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草書四
王獻之
晉王獻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也,官至中書令。
清峻有美譽,而高邁不羁,雖閑居終日,容止無倦色,風流醞藉為一時之冠。
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談鄙事,獨獻之寡默,頗事名理。
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安日“小者佳”,且謂“吉人之辭寡,小者其得之”。
蓋獻之七八歲時固自不凡,方學書次,羲之密從其後掣其筆不得,于是知獻之他日當有大名,後其學果與羲之相後先。
嘗書壁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為能。
桓溫命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駁椁牛甚妙。
初謝安請為長史,太元中新起太極殿,安欲得獻之書榜而不敢遽言,乃語韋仲将題淩雲台事。
獻之知其旨,乃正色日:“仲将魏之大臣,甯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長。
”安遂已。
其為當時器重若此。
獻之初娶郗昙女,離婚後尚新安愍公主,無子,唯一女,後立為安僖皇後,後亦善書。
初羲之與郗昙論婚書雲:“獻之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
”則知羲之深自許可,非徒語也。
嘗書《樂毅論》一篇與獻之學,後題雲“賜官奴”,即獻之小字。
獻之所以盡得羲之用筆之妙,論者以謂如丹穴鳳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于神智。
而王僧虔乃日:“羲之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獻之遠不及父,而媚趣過之。
”然僧虔之論,特是“春秋責備之法”也。
獻之自謂年二十四遊名山間,有授其五百七十九字者,初得此書日習之,未經一周,形容仿佛。
又嘗書南郊祭闆,字畫入木七分。
然語類不經,故學者不傳。
獻之雖以隸稱,而草書所得特為多焉。
今禦府所藏八十九: 草書:洛神賦,侍中帖,馬侍禦帖,裴員外帖,裴九帖,崔十九帖,二妹帖,從子帖,左髀帖,腎氣丸帖,服油得力帖,鐵石帖,八月帖,十二月帖,秋冷帖,秦中帖,東陽帖二,東縣帖,丹陽帖,南陽帖,江州帖,廣州帖二,東山帖,下山帖,灞亭帖,慰意帖,轉勝帖,奉别帖,晚際帖,知汝帖,久達帖,皆佳帖,當語帖,潛處帖,來遲帖,勝長帖,前書帖,晝夜帖,安石帖,慶等帖,數日帖,遠書帖,二告帖,事後帖,西問帖,複面帖,法順帖,相送帖,處分帖,奉書帖,欲發帖。
章草:七月帖,跨州帖,量力帖。
正書:洛神賦不完,丙舍帖。
行書:黃門帖,李參軍帖,仲宗帖,薦王德祖帖,府君帖,阿姑帖,阿姨帖,賢弟帖,緻奴帖,外甥帖,吾賢帖,諸舍帖,舍内帖,東園帖,鴨頭丸帖,地黃湯帖,都邑帖,鄱陽帖,山陰帖,安西帖,吳興帖,冠軍帖二,鵝群帖,進退帖,體中帖,授衣帖,思戀帖,如意帖,古詩帖二。
詹思遠 詹思遠,史亡其系。
作章草字肥,整整斜斜,直有晉人風度。
世之論字者多病肥瘦,而不知肥之病在于剩肉,瘦之病在于露骨。
肥不剩肉,瘦不露骨,則于佳處自初不相妨也。
若以俗子為之,則肥亦;病,瘦亦病,此深不知書者。
所以昔人于師資形容之際,或得其骨,或得其肉,不聞偏勝者良有以耳。
如思遠者,字雖肥而氣古,書雖章而法完,一所謂得肉而善學者也。
雖然語古,作者亦幾何哉!今禦府所藏章草一: 清佳帖。
王昙首 宋王昙首,琅邪臨沂人,官至侍中。
平時沈毅雍容,喜愠不見于色,人謂有宰相器。
兄弟分
清峻有美譽,而高邁不羁,雖閑居終日,容止無倦色,風流醞藉為一時之冠。
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談鄙事,獨獻之寡默,頗事名理。
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安日“小者佳”,且謂“吉人之辭寡,小者其得之”。
蓋獻之七八歲時固自不凡,方學書次,羲之密從其後掣其筆不得,于是知獻之他日當有大名,後其學果與羲之相後先。
嘗書壁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為能。
桓溫命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駁椁牛甚妙。
初謝安請為長史,太元中新起太極殿,安欲得獻之書榜而不敢遽言,乃語韋仲将題淩雲台事。
獻之知其旨,乃正色日:“仲将魏之大臣,甯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長。
”安遂已。
其為當時器重若此。
獻之初娶郗昙女,離婚後尚新安愍公主,無子,唯一女,後立為安僖皇後,後亦善書。
初羲之與郗昙論婚書雲:“獻之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
”則知羲之深自許可,非徒語也。
嘗書《樂毅論》一篇與獻之學,後題雲“賜官奴”,即獻之小字。
獻之所以盡得羲之用筆之妙,論者以謂如丹穴鳳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于神智。
而王僧虔乃日:“羲之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獻之遠不及父,而媚趣過之。
”然僧虔之論,特是“春秋責備之法”也。
獻之自謂年二十四遊名山間,有授其五百七十九字者,初得此書日習之,未經一周,形容仿佛。
又嘗書南郊祭闆,字畫入木七分。
然語類不經,故學者不傳。
獻之雖以隸稱,而草書所得特為多焉。
今禦府所藏八十九: 草書:洛神賦,侍中帖,馬侍禦帖,裴員外帖,裴九帖,崔十九帖,二妹帖,從子帖,左髀帖,腎氣丸帖,服油得力帖,鐵石帖,八月帖,十二月帖,秋冷帖,秦中帖,東陽帖二,東縣帖,丹陽帖,南陽帖,江州帖,廣州帖二,東山帖,下山帖,灞亭帖,慰意帖,轉勝帖,奉别帖,晚際帖,知汝帖,久達帖,皆佳帖,當語帖,潛處帖,來遲帖,勝長帖,前書帖,晝夜帖,安石帖,慶等帖,數日帖,遠書帖,二告帖,事後帖,西問帖,複面帖,法順帖,相送帖,處分帖,奉書帖,欲發帖。
章草:七月帖,跨州帖,量力帖。
正書:洛神賦不完,丙舍帖。
行書:黃門帖,李參軍帖,仲宗帖,薦王德祖帖,府君帖,阿姑帖,阿姨帖,賢弟帖,緻奴帖,外甥帖,吾賢帖,諸舍帖,舍内帖,東園帖,鴨頭丸帖,地黃湯帖,都邑帖,鄱陽帖,山陰帖,安西帖,吳興帖,冠軍帖二,鵝群帖,進退帖,體中帖,授衣帖,思戀帖,如意帖,古詩帖二。
詹思遠 詹思遠,史亡其系。
作章草字肥,整整斜斜,直有晉人風度。
世之論字者多病肥瘦,而不知肥之病在于剩肉,瘦之病在于露骨。
肥不剩肉,瘦不露骨,則于佳處自初不相妨也。
若以俗子為之,則肥亦;病,瘦亦病,此深不知書者。
所以昔人于師資形容之際,或得其骨,或得其肉,不聞偏勝者良有以耳。
如思遠者,字雖肥而氣古,書雖章而法完,一所謂得肉而善學者也。
雖然語古,作者亦幾何哉!今禦府所藏章草一: 清佳帖。
王昙首 宋王昙首,琅邪臨沂人,官至侍中。
平時沈毅雍容,喜愠不見于色,人謂有宰相器。
兄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