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亦以此重之。
《劉彥節傳》:彥節保護其弟遐,不肯證其毒母之事,衆以此稱之。
又彥節既貴,士子非三署不得上方榻,時人以此少之。
《彭城王義康傳》:義康聰識過人,一聞必記,人物以此益推服之。
《徐羨之傳》:羨之工弈棋,觀戲常若未解,當世倍以此推之。
《何敬容傳》:敬容出宅,竟無餘财,時亦以此稱之。
《荀伯子傳》: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诃毀,或延及祖祢,世人以此非之。
《庾仲容傳》:仲容好危言高論,士友以此少之。
《江智深傳》:智深承孝武深眷,未嘗有喜色,論者以此多之。
《沈攸之傳》:攸之平尋陽,約勒所部,不犯毫芥,諸将以此多之。
《江湛傳》:湛在選職,頗刻核而公平無私,論者以此稱焉。
此《南史》之複句也。
《魏廣陽王建傳》:建愛敬人物,時人以此稱之。
《谷渾傳》:渾不以富貴驕人,時人以此稱之。
《唐和傳》:和決訟不加楚,獲實者甚多,世以是稱之。
《裴駿傳》:駿子修居喪以孝聞,二弟一妹,撫養訓誨,甚有義方,時人以此稱焉。
《宇文貴傳》:貴好施愛士,時人頗以此稱之。
《裴伯茂傳》:伯茂與兄别居,殆同行路,世以此貶薄之。
《楊素傳》:素貪财貨,議者以此鄙之。
《宇文深傳》:深撫從弟神舉、神慶,義均同氣,世亦以此稱焉。
《窦毅傳》:毅雖任兼出納,未嘗有矜惰之容,時人以此稱焉。
《閻慶傳》:宇文護之母,慶姑也,護雖擅朝,而慶未嘗附,武帝以此重之。
《韋孝寬傳》:孝寬事兄嫂甚瑾,親族有孤遺者,必加振恤,朝野以此稱焉。
《韋傳》:帝賜以缣帛,惟取一匹,帝以此益重之。
《梁椿傳》:椿好儉素,不營資産,時論以此稱焉。
《唐永傳》:永性清廉,妻子不免饑寒,世以此稱之。
《唐瑾傳》:謹振恤宗族,所留子孫者并硗确之地,朝野以此稱之。
《張烈傳》:烈遇儉歲,為粥以飼饑人,鄉黨以此稱之。
《顔之推傳》:好飲酒,多狂縱,時論以此少之。
《李業興傳》:性躁隘,無儒者之風,時人以此惡之。
《柳昂傳》:昂謙虛自處,未嘗驕物,時論以此重之。
《豆盧甯傳》:甯未有子,養弟之子績為嗣,已而生子贊,或請以贊為嗣,甯曰:“兄弟之子,猶子也。
”仍以績嗣,時人以此多之。
《陸通傳》:通雖處機密,愈自恭謹,周文以此重之。
《楊ɡ傳》:ɡ軍敗,遂就擄,以求苟免,時論以此鄙之。
《趙肅傳》:肅廉慎自居,不營産業,時人以此稱之。
《李彥傳》:彥好施愛士,時論以此稱之。
《宋懔傳》:懔博學有才,口未嘗譽人,朋友以此少之。
《辛術傳》:術得法書名畫,以遺貴要,物議此少之。
《襄城景王傳》:襄城頗引文藝之士,當時以此稱之。
《段孝言傳》:孝言招緻名士,美景良辰,未嘗虛棄,時論複以此多之。
《邢晏傳》:晏為其兄弟之子皆乞官,而己子未從宦,時人以此多之。
此《北史》之複句也。
雖卷帙繁多,自不能無重疊,然亦何至累百其詞,略無變換?觀《史記》、《漢書》随筆成文,不拘一格,才分之相越,固不可道裡計矣。
○《南史》叙事失檢處《南史》叙事亦多失檢處。
如《江┙傳》既雲明帝輔改,┙每說以君臣大義,是┙不欲明帝之篡矣。
下又雲明帝胛上有赤痣,是日月相,常秘而不宣,┙勸出以示人,是┙又助逆之首也。
《庾域傳》既雲域在巴西,魏軍圍之,域固守糧盡,将士皆草食土矣。
下又雲魏軍退,域上表赈貸,不待诏辄開倉。
夫既有倉,則草食土時何以不濟饑軍?若謂無诏不敢開,則兵退後又何以不待诏而辄開也?《蕭摩诃傳》:賀若弼濟江,摩诃請于陳後主出兵逆戰,後主不許。
及弼至,摩诃請乘其未列擊之,後主又不許。
及将戰,後主謂曰:“公可為我一決。
”摩诃曰:“從來行陣,為國為身,今日之事,兼為妻子。
”是摩诃之矢志決戰可見矣。
及下雲後主通于摩诃之妻,故摩诃雖領勁兵八千,初無戰意。
後摩诃被擒,又請于弼曰:“今為囚虜,命在斯須,願一見舊主,死無所恨。
”弼許之,乃入見後主,俯伏流涕。
由前而觀,摩诃請戰之意甚堅,何至臨陣中變?由後而觀,既以後主通其妻而無戰志,何又戀戀于後主而涕泣求見乎?蓋延壽好奇,凡有所聞事迹,皆欲胪列傳中,遂不覺拉雜如此也。
《章昭達傳》既雲昭達出征,廚傳飲食并同群下,士以此附之,是昭達能與士卒同甘苦矣。
下又雲昭達出征,每飲食必盛設女妓,音律姿容,皆極其妙,雖臨敵弗之廢也,豈妓樂佐食能盡供一軍耶?《陳書
