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亦自雄逸,遂與蔡邕後先。
然人材固有分量,當時以象書為章草入神,八分入妙,篆入能,其亦善品藻者也。
今禦府所藏章草書一: 急就章。
張華 晉張華字茂先,範陽方城人也。
父乎,魏漁陽太守,平沒,華猶少。
其後孤貧無以為生,牧羊以資衣食,雖自晦田畝問,不為人所知。
有識之士見華者已奇之。
其後學業詞藻日以富麗,陰陽、圖緯、方技之書無不該通,時人莫測也。
而阮籍見之歎曰:“王佐才也。
”由是名著。
為本郡太守所薦,始登仕版,至晉為黃門侍郎。
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内若指諸掌。
作字尤工草書,不在模仿,其規矩氣度似其人物。
見索靖,遂雅相厚善,深與結納。
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應對如流。
又畫地成圖,率有次第,如在目中,至聽者忘疲,觀者駭矚。
其心匠如是。
妙處自與神會,宜種種絕人。
沒後家無馀資,所存惟文史。
史氏言華嘗遷徙,遣車三十乘所載者也。
今禦府所藏二: 草書:得書帖。
行書:聞時帖。
杜預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也。
漢杜度六世孫,初尚文帝妹高陸公主,起家拜尚書郎。
預博學多通,明于治忽,朝野稱美,号為武庫,言其無所不有也。
後遷鎮南将軍,以恺悌為政,民心歸之,故又稱為杜父。
而預好《左傳》,自言以傳成癖。
祖畿,魏尚書仆射;父恕,幽州刺史。
父祖三世善行草,皆以書馳名,而預聞譽尤着。
蓋預以功名顯,雖持節總戎,而身不跨馬,射不穿劄,每出師遣将,必在将帥之列,以是于翰墨間特見推重焉。
世嘗稱預德不可企及,功或庶幾。
故平吳之後,勒功于二石,一置岘山之上,一投漢水之淵。
是知陵谷有遷,而不知石有時而磨滅也,豈不惑哉!觀其好名如此,宜于遊藝末習亦冀垂久。
太康中自渚宮還襄陽,将畢舊業。
因求古史策書及汲冢文。
雖修《春秋》學,然于字所得亦多矣。
其作草書尤有筆力,當時士大夫以家世比衛瑾父子。
預殁,追贈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成。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十一月帖。
衛恒 衛恒字巨山,河東人也。
官至黃門侍郎。
博雅不凡,作四體書,日草、日章草、日隸、日散隸。
然見于世者多其草字,論者以謂如插花美人,舞笑鑒台,是其便娟有馀,而剛健非所長也。
父瑾亦以能書名世,嘗謂“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
弟宣善篆及草,名與父兄後先。
宣弟庭亦工草,恒之子仲寶、叔寶俱有能書名。
家學相傳,四世不墜,盛哉!遂與王謝家遺風馀習相季孟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往來帖。
王渾 王渾字符戎,太原晉陽人也。
佐武帝官至尚書左仆射,事君立朝有巨臣節,而所曆之職每以最聞。
初,武帝議伐吳,诏渾于秣陵典領軍政。
至王破吳擒皓,乃有不平之色,奏渚不受節度,士論以此少之。
及居宰輔,聲望日減,《詩》所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者也。
然而平吳之力,亦與漕略相上下。
晉室是依于渾為多,班班史冊蓋不沒其實矣。
其作草字,蓋是平日偶爾紀事,初非經心,然如風吹水自然成文者,其人本不凡耳。
有子濟,遂以書名,良有源派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近見帖。
王戎 王戎字浚沖,琅邪臨沂人也,官止司徒。
戎幼而穎悟,神彩秀發。
是時阮籍已齒高,喜與為忘年友,每為竹林之遊,謂其父渾日:“浚沖清賞,非卿倫也。
”裴楷見而奇之日:“戎眼爛爛如岩下電。
”其少成如此。
善吐辭,作草字得崔、杜法,妙鑒者多所稱賞。
自是所造淵深,一出便在人上。
字畫之工特遊戲耳。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忻慰帖
