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行書六
李煜
宋江南僞後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審音律,善書畫。
其作大字,不事筆,卷帛而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複喜作顫掣勢,人又目其狀為金錯刀。
尤喜作行書,落筆瘦硬而風神溢出。
然殊乏姿媚,如窮谷道人,酸寒書生,鹑衣而鸢肩,略無富貴之氣。
要是當我祖宗應運之初,揭雲漢奎壁昭回在上,彼竊據方郡者,皆奄奄無氣,不複英偉,故見于書畫者如此。
方煜歸本朝,我藝祖嘗日:“煜雖有文,隻一翰林學士才耳。
”乃知筆力縱或可尚,方之雄才大略之君,亦幾何哉!今禦府所藏行書二十有四: 行書:淮南子,春草賦,義天秤尺記,浩歌行,克己處分,批元奏狀,禮三寶衆聖賢儀,八師經,宮相詩,李憬草堂等詩,秋高等詩,牡丹等詩,古風詩二,論道帖,招賢詩帖,樂章羅帖,樂府三,臨江山,雜文稿。
正書:金書心經,智藏道師真贊 攣建中 文臣李建中,西洛人,官至殿中丞。
恬于進取,嘗掌西京留守司禦史台,至今謂之李西台。
居洛中,以林泉自娛。
善篆籀、草隸、八分,于真行尤精。
觀其字體,初效王羲之,而氣格不減徐浩。
當時士大夫得其筆迹,莫不争藏以為楷法。
作科鬥書郭忠恕《汗簡集》以獻,頗見褒美。
處士唐異善書,世稱其與建中相為左右,論書者以為尚有五代衰陋之氣,蓋以其作字淳厚不飄逸緻然。
今禦府所藏行書四: 千題詩,雪花詩,韓見素緻仕等詩,畫屏等詩。
蘇舜欽 文臣蘇舜欽字子美,其先世居蜀,後為開封人官至大理評事。
少以蔭補從仕,已而中第,用範仲淹薦為集賢校理。
貌奇偉,工文章,曆官有氅聲?雖居下僚,而慷慨喜言事,一時名卿喜與之塑。
苎衍以女妻之,人謂冰清玉潤。
作字沉着,而精神充實。
尤工行草,評書之流謂人妙品。
當時殘章片簡傳播吞下,美其文翰者,有“花發上林,月混淮水”之語。
兄舜元,善篆隸,亦工草字,書名與舜欽相先後,蓋是下筆處同一關紐也。
今禦府所藏書五: 行書:吳中詩草,遊山草,學館卧病等詩,夢歸等詩。
草書:雉帶箭等詩。
舒王王安石字介甫,本撫州人,後居金陵。
退相日,官特進荊國公。
既殁,谥曰文,追封舒王。
神考朝聖賢相遇,千載一時,其功業昭昭,簡冊具載。
當時安石慨然以真儒之道為倡于天下後世,盂自比于孟轲,其視揚雄、翰愈為不足道。
暮年歸老金陵,浮沉漁樵間,跨驢挾冊往來北山下,道傍醉尉雖誰何不複介意。
作小詩如壯歲語,出奇淩轹,脫去流俗,學者編為《北山詩》。
平生視富貴真如浮雲,不溺于财利聲色,信宗公偉人也。
凡佳字,率多淡墨疾書,初未嘗略經意,惟達其辭而已。
然而使積學者盡力莫能到,豈其胸次有大過人者,故筆端造次便見不凡。
而評其書者,謂得晉宋人用筆法,美而不天饒,秀而不枯瘁,自是一世翰墨之英雄。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集句詩筆。
蔡京 太師蔡京字符長,莆田人也。
早有時譽,擢進士甲科。
博通經史,揮灑篇翰,手不停綴。
美風姿,器量宏遠。
為郎日,谒大丞相王畦,矽指其坐雲:“公異日當居此,宜自愛重。
”繼膺顯用,入處要近,出典大藩。
自擢翰林承旨,前後三入相位,寅亮燮理,秉國之鈞,實維阿衡,民所瞻仰。
至于決大事建大議,人所不能措意者,笑談之間,恢恢乎其有馀矣⑨。
乃時丕承祗載,紹述先烈,于志無不繼,于事無不述。
緝既墜之典,複甚盛之舉,奠九鼎,建明堂,制禮作樂,興賢舉能,其以輔于一人而國事大定者,其力焉。
