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器具
關燈
小
中
大
人實不重此,五金、牙、玉、水晶、木、石皆可為之,惟陶印則斷不可用,即官、哥、冬青等窯,皆非雅器也。
古金、鍍金、細錯金銀、商金、青綠、金玉、瑪瑙等印,篆刻精古,鈕式奇巧者,皆當多蓄,以供賞鑒。
印池以官、哥窯方者為貴,定窯及八角、倭角者次之,青花白地、有蓋、長樣俱俗。
近做周身連蓋滾螭白玉印池,雖工緻絕倫,然不入品。
所見有三代玉方池,内外土鏽血浸,不知何用,今以為印池,甚古,然不宜日用,僅可備文具一種。
圖書匣以豆瓣楠、赤水、椤為之,方樣套蓋,不則退光素漆者亦可用,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鑲嵌古玉,及毛竹、攢竹者,俱不雅觀。
文具 文具雖時尚,然出古名匠手,亦有絕佳者。
以豆瓣楠、瘿木及赤水椤為雅,他如紫檀、花梨等木,皆俗。
三格一替,替中置小端硯一,筆觇一,書冊一,小硯山一,宣德墨一,倭漆墨匣一。
首格置玉秘閣一,古玉或銅鎮紙一,賓鐵古刀大小各一,古玉柄棕帚一,筆船一,高麗筆二枝。
次格古銅水盂一,糊鬥、蠟鬥各一,古銅水杓一,青綠鎏金小洗一。
下格稍高,置小宣銅彜爐一,宋剔合一,倭漆小撞、白定或五色定小合各一,矮小花尊或小觯一,圖書匣一,中藏古玉印池、古玉印、鎏金印絕佳者數方,倭漆小梳匣一,中置玳瑁小梳及古玉盤匜等器,古犀玉小杯二,他如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賞。
梳具 以瘿木為之,或日本所制,其纏絲、竹絲、螺钿、雕漆、紫檀等,俱不可用。
中置玳瑁梳、玉剔帚、玉缸、玉合之類,即非秦、漢間物,亦以稍舊者為佳。
若使新俗諸式闌入,便非韻士所宜用也。
海論 銅玉雕刻 窯器 三代秦漢人制玉,古雅不凡,即如子母螭、卧蠶紋、雙鈎碾法,宛轉流動,細入毫發,涉世既久,土鏽血侵最多,惟翡翠色、水銀色,為銅侵者,特一二見耳。
玉以紅如雞冠者為最,黃如蒸栗、白如截肪者次之。
黑如點漆、青如新柳、綠如鋪絨者又次之。
今所尚翠色,通明如水晶者,古人号為碧,非玉也。
玉器中圭璧最貴,鼎、彜、觚、尊、杯注、環玦次之,鈎束、鎮紙、玉璏、充耳、剛卯、瑱珈、珌琫、印章之類又次之,琴劍觹佩、扇墜又次之。
銅器:鼎、彜、觚、尊、敦、鬲最貴,匜、卣、罍、觯次之,簠簋、鐘注、歃血盆、奁花囊之屬又次之。
三代之辨,商則質素無文,周則雕篆細密,夏則嵌金、銀,細巧如發,款識少者一二字,多則二三十字,其或二三百字者,定周末先秦時器。
篆文:夏用鳥迹,商用蟲魚,周用大篆,秦以大小篆,漢以小篆。
三代用陰款,秦漢用陽款,間有凹入者,或用刀刻如镌碑,亦有無款者,蓋民間之器,無功可紀,不可遽謂非古也。
有謂銅氣入土久,土氣濕蒸,郁而成青,入水久,水氣鹵浸,潤而成綠,然亦不盡然,第銅氣清瑩不雜,易發青綠耳。
銅色:褐色不如朱砂,朱砂不如綠,綠不如青,青不如水銀,水銀不如黑漆,黑漆最易僞造,餘謂必以青綠為上。
僞造有冷沖者,有屑湊者,有燒斑者,皆易辨也。
窯器:柴窯最貴,世不一見,聞其制,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未知然否?官、哥、汝窯以粉青色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
紋:取冰裂、鳝血、鐵足為上,梅花片、黑紋次之,細碎紋最下。
官窯隐紋如蟹爪,哥窯隐紋如魚子,定窯以白色而加以泑水如淚痕者佳,紫色黑色俱不貴。
均州窯色如胭脂者為上,青若蔥翠、紫若墨色者次之,雜色者不貴。
龍泉窯甚厚,不易茅蔑,第工匠稍拙,不甚古雅。
宣窯冰裂、鳝血紋者,與官、哥同,隐紋如橘皮、紅花、青花者,俱鮮彩奪目,堆垛可愛。
又有元燒樞府字号,亦有可取。
至于永樂細款青花杯、成化五彩葡萄杯及純白薄如玻璃者,今皆極貴,實不甚雅。
雕刻精妙者,以宋為貴,俗子辄論金銀胎,最為可笑,蓋其妙處在刀法圓熟,藏鋒不露,用朱極鮮,漆堅厚而無敲裂,所刻山水、樓閣、人物、鳥獸,皆俨若圖畫,為佳絕耳。
元時張成、楊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時,國朝果園廠所制,刀法視宋尚隔一籌,然亦精細。
至于雕刻器皿,宋以詹成為首,國朝則夏白眼擅名,宣廟絕賞之。
吳中如賀四、李文甫、陸子岡,皆後來繼出高手,第所刻必以白玉、琥珀、水晶、瑪瑙等為佳器,若一涉竹木,便非所貴。