然人材固有分量,當時以象書為章草入神,八分入妙,篆入能,其亦善品藻者也。
今禦府所藏章草書一: 急就章。
張華 晉張華字茂先,範陽方城人也。
父乎,魏漁陽太守,平沒,華猶少。
其後孤貧無以為生,牧羊以資衣食,雖自晦田畝問,不為人所知。
有識之士見華者已奇之。
其後學業詞藻日以富麗,陰陽、圖緯、方技之書無不該通,時人莫測也。
而阮籍見之歎曰:“王佐才也。
”由是名著。
為本郡太守所薦,始登仕版,至晉為黃門侍郎。
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内若指諸掌。
作字尤工草書,不在模仿,其規矩氣度似其人物。
見索靖,遂雅相厚善,深與結納。
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應對如流。
又畫地成圖,率有次第,如在目中,至聽者忘疲,觀者駭矚。
其心匠如是。
妙處自與神會,宜種種絕人。
沒後家無馀資,所存惟文史。
史氏言華嘗遷徙,遣車三十乘所載者也。
今禦府所藏二: 草書:得書帖。
行書:聞時帖。
杜預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也。
漢杜度六世孫,初尚文帝妹高陸公主,起家拜尚書郎。
預博學多通,明于治忽,朝野稱美,号為武庫,言其無所不有也。
後遷鎮南将軍,以恺悌為政,民心歸之,故又稱為杜父。
而預好《左傳》,自言以傳成癖。
祖畿,魏尚書仆射;父恕,幽州刺史。
父祖三世善行草,皆以書馳名,而預聞譽尤着。
蓋預以功名顯,雖持節總戎,而身不跨馬,射不穿劄,每出師遣将,必在将帥之列,以是于翰墨間特見推重焉。
世嘗稱預德不可企及,功或庶幾。
故平吳之後,勒功于二石,一置岘山之上,一投漢水之淵。
是知陵谷有遷,而不知石有時而磨滅也,豈不惑哉!觀其好名如此,宜于遊藝末習亦冀垂久。
太康中自渚宮還襄陽,将畢舊業。
因求古史策書及汲冢文。
雖修《春秋》學,然于字所得亦多矣。
其作草書尤有筆力,當時士大夫以家世比衛瑾父子。
預殁,追贈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成。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十一月帖。
衛恒 衛恒字巨山,河東人也。
官至黃門侍郎。
博雅不凡,作四體書,日草、日章草、日隸、日散隸。
然見于世者多其草字,論者以謂如插花美人,舞笑鑒台,是其便娟有馀,而剛健非所長也。
父瑾亦以能書名世,嘗謂“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
弟宣善篆及草,名與父兄後先。
宣弟庭亦工草,恒之子仲寶、叔寶俱有能書名。
家學相傳,四世不墜,盛哉!遂與王謝家遺風馀習相季孟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往來帖。
王渾 王渾字符戎,太原晉陽人也。
佐武帝官至尚書左仆射,事君立朝有巨臣節,而所曆之職每以最聞。
初,武帝議伐吳,诏渾于秣陵典領軍政。
至王破吳擒皓,乃有不平之色,奏渚不受節度,士論以此少之。
及居宰輔,聲望日減,《詩》所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者也。
然而平吳之力,亦與漕略相上下。
晉室是依于渾為多,班班史冊蓋不沒其實矣。
其作草字,蓋是平日偶爾紀事,初非經心,然如風吹水自然成文者,其人本不凡耳。
有子濟,遂以書名,良有源派也。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近見帖。
王戎 王戎字浚沖,琅邪臨沂人也,官止司徒。
戎幼而穎悟,神彩秀發。
是時阮籍已齒高,喜與為忘年友,每為竹林之遊,謂其父渾日:“浚沖清賞,非卿倫也。
”裴楷見而奇之日:“戎眼爛爛如岩下電。
”其少成如此。
善吐辭,作草字得崔、杜法,妙鑒者多所稱賞。
自是所造淵深,一出便在人上。
字畫之工特遊戲耳。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忻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