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草書叙論
篆隸之作古矣,至漢章帝時乃變而為草。
騷駁至兩晉,王氏羲獻父子遂進于妙。
漢如蔡邕,亦一時号為子墨卿也。
稽考古今法書,而獨以草書為秦苦篆隸之難不能投速,故作草書。
是不知杜度倡之于漢,而張芝、皇象皆卓卓表見于時,崔瑗、崔星、羅晖、趙襲各以草書得名,世号章草。
至張伯英出,遂複脫落前習,以成今草。
且草之所自,議者紛如,或以為稿草之草,或以為草行之草,或以為赴急之書,或以為草昧之作。
然作謂之草則非正使,孔子所謂“為命禅谌草創之”是也。
若楚懷王使屈原造憲令,草稿未成,上官見欲奪之。
董仲舒欲言災異,草稿未成,主父偃竊而奏之。
今猶以起草為稿者,其近之也。
世遂以草書為一家。
故自漢晉宋以還,以草書得名者為多。
姑以流傳于今者,凡得六十五人,以其世次之,漢得張芝,蜀得諸葛亮,晉得張華、郗惰、王謝子弟輩十九人,宋得謝靈運、羊欣,齊得劉珉,梁得沈約輩三人,陳得江總輩九人,隋得釋智永,唐得張颠、釋懷素、亞栖輩二十人,五代得杜苟鶴、楊凝式輩三人,本朝得錢傲、米芾、蔡襄、杜衍等輩。
且不得人人而自舉,特取其尤異者姑表其略。
自馀如仲翼之流,以草書自名,格律凡下,承襲晚唐所謂院體者,此其黜之。
草書一章草附 張芝 漢張芝字伯英,敦煌人也。
趣造高尚,學古不群,朝廷以有道征,不起,故時稱張有道。
初師崔瑗、杜度作章草,遂擅出藍之譽。
後乃脫落舊習,創立規範。
未嘗少去筆硯,家有衣帛,必先書而後練,臨池作字,池水盡黑。
每作楷字,則日“匆匆不暇草書”。
其精勤如此,故于草書尤工。
世所寶藏,寸紙不棄,韋仲将渭之草聖。
其筆力飛動,神變無極,幾與造化者為友。
方時趙襲、羅晖亦以書稱,頗自矜持。
芝嘗自謂“上比雀、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馀”,人以為至論。
世謂芝書如漢武帝愛道,憑虛欲仙;或以似春虹飲澗,落霞浮浦,其知言哉!今禦府所藏二: 草書:冠軍帖。
章草:消息帖。
曹植 魏曹植字子建,沛國人。
魏太祖季子,封陳王,谥曰思。
早慧強記,累數十萬言不忘。
甫十歲,屬文若素構。
太祖疑其假手于人,植請面試,已而從膝下登銅雀,先諸郎賦就,文不加點。
太祖方怊其所得,信由天成,非學可到。
蓋自詩道雲亡,風流掃地,而植以八鬥之才擅天下,遂以辭章為諸儒倡。
特以昆季間無棠棣之美,故終亦嬰患。
七步之作,有感動人語,世為憐之。
至于學術愈工,自是不随世故與之低昂,有卓然而獨存者。
然其胸中磊落發于筆墨間者,固自不惡爾。
觀其以章草書《鹞雀賦》,可以想見其人也。
今禦府所藏章草一: 鹞雀賦。
諸葛亮 蜀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
少孤,依從父玄。
玄卒,躬耕南陽,高卧不仕。
蜀先主三往見,然後起。
先主喜而謂其臣日:“吾之得亮,猶魚之得水也。
”其王霸之略,皆先定于胸中,卒如所期。
嘗自比管仲、樂毅,識者許之。
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迹必珍玩之。
有創物之智出予意匠,為木牛流馬,皆足以驚世絕俗,而八陣圖成得其要。
以是心畫之妙,可以不學而能,蓋緒馀以及于此耳。
仕蜀位至丞相。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遠涉帖。
皇象 吳皇象字休明,廣陵人,官至侍中。
工八分篆草。
初學于杜度,作章草文而不華,質而不野,沉着痛快,世以書聖稱。
論者以象書比龍蠖蟄啟,伸椠腹行,蓋言其蟠屈騰踔,有縱橫自然之妙。
或謂如歌聲繞梁,琴人舍徽,則又見其遺音馀韻,得之于筆墨外也。
