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祗循先志,以克用人,故于眷倚比隆神考之于安石罔敢後焉。
于是二十年間天下無事,無一夫一物不被其澤,雖兒童走卒皆知其所以為太平宰相。
頃解機務,自朝廷至于遐陬異域,微而闾巷田畝間莫不惜其去。
故盛德至善,民至于今懷之。
喜為文詞,作詩敏妙,得杜甫句律;制诰表章,用事詳明,器體高妙。
于應制之際,揮翰勤敏,文不加點,若夙構者,未嘗起稿。
然性尤嗜書,有臨池之風。
初類沈傳師,久之深得羲之筆意,自名一家。
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
正書如冠劍大臣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
大字冠絕古今,鮮有俦匹。
本朝題榜不可勝計,作龜山二字,盤結壯重,筆力遒勁,巍巍若巨鳌之載昆侖,翩翩如大鵬之翻溟海,識與不識,見者莫不聳動,斯一時之壯觀也。
大抵學者用筆有法,自占秘之,必口口親授,非人不傳。
由唐以來學者相宗,方造其妙,至五季失其所傳,遂有衰陋之氣。
京從兄襄深悟厥旨,其書為本朝第一。
而京獨神會心契,得之于心,應之于手,可與方駕。
議者謂飄逸過之,至于斷紙馀墨,人争寶焉。
喜寫纨扇,得音不減王羲之之六角葵扇也。
其為世之所重如此。
所得惟行書為多。
今禦府所藏七十有七: 行書:禦制詩并和,禦制明節皇後傳,觀明節皇後像詩,奉安明節皇後詩,劉貴妃制,劉賢妃制,劉淑妃制,明達墓志文,宣和殿召輔臣記,瓊蘭殿壁山後記,瑤林殿雙竹後記,澄漪殿觀蓮記。
玉宇洞後記,延福宮題名記,題澄莊等詩,回溪泛舟題名記,留題倆雲軒,萬年橋題名記,萬歲山記,遊艮嶽祝壽詩,遊艮嶽詩,艮嶽嚷嚷亭題記,題绛霄樓詩,蕭閑館題名,撷芳園記,芳華館賞花詩,定鼎記額,梅竹雪雁詩二,繁杏水禽詩二,閱駁射序上下二,觀碑記,題葉露降詩,再降甘露記,錫宴書題二,對屬,題神霄宮詩,聽降題名,步虛詩,太清樂,玉扶步虛詞,柳真人步虛詞,蓬萊仙步虛詞,大仙留題詩,大仙詩曲,春宮詩二,雪詩二,魏将軍歌,飲中八仙歌二,歌元豐,元豐行,骢馬行二,古柏行二,丹青引三,送孔巢父詩二,送西京提刑詩二,曹霸畫馬詩二,洗兵馬詩三,壺春堂觀禦題賞花詩,謝賜承平殿曲宴記表,宣和殿東閣屏山後記。
正書:千文。
蔡卞 文臣蔡卞字符度,莆田人也。
少與其兄京遊太學,馳聲一時。
同年及進士第,王安石見而奇之,妻以女,使從己學。
得安石學術議論為多,自以王氏學擅一時,時流歸之。
自少喜學書,初為顔行,筆勢飄逸,但圓熟未至,故圭角稍鳝,其後自成一家。
亦長于大字,厚重結密,如其為人。
初安石鎮金陵,作《精義堂記》,令卞書以進,由是神考知其明。
自爾進用,多文字職,至晚年高位猶不倦書寫。
稍親厚者必自書簡牍,筆墨亦稍變,殊不類往時也。
然多喜作行書字。
今禦府所藏行書六: 進神驗記,清淨經,莊子刻意篇,杜甫骢馬行,千文二。
劉正夫 文臣劉正夫字德初,三衢人也。
少有文行,鄉裡畏服,及居太學,俊名籍甚,後登進士第,知名四方。
既被名擢立胡,謇謇有大臣節。
方時紹述熙豐,正左右輔佐一德之初,而正夫以精忠相與圖回至治,其所以持盈守成,而熙豐之盛德美意燦然一新,正夫其有力焉。
方且登庸,不期月間得疾,卒不即用。
天下士夫皆為之嗟惜。
閱歲以疾不起,訃聞,帝震悼,為之辍朝。
正夫平日喜書學,多作行法,好與人論字。
嘗謂字美觀則不古,初見之則使人至愛,次見之則得其不到古人處,三見之則偏傍點畫不合古者,曆曆在眼矣。
字不美觀者必古,初見之則不甚愛,再見之則得其到古人處,三見之則偏傍點畫亦曆曆在眼矣。
