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甚鮮,如蕭幹得子雲之法,證之父景曆亦以善隸書稱于世。
及觀證《讀經帖》草書,筆力遒勁,頗合規矩,豈非箕裘之習欤!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讀經帖。
陸繕 陸繕字士編,吳郡人也。
父佳,在梁為禦史中丞,繕以世胄補官至中書侍郎。
陳有天下,錄用舊臣,累遷至左仆射,谥日安。
繕儀表秀穎,周旋中規,步趨可法,當時東宮暨諸王鹹取則焉。
其作字,故亦象其為人之可喜也。
大抵人心不同,書亦如之。
顔真卿之筆,凜然如社稷臣;虞世南之筆,卓乎如廊廟之器;以至王僧虔之字若王謝家子弟:是豈獨由外人之學?其性以成之也,固有自矣。
觀繕草字風度,亦可以見其人物之飄逸雲。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稽古帖。
毛喜 毛喜(一作熹)字伯武,荥陽陽武人也,官至侍中。
喜少好學師古,雅為高祖所知。
及鎮京口,命喜與高宗俱往江陵。
仍敕高宗日:“汝至西朝,可咨禀毛喜。
”至高宗初為骠騎将軍,仍以喜為府咨議參軍,領中記室。
府中文翰,皆喜詞也。
喜于翰墨間尤得名。
善草隸,落筆峻激,略無滞思,其奔放超絕處,論者以比平郊逸骥,晚景飛隼。
其亦善取況者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從軍帖。
江總 江總字總持,濟陽考城人,官至尚書令。
總七歲而孤,依外氏吳平光侯蕭勵家,而勵尤所鐘愛。
嘗謂總日:“爾操行殊異,神采英拔,後之知名,當出吾右。
”及長,果好學,能屬文,作行草為時獨步,以詞翰兼妙得名。
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焉。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馀姚帖。
鄭佃 鄭佃,失其世系,官至東宮洗馬。
幼通經史,尤善草字,深慕鐘王之法而得其旨。
觀其用筆,俯仰屈折,而筋力有馀。
蓋論書者以謂豐力多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而佃亦頗知其要處也。
又如佃意喜用秃筆,豈其鋒藏韻古而至是耶,抑又出其一時之意耶?嘗聞漢蕭何用秃筆書為時所重,王僧虔用之而風韻不減,是亦得之于心者。
佃固不擇紙筆皆得如意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民務帖。
陳逵 陳逵,無傳于史,其書不多見。
作行草古而腴,肥而不剩肉。
雖未足以追配昔人,要之蓋嘗論學,又複不惡,亦自可珍。
至于草字,則飄發不滞,稍有羲獻之風。
蓋亦非規矩形容王氏者,至其合處,乃有一斑,雖欲勿取,其可舍諸?雖然于衆人則有馀,于作者則不足,故其書名獨不赫然與前人争長,宜哉!今禦府所藏二: 草書:歲終帖。
行書:明願帖。
釋智永 隋釋智永,會稽人也,晉右将軍王羲之之裔。
學書以羲之為師法,筆力縱橫,真草兼備,綽有祖風。
初勵志書劄,起樓于所居之側,因自誓日:“書不成不下此樓。
”後果大進,為一時推重。
而求其書者,缣素箋紙,堆案盈幾,先後積壓,塵為之生。
又戶外之屦常滿,賓客造請,門閥穿穴,以鐵固其限,故人号日鐵門限。
所用筆,退即投大甕中,歲久辄貯數甕,自為銘以瘗之。
當是時,詩人有以筆冢對墨池者。
嘗作《成心頌》以示字法,又作真、草書《幹文》傳于世,學者率模仿焉。
今禦府所藏二十有三: 草書:常侍帖,故舊帖,至通法師帖,春雨帖, 千文七,臨王羲之言宴帖。
真草:月儀,月儀獻歲帖,千文七,小字千文。
及觀證《讀經帖》草書,筆力遒勁,頗合規矩,豈非箕裘之習欤!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讀經帖。
陸繕 陸繕字士編,吳郡人也。
父佳,在梁為禦史中丞,繕以世胄補官至中書侍郎。
陳有天下,錄用舊臣,累遷至左仆射,谥日安。
繕儀表秀穎,周旋中規,步趨可法,當時東宮暨諸王鹹取則焉。
其作字,故亦象其為人之可喜也。
大抵人心不同,書亦如之。
顔真卿之筆,凜然如社稷臣;虞世南之筆,卓乎如廊廟之器;以至王僧虔之字若王謝家子弟:是豈獨由外人之學?其性以成之也,固有自矣。
觀繕草字風度,亦可以見其人物之飄逸雲。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稽古帖。
毛喜 毛喜(一作熹)字伯武,荥陽陽武人也,官至侍中。
喜少好學師古,雅為高祖所知。
及鎮京口,命喜與高宗俱往江陵。
仍敕高宗日:“汝至西朝,可咨禀毛喜。
”至高宗初為骠騎将軍,仍以喜為府咨議參軍,領中記室。
府中文翰,皆喜詞也。
喜于翰墨間尤得名。
善草隸,落筆峻激,略無滞思,其奔放超絕處,論者以比平郊逸骥,晚景飛隼。
其亦善取況者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從軍帖。
江總 江總字總持,濟陽考城人,官至尚書令。
總七歲而孤,依外氏吳平光侯蕭勵家,而勵尤所鐘愛。
嘗謂總日:“爾操行殊異,神采英拔,後之知名,當出吾右。
”及長,果好學,能屬文,作行草為時獨步,以詞翰兼妙得名。
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焉。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馀姚帖。
鄭佃 鄭佃,失其世系,官至東宮洗馬。
幼通經史,尤善草字,深慕鐘王之法而得其旨。
觀其用筆,俯仰屈折,而筋力有馀。
蓋論書者以謂豐力多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而佃亦頗知其要處也。
又如佃意喜用秃筆,豈其鋒藏韻古而至是耶,抑又出其一時之意耶?嘗聞漢蕭何用秃筆書為時所重,王僧虔用之而風韻不減,是亦得之于心者。
佃固不擇紙筆皆得如意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民務帖。
陳逵 陳逵,無傳于史,其書不多見。
作行草古而腴,肥而不剩肉。
雖未足以追配昔人,要之蓋嘗論學,又複不惡,亦自可珍。
至于草字,則飄發不滞,稍有羲獻之風。
蓋亦非規矩形容王氏者,至其合處,乃有一斑,雖欲勿取,其可舍諸?雖然于衆人則有馀,于作者則不足,故其書名獨不赫然與前人争長,宜哉!今禦府所藏二: 草書:歲終帖。
行書:明願帖。
釋智永 隋釋智永,會稽人也,晉右将軍王羲之之裔。
學書以羲之為師法,筆力縱橫,真草兼備,綽有祖風。
初勵志書劄,起樓于所居之側,因自誓日:“書不成不下此樓。
”後果大進,為一時推重。
而求其書者,缣素箋紙,堆案盈幾,先後積壓,塵為之生。
又戶外之屦常滿,賓客造請,門閥穿穴,以鐵固其限,故人号日鐵門限。
所用筆,退即投大甕中,歲久辄貯數甕,自為銘以瘗之。
當是時,詩人有以筆冢對墨池者。
嘗作《成心頌》以示字法,又作真、草書《幹文》傳于世,學者率模仿焉。
今禦府所藏二十有三: 草書:常侍帖,故舊帖,至通法師帖,春雨帖, 千文七,臨王羲之言宴帖。
真草:月儀,月儀獻歲帖,千文七,小字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