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漫抄

關燈
朝廷命二人回話,乃直述所以,其事之醜益暴白矣。

    事下兵部,覆奏解之,有命補外。

    太宰王公恕上章救之,不允,科道複力诤之,乃得調京首領。

     左傳曹人請于晉,晉侯曰:「吾歸而君,則歸曹伯者晉也。

    」胡傅曰:「其言自京師,王命也。

    」則歸晉君而以累乎天王,理固然乎?春秋聖人之筆也,其詞嚴,其義博。

    曹伯之初執也,(「曹伯之初執也」,「曹」字原作「晉」,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書曹伯歸于京師,(「書曹伯歸于京師」,原無「書」字,據明今賢彙說本、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善之也。

    斯時也,天王因其執,聲其罪而讨之,晉雖不臣,其誰不服?以是而号令天下,其為東周乎?緩至一年有奇不決,而後晉得以歸之,則是天王與晉以操縱之權也。

    其曰「歸于京師」,又曰「歸自京師」,若晉之京師矣。

    王之所以不王,臣之所以不臣,一言盡之。

    嗚呼微矣! 世傳毛寶放龜,寶被溺,龜為之渡。

    按寶傳,寶為符堅裨将所逐,溺河死。

    寶先曾畜白龜,後放之河。

    寶溺時,養龜人亦堕水,若履石上。

    既渡,視之,乃向所養龜也,長已五六尺。

    謂寶誤矣。

     桓彜忠于晉室,子溫及孫玄謀篡,(「子溫及孫玄謀篡」,「篡」字原作「纂」,據明今賢彙說本、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史分為兩傳,固當。

    而桓謙、桓振諸人,皆叛賊,不應亦列桓彜傳中。

    (「不應亦列桓彜傳中」,「桓」字原作「沖」,據明今賢彙說本改。

    ) 憲廟時,太監阿醜善诙諧,每于上前作院本(雜劇也,)頗有方朔谲谏之風。

    時汪直用事,勢傾中外。

    醜作醉人酗酒,一人佯曰:「某官至。

    」酗罵如故。

    又曰:「駕至。

    」酗亦如故。

    曰:「汪太監來矣。

    」醉者驚迫帖然。

    傍一人曰:「天子駕至不懼,而懼汪直,何也?」曰:「吾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也。

    」自是直寵漸衰。

    直既去,黨人王越、陳钺尚在,(「黨人王越陳钺尚在」,「越」字原作「钺」,據明今賢彙說本及明史卷三0四宦官傳一改。

    )醜作直持雙斧趨跄而行,或問之,答曰:「吾将兵,惟仗此兩钺耳。

    」問钺何名,曰:「王越、陳钺也。

    」後二人以次坐谪。

    保國公朱永掌十二營,役兵治私第。

    醜作儒士誦詩,因高吟曰:「六千兵散楚歌聲。

    」一人曰:「八千兵散。

    」争之不已。

    徐曰:「爾不知耶?二千在保國公家蓋房。

    」于是憲廟密遣太監尚明察之。

    保國即撤工,賂尚明得止。

    成化末年,刑政頗弛,醜于上前作六部差遣狀,命精擇之。

    既得一人,問其姓名,曰「公論」。

    主者曰:「公論如今無用。

    」次一人,問其姓名,曰「公道」。

    主者曰:「公道亦難行。

    」最後一人曰「胡塗」,主者首肯曰:「胡塗如今盡去得。

    」憲宗微哂而已。

     閣老保定劉公屢為台谏所論,而上寵眷不衰,人因稱為「劉綿花」,謂轉彈轉可用也。

     成化辛醜,宿州奏一婦人自脅下生一男。

    弘治改元戊申,餘按宿,召視之,八歲矣,名佛記兒,是黃醫官之甥。

    先是母娠時,脅腫如癰。

    比就褥,母昏暈不知,比蘇,視脅已平,痏甫合,乃知脅下生也。

    子狀貌頗磊落,鼻上一痣,黑而大。

    餘意此決非聖賢,它日或作一高僧耳,蓋誕之異也。

     子賤墓在壽州南,孫叔敖有祠,亦在安豐塘上。

    (「子賤墓在壽州南孫叔敖有祠亦在安豐塘上」,原脫「南孫叔敖有祠亦在」八字,據明今賢彙說本補。

    ) 虹縣靈璧抵河南,約千餘裡,直河無水,雲是隋炀帝積黍行舟處。

    (「雲是隋炀帝積黍行舟處」,「黍」字原作「水」,據明今賢彙說本、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 靈璧縣北齊眉峯,道傍有石嶙峋,立卧偃側,二十餘裡。

    其色黑潤可愛,土人稱為「活石」。

    問之,曰:「近有人掘歸即死,至今莫敢犯者。

    」蓋亦偶有他傷耳,非石也。

     春秋書鸜鹆來濟,下書昭公出奔。

    宋史宜書杜鵑鳴于天津橋,下即書以王安石為羣牧判官。

     世傳臣見君呼萬歲,自漢武登嵩山,聞山呼萬歲者三,遂為臣祝君故事。

    按優旃傳曰:「秦始皇置酒,有頃,殿上呼萬歲。

    」(「有頃殿上呼萬歲」,原無「頃」字,據明今賢彙說本補。

    )則萬歲之呼,自秦已有之矣,(「自秦已有之矣」,「秦已」原作「亡秦」,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但無山呼字耳。

     永嘉閨婦,以青梅雕剜脫核,镂以花鳥,纖細可愛。

    以手擘之,玲珑如小盒,阖之複為梅,謂之梅籃。

    李太白詩雲:「珍盤薦雕梅。

    」豈即梅籃欤? 南京朝陽門外,天晴微雲,忽雷擊死數人,惟灰燼,乃守蘆席老卒。

    問之人雲,是輩惟務戕忍取良人财物者。

     弘治元年,淮水清。

    舟人曰:「昔黃河自戈河入,今戈水塞矣,故清。

    」三年春,至清河,其流渾,與昔淮水同,而淮水反清,此亦天地河源之一變也,不知有何災祥,漫識之。

     懷遠縣人雲,黃河合淮時,沿河受害者多。

    今雖無水害,則槩縣荒落,居民蕭然矣。

    殆氣候使然。

     山西鐵冶鑄火盆面洗之類,出爐,乘紅刷以膽礬水,作生銅貨之,受欺者多矣。

     成化間,太監王高執守自重,嘗休沐居慶壽寺,時有兵部尚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