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八

關燈
草書六 唐裴行儉字守約,绛州聞喜人,官至禮部尚書、檢校右衛大将軍,複為金牙道大總管,卒贈幽州刺史,谥曰獻。

    行儉善用兵,大将軍蘇定方一見奇之,盡畀之以術。

    麟德二年,擢安西都督,西域諸國多慕義歸附。

    召為司文少卿,遷吏部,與李欽兀、馬載同典選,有能名,時号裴馬。

    工草隸,以書名家。

    高宗嘗以絹素诏寫《文選》,書奏,極嘉賞,因厚賜赉以獎之。

    行儉每自許:“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辄書,不擇筆墨而妍捷者,馀與虞世南耳”所撰《選譜草字體》數萬言,後之學者往往宗之。

    然書帖罕傳,蓋行儉以用兵有功唐室,提孤軍深入萬裡,兵不血刃而叛黨禽夷,自是以功掩其它能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千文。

     賀知章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擢第後複登超拔群類科。

    天姿夷曠,談論警發,能文善草隸,當世稱重。

    恐不能遽取,每于燕閑遊息之所,具筆研佳紙候之。

    偶意有惬适,不複較其高下,揮毫落紙,才數十字,已為人藏去,傳以為寶。

    晚節尤放誕,自号四明狂客。

    脫落簪绂之累,嬉戲裡巷間,與物無忤。

    每醉必作為文詞,初不經意,卒然便就,行草相間,時及于怪逸,尤見真率。

    往往自以為奇,使醒而複書,未必爾也。

    書時惟問紙有幾幅,或日十幅則詞随十幅盡,或日二十幅則随二十幅意乃止。

    然多多益辦,不見筆力之衰。

    忽有佳處,人渭其機會 與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

    蓋胸中所養不凡,源深流長,自然之道。

    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上章乞為道士,從之。

    又賜鑒湖數頃為放生池,以越州所居為千秋觀。

    既辭,明皇作序,太子以下拜辭,百僚飲餞,賦詩叙别。

    時官為秘書外監,後贈兵部尚書。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十有二: 孝經二,洛陽賦上下二,胡桃帖,上日等帖二, 千文五内一軸不完。

     徐峤之 徐峤之字惟嶽,會稽人也。

    嘗曆趙、沼州刺史,不載于史,而附見于朱長文《墨池編》。

    峤之平時耿耿有高節,如狄仁傺、姚崇交辟皆不就,張易之勢傾當世,而敢以語摧之,終能左右張柬之等扶中宗複唐室。

    自晦不伐,故人莫之知也。

    作字名播于時,正書道媚有楷法。

    今傳于世者草字而已,評其字謂如回鸾顧鵲之勢,識者不以為過。

    初峤之父師道已精于書,峤之複以善書稱,且以法授其子浩,故浩書又傑然為一家法。

    自師道至浩蓋三世矣,是亦熟于翰墨之場者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天童經。

     張旭 張旭,蘇州人,官至長史。

    初為尉,時有老人持牒求判,信宿又來,颠怒而責之。

    老人日:“愛公墨妙欲家藏,無他也。

    ”老人因複出其父書,旭視之,天下奇筆也,自是盡其法。

    旭喜酒,叫呼狂走方落筆。

    一日酒酣,以發濡墨作大字,既醒視之,自以為神,不可複得。

    嘗言擔夫争道,又聞鼓吹而知筆意,及觀公孫大娘舞劍,然後得其神。

    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書又複不減草字之妙。

    其草字雖奇怪百出,而其源流無一點不該規矩者。

    或謂張颠不颠者是也。

    後之論書,凡歐、虞、褚、薛皆有異論,至旭獨無所短者。

    故有唐名卿傳其法者,惟顔真卿雲。

    今禦府所藏草書二十有四: 奇怪書,醉墨書,孔君帖,皇甫帖,大弟帖,諸舍帖,久不得書帖,德信帖,定行帖,自覺帖,平安帖,承告帖,洛陽帖,永嘉帖,清鑒等帖,缣素帖,華陽帖,大草帖,春草帖,秋深帖,王粲評詩,長安帖,酒蚣帖,千文。

     孫過庭 孫過庭字虔禮,陳留人,官至率府錄事參軍。

    好古博雅,工文辭,得名翰墨間,作草書咄咄逼羲獻。

    尤妙于用筆,俊拔剛斷,出于天材,非功用積習所至。

    善臨模,往往真赝不能辨。

    文皇嘗謂過庭小字書亂二王,蓋其似真可知也。

    作《運筆論》,字逾數千,妙有作字之旨,學者宗以為法。

    然落筆喜急速,議者病之,要是其自得趣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三: 書譜序上下二,千文。

     周曩 周巍,不知何許人也,天成問作牧泌陽,一世以翰墨稱。

    喜懷素書,心慕手追,作草字得師法。

    有《贈懷素草書歌》者,囊親筆之,故字畫尤加奇崛。

    當時如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