至于雕刻果核,雖極人工之巧,終是惡道。
古金、鍍金、細錯金銀、商金、青綠、金玉、瑪瑙等印,篆刻精古,鈕式奇巧者,皆當多蓄,以供賞鑒。
印池以官、哥窯方者為貴,定窯及八角、倭角者次之,青花白地、有蓋、長樣俱俗。
近做周身連蓋滾螭白玉印池,雖工緻絕倫,然不入品。
所見有三代玉方池,内外土鏽血浸,不知何用,今以為印池,甚古,然不宜日用,僅可備文具一種。
圖書匣以豆瓣楠、赤水、椤為之,方樣套蓋,不則退光素漆者亦可用,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鑲嵌古玉,及毛竹、攢竹者,俱不雅觀。
文具 文具雖時尚,然出古名匠手,亦有絕佳者。
以豆瓣楠、瘿木及赤水椤為雅,他如紫檀、花梨等木,皆俗。
三格一替,替中置小端硯一,筆觇一,書冊一,小硯山一,宣德墨一,倭漆墨匣一。
首格置玉秘閣一,古玉或銅鎮紙一,賓鐵古刀大小各一,古玉柄棕帚一,筆船一,高麗筆二枝。
次格古銅水盂一,糊鬥、蠟鬥各一,古銅水杓一,青綠鎏金小洗一。
下格稍高,置小宣銅彜爐一,宋剔合一,倭漆小撞、白定或五色定小合各一,矮小花尊或小觯一,圖書匣一,中藏古玉印池、古玉印、鎏金印絕佳者數方,倭漆小梳匣一,中置玳瑁小梳及古玉盤匜等器,古犀玉小杯二,他如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賞。
梳具 以瘿木為之,或日本所制,其纏絲、竹絲、螺钿、雕漆、紫檀等,俱不可用。
中置玳瑁梳、玉剔帚、玉缸、玉合之類,即非秦、漢間物,亦以稍舊者為佳。
若使新俗諸式闌入,便非韻士所宜用也。
海論 銅玉雕刻 窯器 三代秦漢人制玉,古雅不凡,即如子母螭、卧蠶紋、雙鈎碾法,宛轉流動,細入毫發,涉世既久,土鏽血侵最多,惟翡翠色、水銀色,為銅侵者,特一二見耳。
玉以紅如雞冠者為最,黃如蒸栗、白如截肪者次之。
黑如點漆、青如新柳、綠如鋪絨者又次之。
今所尚翠色,通明如水晶者,古人号為碧,非玉也。
玉器中圭璧最貴,鼎、彜、觚、尊、杯注、環玦次之,鈎束、鎮紙、玉璏、充耳、剛卯、瑱珈、珌琫、印章之類又次之,琴劍觹佩、扇墜又次之。
銅器:鼎、彜、觚、尊、敦、鬲最貴,匜、卣、罍、觯次之,簠簋、鐘注、歃血盆、奁花囊之屬又次之。
三代之辨,商則質素無文,周則雕篆細密,夏則嵌金、銀,細巧如發,款識少者一二字,多則二三十字,其或二三百字者,定周末先秦時器。
篆文:夏用鳥迹,商用蟲魚,周用大篆,秦以大小篆,漢以小篆。
三代用陰款,秦漢用陽款,間有凹入者,或用刀刻如镌碑,亦有無款者,蓋民間之器,無功可紀,不可遽謂非古也。
有謂銅氣入土久,土氣濕蒸,郁而成青,入水久,水氣鹵浸,潤而成綠,然亦不盡然,第銅氣清瑩不雜,易發青綠耳。
銅色:褐色不如朱砂,朱砂不如綠,綠不如青,青不如水銀,水銀不如黑漆,黑漆最易僞造,餘謂必以青綠為上。
僞造有冷沖者,有屑湊者,有燒斑者,皆易辨也。
窯器:柴窯最貴,世不一見,聞其制,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未知然否?官、哥、汝窯以粉青色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
紋:取冰裂、鳝血、鐵足為上,梅花片、黑紋次之,細碎紋最下。
官窯隐紋如蟹爪,哥窯隐紋如魚子,定窯以白色而加以泑水如淚痕者佳,紫色黑色俱不貴。
均州窯色如胭脂者為上,青若蔥翠、紫若墨色者次之,雜色者不貴。
龍泉窯甚厚,不易茅蔑,第工匠稍拙,不甚古雅。
宣窯冰裂、鳝血紋者,與官、哥同,隐紋如橘皮、紅花、青花者,俱鮮彩奪目,堆垛可愛。
又有元燒樞府字号,亦有可取。
至于永樂細款青花杯、成化五彩葡萄杯及純白薄如玻璃者,今皆極貴,實不甚雅。
雕刻精妙者,以宋為貴,俗子辄論金銀胎,最為可笑,蓋其妙處在刀法圓熟,藏鋒不露,用朱極鮮,漆堅厚而無敲裂,所刻山水、樓閣、人物、鳥獸,皆俨若圖畫,為佳絕耳。
元時張成、楊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時,國朝果園廠所制,刀法視宋尚隔一籌,然亦精細。
至于雕刻器皿,宋以詹成為首,國朝則夏白眼擅名,宣廟絕賞之。
吳中如賀四、李文甫、陸子岡,皆後來繼出高手,第所刻必以白玉、琥珀、水晶、瑪瑙等為佳器,若一涉竹木,便非所貴。
至于雕刻果核,雖極人工之巧,終是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