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二

關燈
鐘鼎。

    學古人字期于必到,若至妙處如會于道,則無愧于古矣。

    人以為知言。

    然平生不泥于此,亦不求人知。

    所書字間有被旨承命為碑刻,以是傳于世者絕少。

    晚年間作逸字,獨藏于家。

    官至少宰,贈太師,谥文憲。

    今禦府所藏行書二: 宣召記,泛舟題名。

     來蒂 文臣米芾字符章,初居太原,後為襄陽人,官至禮部員外郎。

    博聞尚古,不喜社舉學。

    性好潔,世号水淫。

    違世宜俗,每與物杵,人又名巅。

    善屬文,作韻語不蹈襲一字。

    崇甯間,四方承平,百揆時序,典章禮樂燦然一新,獨以書畫未有傑然超出前古者。

    獨膺簡在,遂除書畫兩學士,頗厭士論。

    芾亦欣然就職,自以為己任。

    又诏作《黃庭小楷千文》以進,旋加褒美。

    大抵書效羲之,詩追李白,篆宗史籀,隸法師宜官。

    晚年出入規矩,深得意外之旨。

    自謂‘‘善書者隻得一筆,我獨有四面”。

    識者然之。

    方芾書時,其寸紙數字人争售之以為珍玩,至于請求碑榜而戶外之屦常滿。

    家藏古帖由晉已來者甚富,乃名其所藏為寶晉齋。

    好事簪纓之流,出其所有奇字,以求跋語增重其書。

    而芾或喜之,即為作古紙臨仿,便與真者無辨。

    兼喜作畫,嘗為《楚山清曉圖》,曾非俗師所能到也。

    當時名世之流評其人物,以謂文則清雄絕俗,氣則邁往淩雲,字則超妙入神。

    人以知言。

    仍偉岸不羁,口無俗語,颀然束帶一古君子。

    故贈其詩者,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

    ’’也。

    然異議者,謂其字神鋒太峻,有如強弩射三二蔔墾,又如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

    其為論或如此。

    且類多行書,世亦罕及。

    有《山林集》一百卷藏予家。

    今禦府所藏行書二: 千文二。

     岑宗旦 内臣岑宗旦字子文,開封人。

    慶曆初以父遺表通籍壁門。

    然趣尚高遠,不為苟合取容于世,年十匕棄官遊東南山水間,不複事事。

    至和中仁祖錄功臣之世,複官之,凡曆七任,至元豐初,又以尋醫自請。

    方神考為之時,王中正以才敏侍上,嘗岸之于朝,宗旦恥折腰強顔奔走于貴公子之前,乃暫應召旨,卒不從仕,故自壯年遂拂衣有歸與之志。

    于是終九品官而無複遺恨,世頗高之。

    暮年一無嗜好,如道人衲子,寄傲親朋間,優遊卒歲,略不為身後計,得酒辄醉酣,長哦揮灑,以為真樂。

    其作詩以意為主,不在镌琢語言而已,故若渾金璞玉,見者知貴。

    嘗賦《聽琴》詩,其略雲:“琴中太古意,方外無為心;彈之道頗散,不彈理彌深;所以陶元亮,何須弦上音。

    ”其它皆類此。

    又嘗取古之善書者自漢迄唐,凡十有一人為論,以評其書日:“張芝如班輸構堂凹,不可增減。

    鐘繇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

    語其衆妙足以争造化者,羲之也;較其父風但恨乏天機者,獻之也。

    世南潛心羲之,蓋若顔子之亞聖;徐浩比肩儒雅,有類仲由之勇态&infin。

    歐陽詢得其正,故如廟堂衣冠,不失動靜;柳公權得其勁,故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

    懷素之閑逸,故如翩翩真仙;真卿之淳謹,故厚重如周勃。

    至如李邕,則舉動不離規矩,而有虧适變之道焉。

    ”此皆其自得于心,積學于外,而其吐論所以不愧古人者與!然宗旦作字,尤善行書,如銀鈎虿尾,脫去妩媚,規模點畫,當是蘇舜欽之亞,顧筆力亦窮于此矣。

    當時既有書名,人亦愛重,字畫一出,偶得之者争相賈售。

    治平中,英宗嘗遣使谕旨,令書十扇以進。

    宗旦即自為詩十篇上之,英祖為之嘉賞。

    平時廪賜雖厚,而周給貧匮,随手散去。

    方其治時,以所藏書千馀卷及别業僦缗,往歸侄孫筌家,以就侍養。

    而筌能以事父之禮事之,故得優遊自适,不複以死生窮達為念。

    年逾七十,神明不衰,及其委蛇,裕如也。

    今禦:府所藏行書四: 太上道德經,曉賦,書評,崔白江湖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