故觀今之字如觀文繡,觀古人字如觀
于是二十年間天下無事,無一夫一物不被其澤,雖兒童走卒皆知其所以為太平宰相。
頃解機務,自朝廷至于遐陬異域,微而闾巷田畝間莫不惜其去。
故盛德至善,民至于今懷之。
喜為文詞,作詩敏妙,得杜甫句律;制诰表章,用事詳明,器體高妙。
于應制之際,揮翰勤敏,文不加點,若夙構者,未嘗起稿。
然性尤嗜書,有臨池之風。
初類沈傳師,久之深得羲之筆意,自名一家。
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
正書如冠劍大臣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
大字冠絕古今,鮮有俦匹。
本朝題榜不可勝計,作龜山二字,盤結壯重,筆力遒勁,巍巍若巨鳌之載昆侖,翩翩如大鵬之翻溟海,識與不識,見者莫不聳動,斯一時之壯觀也。
大抵學者用筆有法,自占秘之,必口口親授,非人不傳。
由唐以來學者相宗,方造其妙,至五季失其所傳,遂有衰陋之氣。
京從兄襄深悟厥旨,其書為本朝第一。
而京獨神會心契,得之于心,應之于手,可與方駕。
議者謂飄逸過之,至于斷紙馀墨,人争寶焉。
喜寫纨扇,得音不減王羲之之六角葵扇也。
其為世之所重如此。
所得惟行書為多。
今禦府所藏七十有七: 行書:禦制詩并和,禦制明節皇後傳,觀明節皇後像詩,奉安明節皇後詩,劉貴妃制,劉賢妃制,劉淑妃制,明達墓志文,宣和殿召輔臣記,瓊蘭殿壁山後記,瑤林殿雙竹後記,澄漪殿觀蓮記。
玉宇洞後記,延福宮題名記,題澄莊等詩,回溪泛舟題名記,留題倆雲軒,萬年橋題名記,萬歲山記,遊艮嶽祝壽詩,遊艮嶽詩,艮嶽嚷嚷亭題記,題绛霄樓詩,蕭閑館題名,撷芳園記,芳華館賞花詩,定鼎記額,梅竹雪雁詩二,繁杏水禽詩二,閱駁射序上下二,觀碑記,題葉露降詩,再降甘露記,錫宴書題二,對屬,題神霄宮詩,聽降題名,步虛詩,太清樂,玉扶步虛詞,柳真人步虛詞,蓬萊仙步虛詞,大仙留題詩,大仙詩曲,春宮詩二,雪詩二,魏将軍歌,飲中八仙歌二,歌元豐,元豐行,骢馬行二,古柏行二,丹青引三,送孔巢父詩二,送西京提刑詩二,曹霸畫馬詩二,洗兵馬詩三,壺春堂觀禦題賞花詩,謝賜承平殿曲宴記表,宣和殿東閣屏山後記。
正書:千文。
蔡卞 文臣蔡卞字符度,莆田人也。
少與其兄京遊太學,馳聲一時。
同年及進士第,王安石見而奇之,妻以女,使從己學。
得安石學術議論為多,自以王氏學擅一時,時流歸之。
自少喜學書,初為顔行,筆勢飄逸,但圓熟未至,故圭角稍鳝,其後自成一家。
亦長于大字,厚重結密,如其為人。
初安石鎮金陵,作《精義堂記》,令卞書以進,由是神考知其明。
自爾進用,多文字職,至晚年高位猶不倦書寫。
稍親厚者必自書簡牍,筆墨亦稍變,殊不類往時也。
然多喜作行書字。
今禦府所藏行書六: 進神驗記,清淨經,莊子刻意篇,杜甫骢馬行,千文二。
劉正夫 文臣劉正夫字德初,三衢人也。
少有文行,鄉裡畏服,及居太學,俊名籍甚,後登進士第,知名四方。
既被名擢立胡,謇謇有大臣節。
方時紹述熙豐,正左右輔佐一德之初,而正夫以精忠相與圖回至治,其所以持盈守成,而熙豐之盛德美意燦然一新,正夫其有力焉。
方且登庸,不期月間得疾,卒不即用。
天下士夫皆為之嗟惜。
閱歲以疾不起,訃聞,帝震悼,為之辍朝。
正夫平日喜書學,多作行法,好與人論字。
嘗謂字美觀則不古,初見之則使人至愛,次見之則得其不到古人處,三見之則偏傍點畫不合古者,曆曆在眼矣。
字不美觀者必古,初見之則不甚愛,再見之則得其到古人處,三見之則偏傍點畫亦曆曆在眼矣。
故觀今之字如觀文繡,觀古人字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