悟,乃止。

    據此則勸止克用者,國昌妻也。

    國昌乃克用之父,其妻乃克用母也。

    然《五代史。

    唐家人傳》雲。

    克用正室劉夫人,明敏多智略,當存信勸走入北番時,夫人曰:“存信牧羊兒,安足計成敗?公常笑王行瑜棄州為人所擒,今乃自為此乎!”則劉夫人乃克用妻也。

    《通鑒》及《北夢瑣言》亦謂克用妻劉夫人勸克用固守。

    其下又雲:夫人無子,姬曹氏生存勖,夫人待曹加厚。

    是劉夫人之為克用妻也明矣。

    乃《新書》以為國昌妻,不知何據。

    又《通鑒》謂是時克用甚懼,嗣昭、德威曰:“兒輩在此,必能固守。

    ”《五代史。

    嗣昭傳》亦雲:存信勸奔雲州,嗣昭為争以為不可。

    是二人亦不主出奔之策者也。

    而《舊書》謂與二人謀奔雲州,亦誤。

     《舊書。

    朱傳》:汴師來攻,與妻出奔,為野人所害,傳首汴州,妻至汴為尼。

    《新書》:出奔,野人執以獻,朱全忠斬之而納其妻。

    《綱目分注》又謂:棄城走,野人執以獻。

    其弟朱瑾時守兖州,留其将康懷貞守城,自出掠糧以給軍。

    全忠遣将襲兖州,獲瑾妻子。

    瑾奔淮南。

    全忠納瑾妻還,張夫人請見之,瑾妻拜,夫人亦拜且泣曰:“兖郓與司空約與兄弟,以小故起兵相攻,使吾姒辱于此。

    他日汴州失守,吾亦如吾姒之今日乎!”全忠乃出瑾妻而斬。

    《五代史。

    梁家人傳》:太祖已破朱瑾,納其妻以歸。

    張後見瑾妻雲雲(與《綱目》同),太祖乃送瑾妻為尼,後常給其衣食。

    合二書以觀,則全忠所納者瑾妻,而非妻也。

    《舊書》謂妻至汴為尼,《新書》謂全忠斬而納其妻,則皆謂妻也。

    獨是《五代史》本歐公所作,《唐書》亦歐公總裁,何以并不參訂耶?又按《五代史。

    瑾傳》:瑾歸淮南後,以殺徐知訓被族,妻陶氏臨刑而泣,其妾曰:“何為泣乎?今行見公矣。

    ”陶氏收淚欣然就戮。

    此蓋逃奔江南後再娶之妻也(《北夢瑣言》亦以為瑾妻) ○南诏涉海及銅柱之誤《南诏傳》:楊國忠當國,使李宓将兵十萬擊南诏,涉海而疫死者相踵。

    按南诏雖有滇池、洱海,然自蜀至大理皆陸路,初不渡此也。

    又雲:玄宗使何履光以兵定南诏,複立馬援銅柱。

    銅柱在林邑國,相距七八千裡,南诏安得有之?此皆傳聞之誤。

    蓋宋時南诏已不入版圖,故子京無從考訂耳。

     ○《順宗諸子傳》《舊書》:冀王纟求本名淮,初封宣城郡王。

    和王绮本名氵胥,初封德陽郡王。

    福王绾本名,初封河東郡王。

    《新書》則纟求本各氵胥,初封岐陽郡王,绮本名,初封河東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