象作八分,
騷駁至兩晉,王氏羲獻父子遂進于妙。
漢如蔡邕,亦一時号為子墨卿也。
稽考古今法書,而獨以草書為秦苦篆隸之難不能投速,故作草書。
是不知杜度倡之于漢,而張芝、皇象皆卓卓表見于時,崔瑗、崔星、羅晖、趙襲各以草書得名,世号章草。
至張伯英出,遂複脫落前習,以成今草。
且草之所自,議者紛如,或以為稿草之草,或以為草行之草,或以為赴急之書,或以為草昧之作。
然作謂之草則非正使,孔子所謂“為命禅谌草創之”是也。
若楚懷王使屈原造憲令,草稿未成,上官見欲奪之。
董仲舒欲言災異,草稿未成,主父偃竊而奏之。
今猶以起草為稿者,其近之也。
世遂以草書為一家。
故自漢晉宋以還,以草書得名者為多。
姑以流傳于今者,凡得六十五人,以其世次之,漢得張芝,蜀得諸葛亮,晉得張華、郗惰、王謝子弟輩十九人,宋得謝靈運、羊欣,齊得劉珉,梁得沈約輩三人,陳得江總輩九人,隋得釋智永,唐得張颠、釋懷素、亞栖輩二十人,五代得杜苟鶴、楊凝式輩三人,本朝得錢傲、米芾、蔡襄、杜衍等輩。
且不得人人而自舉,特取其尤異者姑表其略。
自馀如仲翼之流,以草書自名,格律凡下,承襲晚唐所謂院體者,此其黜之。
草書一章草附 張芝 漢張芝字伯英,敦煌人也。
趣造高尚,學古不群,朝廷以有道征,不起,故時稱張有道。
初師崔瑗、杜度作章草,遂擅出藍之譽。
後乃脫落舊習,創立規範。
未嘗少去筆硯,家有衣帛,必先書而後練,臨池作字,池水盡黑。
每作楷字,則日“匆匆不暇草書”。
其精勤如此,故于草書尤工。
世所寶藏,寸紙不棄,韋仲将渭之草聖。
其筆力飛動,神變無極,幾與造化者為友。
方時趙襲、羅晖亦以書稱,頗自矜持。
芝嘗自謂“上比雀、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馀”,人以為至論。
世謂芝書如漢武帝愛道,憑虛欲仙;或以似春虹飲澗,落霞浮浦,其知言哉!今禦府所藏二: 草書:冠軍帖。
章草:消息帖。
曹植 魏曹植字子建,沛國人。
魏太祖季子,封陳王,谥曰思。
早慧強記,累數十萬言不忘。
甫十歲,屬文若素構。
太祖疑其假手于人,植請面試,已而從膝下登銅雀,先諸郎賦就,文不加點。
太祖方怊其所得,信由天成,非學可到。
蓋自詩道雲亡,風流掃地,而植以八鬥之才擅天下,遂以辭章為諸儒倡。
特以昆季間無棠棣之美,故終亦嬰患。
七步之作,有感動人語,世為憐之。
至于學術愈工,自是不随世故與之低昂,有卓然而獨存者。
然其胸中磊落發于筆墨間者,固自不惡爾。
觀其以章草書《鹞雀賦》,可以想見其人也。
今禦府所藏章草一: 鹞雀賦。
諸葛亮 蜀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
少孤,依從父玄。
玄卒,躬耕南陽,高卧不仕。
蜀先主三往見,然後起。
先主喜而謂其臣日:“吾之得亮,猶魚之得水也。
”其王霸之略,皆先定于胸中,卒如所期。
嘗自比管仲、樂毅,識者許之。
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迹必珍玩之。
有創物之智出予意匠,為木牛流馬,皆足以驚世絕俗,而八陣圖成得其要。
以是心畫之妙,可以不學而能,蓋緒馀以及于此耳。
仕蜀位至丞相。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遠涉帖。
皇象 吳皇象字休明,廣陵人,官至侍中。
工八分篆草。
初學于杜度,作章草文而不華,質而不野,沉着痛快,世以書聖稱。
論者以象書比龍蠖蟄啟,伸椠腹行,蓋言其蟠屈騰踔,有縱橫自然之妙。
或謂如歌聲繞梁,琴人舍徽,則又見其遺音馀韻,得之于筆墨外也。
象作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