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九

關燈
令,特以心意為将軍者,真知其要也。

    景雲之書《将箴》,殆有旨焉。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将箴。

     釋貫休 釋貫休字德隐,姓姜,婺州蘭溪人。

    七歲出家,日誦書每過千字,不複遺忘。

    工為歌詩,多警句,脍炙人口。

    以至丹青之習,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羅漢,筆法略無蹈襲世俗筆墨畦畛。

    中寫己狀,眉目亦非人間所有近似者。

    天複中人蜀,往益州東禅院,賜号禅月。

    作字尤奇崛,至草書益勝,嶄峻之狀,可以想見其人。

    喜書《千文》,世多傳其本,雖不可以比迹智永,要自不凡。

    有歌詩千馀首号《禅月集》行于世。

    今禦府所藏八: 草書:常侍帖,千文六。

     行書:夢遊仙詩。

     釋夢龜 釋夢龜,莫知其系。

    天複中寓東林寺,作颠草奇怪百出。

    雖未可語驚蛇飛鳥之迅,而筆力道勁,亦自是一門之學。

    唐興,士夫習尚字學,此外惟釋子多喜之,而釋子者又往往喜作草字,其故何耶?以智永、懷素前為之倡,名蓋流輩,聳動當世,則後生晚學瞠若光塵者,不啻膻蟻之慕。

    于是其徒亦有駁駿欲度不可得而掩者,如夢龜其人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十: 白蓮歌,粉團山水歌,梁園吟,襄陽曲,重陽詩, 謝馬鞭詩,寄新羅劍帖,臨張颠千文,千文二。

     釋文楚 釋文楚,失其系。

    性樂岑寂,惟喜作草書,學智永法,颠沛造次不忘于懷。

    久而擺脫舊習,一有自得之趣。

    在元和間,所書《千文》,落筆輕清,無一點俗氣,飄飄若飛雲之映素月,一見使人泠然有物外之興,豈其書足以洗人之心如是耶?至若亞栖、晉光之徒,成以恢詭谲怪相誘誇,而文楚獨以清約自成一家。

    昔劉泾嘗作《書诂》,以懷素比玉,警光比珠,高閑比金,貫休比玻璃,亞栖比水晶。

    世以為善取況者。

    恨泾不見文楚,故未有定論。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千文。

     杜荀鶴 五代杜荀鶴,池州人,官至翰林學士。

    善作詩,辭句切理,有“舉鞭揮柳色,随手失蟬聲”之句,為時所稱。

    然尤工草字,而無末俗之氣。

    且書學之廢,莫甚于五代。

    篆籀之輩不可得見矣,得見兩漢之典刑斯可矣;兩漢之法又不可得見矣,得見晉唐之遺風斯可矣。

    觀荀鶴之書,雖未能跨越前古,筆力遒健,猶有晉唐之遺風。

    然其書名頗播于流俗,故其字亦為可重。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雲扃帖。

     薛存貴,史失其傳,考其字畫,定非凡陋人也。

    然喜作草書,頗有晉宋問風度。

    所書雖出于一手,而變态百出,或妍或醜,其溫潤足繩墨處,便類獻之字學;而剛勁乏妩媚處,則李煜金錯刀書之俦侶也。

    昔人學書未必不盡工,而罪在胸次。

    如存貴,端是學者之書,蓋不必工字而字自應佳耳。

    今禦府所藏草書五: 應舉帖,西征帖,秋熟帖,到城帖,到任帖。

     楊凝式 楊凝式,華陰人也,形貌寝倪,然精神矍然,要大于身。

    善文詞,出于輩右。

    唐昭宗時初登進士第,終唐之世為秘書郎,直史館。

    仕梁至考功員外郎,曆後唐至兵部侍郎,于晉以太子少保分司西洛,至漢遷太子少師,至周遷太子太保。

    自晉迄周,朝廷皆以元老大臣優禮之。

    喜作字,尤工颠草。

    居洛下十年,凡琳宮、佛祠牆壁間,題紀殆遍。

    然揮灑之際,縱放不羁,或有狂者之目。

    歐陽修嘗跋其字,以謂自唐道衰,四海困于兵戈,及我宋興,天下複歸于治,蓋百有五十馀年,五代之間有一楊凝式,建隆已後有一李建中,而書名皆為一時之絕。

    後之議者,又以謂唐末五代文章卑污,字畫随之。

    若李建中書,猶有五代以來衰亂之氣;而凝式筆迹獨為雄強,與顔真卿書相上下,自是當時翰墨中豪傑。

    蓋昔之名世之書,惟二王而已,後人仿之莫得其點畫。

    凝式稽究其學,遂能超逸如此。

    則知作字非小道,而凝式所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