眷神考勵精求治之初,起王安石相與圖回至治,煥乎成一王法,休功盛烈,布在天下_其眷遇之隆,前無拟倫。
屬嗣初以還。
賴子良弼
其作大字,不事筆,卷帛而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複喜作顫掣勢,人又目其狀為金錯刀。
尤喜作行書,落筆瘦硬而風神溢出。
然殊乏姿媚,如窮谷道人,酸寒書生,鹑衣而鸢肩,略無富貴之氣。
要是當我祖宗應運之初,揭雲漢奎壁昭回在上,彼竊據方郡者,皆奄奄無氣,不複英偉,故見于書畫者如此。
方煜歸本朝,我藝祖嘗日:“煜雖有文,隻一翰林學士才耳。
”乃知筆力縱或可尚,方之雄才大略之君,亦幾何哉!今禦府所藏行書二十有四: 行書:淮南子,春草賦,義天秤尺記,浩歌行,克己處分,批元奏狀,禮三寶衆聖賢儀,八師經,宮相詩,李憬草堂等詩,秋高等詩,牡丹等詩,古風詩二,論道帖,招賢詩帖,樂章羅帖,樂府三,臨江山,雜文稿。
正書:金書心經,智藏道師真贊 攣建中 文臣李建中,西洛人,官至殿中丞。
恬于進取,嘗掌西京留守司禦史台,至今謂之李西台。
居洛中,以林泉自娛。
善篆籀、草隸、八分,于真行尤精。
觀其字體,初效王羲之,而氣格不減徐浩。
當時士大夫得其筆迹,莫不争藏以為楷法。
作科鬥書郭忠恕《汗簡集》以獻,頗見褒美。
處士唐異善書,世稱其與建中相為左右,論書者以為尚有五代衰陋之氣,蓋以其作字淳厚不飄逸緻然。
今禦府所藏行書四: 千題詩,雪花詩,韓見素緻仕等詩,畫屏等詩。
蘇舜欽 文臣蘇舜欽字子美,其先世居蜀,後為開封人官至大理評事。
少以蔭補從仕,已而中第,用範仲淹薦為集賢校理。
貌奇偉,工文章,曆官有氅聲?雖居下僚,而慷慨喜言事,一時名卿喜與之塑。
苎衍以女妻之,人謂冰清玉潤。
作字沉着,而精神充實。
尤工行草,評書之流謂人妙品。
當時殘章片簡傳播吞下,美其文翰者,有“花發上林,月混淮水”之語。
兄舜元,善篆隸,亦工草字,書名與舜欽相先後,蓋是下筆處同一關紐也。
今禦府所藏書五: 行書:吳中詩草,遊山草,學館卧病等詩,夢歸等詩。
草書:雉帶箭等詩。
舒王王安石字介甫,本撫州人,後居金陵。
退相日,官特進荊國公。
既殁,谥曰文,追封舒王。
神考朝聖賢相遇,千載一時,其功業昭昭,簡冊具載。
當時安石慨然以真儒之道為倡于天下後世,盂自比于孟轲,其視揚雄、翰愈為不足道。
暮年歸老金陵,浮沉漁樵間,跨驢挾冊往來北山下,道傍醉尉雖誰何不複介意。
作小詩如壯歲語,出奇淩轹,脫去流俗,學者編為《北山詩》。
平生視富貴真如浮雲,不溺于财利聲色,信宗公偉人也。
凡佳字,率多淡墨疾書,初未嘗略經意,惟達其辭而已。
然而使積學者盡力莫能到,豈其胸次有大過人者,故筆端造次便見不凡。
而評其書者,謂得晉宋人用筆法,美而不天饒,秀而不枯瘁,自是一世翰墨之英雄。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集句詩筆。
蔡京 太師蔡京字符長,莆田人也。
早有時譽,擢進士甲科。
博通經史,揮灑篇翰,手不停綴。
美風姿,器量宏遠。
為郎日,谒大丞相王畦,矽指其坐雲:“公異日當居此,宜自愛重。
”繼膺顯用,入處要近,出典大藩。
自擢翰林承旨,前後三入相位,寅亮燮理,秉國之鈞,實維阿衡,民所瞻仰。
至于決大事建大議,人所不能措意者,笑談之間,恢恢乎其有馀矣⑨。
乃時丕承祗載,紹述先烈,于志無不繼,于事無不述。
緝既墜之典,複甚盛之舉,奠九鼎,建明堂,制禮作樂,興賢舉能,其以輔于一人而國事大定者,其力焉。
眷神考勵精求治之初,起王安石相與圖回至治,煥乎成一王法,休功盛烈,布在天下_其眷遇之隆,前無拟倫。
屬嗣初以還。
賴子良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