《劉彥節傳》:彥節保護其弟遐,不肯證其毒母之事,衆以此稱之。
又彥節既貴,士子非三署不得上方榻,時人以此少之。
《彭城王義康傳》:義康聰識過人,一聞必記,人物以此益推服之。
《徐羨之傳》:羨之工弈棋,觀戲常若未解,當世倍以此推之。
《何敬容傳》:敬容出宅,竟無餘财,時亦以此稱之。
《荀伯子傳》: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诃毀,或延及祖祢,世人以此非之。
《庾仲容傳》:仲容好危言高論,士友以此少之。
《江智深傳》:智深承孝武深眷,未嘗有喜色,論者以此多之。
《沈攸之傳》:攸之平尋陽,約勒所部,不犯毫芥,諸将以此多之。
《江湛傳》:湛在選職,頗刻核而公平無私,論者以此稱焉。
此《南史》之複句也。
《魏廣陽王建傳》:建愛敬人物,時人以此稱之。
《谷渾傳》:渾不以富貴驕人,時人以此稱之。
《唐和傳》:和決訟不加楚,獲實者甚多,世以是稱之。
《裴駿傳》:駿子修居喪以孝聞,二弟一妹,撫養訓誨,甚有義方,時人以此稱焉。
《宇文貴傳》:貴好施愛士,時人頗以此稱之。
《裴伯茂傳》:伯茂與兄别居,殆同行路,世以此貶薄之。
《楊素傳》:素貪财貨,議者以此鄙之。
《宇文深傳》:深撫從弟神舉、神慶,義均同氣,世亦以此稱焉。
《窦毅傳》:毅雖任兼出納,未嘗有矜惰之容,時人以此稱焉。
《閻慶傳》:宇文護之母,慶姑也,護雖擅朝,而慶未嘗附,武帝以此重之。
《韋孝寬傳》:孝寬事兄嫂甚瑾,親族有孤遺者,必加振恤,朝野以此稱焉。
《韋傳》:帝賜以缣帛,惟取一匹,帝以此益重之。
《梁椿傳》:椿好儉素,不營資産,時論以此稱焉。
《唐永傳》:永性清廉,妻子不免饑寒,世以此稱之。
《唐瑾傳》:謹振恤宗族,所留子孫者并硗确之地,朝野以此稱之。
《張烈傳》:烈遇儉歲,為粥以飼饑人,鄉黨以此稱之。
《顔之推傳》:好飲酒,多狂縱,時論以此少之。
《李業興傳》:性躁隘,無儒者之風,時人以此惡之。
《柳昂傳》:昂謙虛自處,未嘗驕物,時論以此重之。
《豆盧甯傳》:甯未有子,養弟之子績為嗣,已而生子贊,或請以贊為嗣,甯曰:“兄弟之子,猶子也。
”仍以績嗣,時人以此多之。
《陸通傳》:通雖處機密,愈自恭謹,周文以此重之。
《楊ɡ傳》:ɡ軍敗,遂就擄,以求苟免,時論以此鄙之。
《趙肅傳》:肅廉慎自居,不營産業,時人以此稱之。
《李彥傳》:彥好施愛士,時論以此稱之。
《宋懔傳》:懔博學有才,口未嘗譽人,朋友以此少之。
《辛術傳》:術得法書名畫,以遺貴要,物議此少之。
《襄城景王傳》:襄城頗引文藝之士,當時以此稱之。
《段孝言傳》:孝言招緻名士,美景良辰,未嘗虛棄,時論複以此多之。
《邢晏傳》:晏為其兄弟之子皆乞官,而己子未從宦,時人以此多之。
此《北史》之複句也。
雖卷帙繁多,自不能無重疊,然亦何至累百其詞,略無變換?觀《史記》、《漢書》随筆成文,不拘一格,才分之相越,固不可道裡計矣。
○《南史》叙事失檢處《南史》叙事亦多失檢處。
如《江┙傳》既雲明帝輔改,┙每說以君臣大義,是┙不欲明帝之篡矣。
下又雲明帝胛上有赤痣,是日月相,常秘而不宣,┙勸出以示人,是┙又助逆之首也。
《庾域傳》既雲域在巴西,魏軍圍之,域固守糧盡,将士皆草食土矣。
下又雲魏軍退,域上表赈貸,不待诏辄開倉。
夫既有倉,則草食土時何以不濟饑軍?若謂無诏不敢開,則兵退後又何以不待诏而辄開也?《蕭摩诃傳》:賀若弼濟江,摩诃請于陳後主出兵逆戰,後主不許。
及弼至,摩诃請乘其未列擊之,後主又不許。
及将戰,後主謂曰:“公可為我一決。
”摩诃曰:“從來行陣,為國為身,今日之事,兼為妻子。
”是摩诃之矢志決戰可見矣。
及下雲後主通于摩诃之妻,故摩诃雖領勁兵八千,初無戰意。
後摩诃被擒,又請于弼曰:“今為囚虜,命在斯須,願一見舊主,死無所恨。
”弼許之,乃入見後主,俯伏流涕。
由前而觀,摩诃請戰之意甚堅,何至臨陣中變?由後而觀,既以後主通其妻而無戰志,何又戀戀于後主而涕泣求見乎?蓋延壽好奇,凡有所聞事迹,皆欲胪列傳中,遂不覺拉雜如此也。
《章昭達傳》既雲昭達出征,廚傳飲食并同群下,士以此附之,是昭達能與士卒同甘苦矣。
下又雲昭達出征,每飲食必盛設女妓,音律姿容,皆極其妙,雖臨敵弗之廢也,豈妓樂佐食能盡供一軍耶?《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