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漫抄

關燈
太祖高皇帝生于盱眙縣靈迹鄉土地廟。

    父老相傳雲,生時夜晦,惟廟有火光,明日廟移置東路。

    至今所生地,方圓丈許不生草。

     和州城隍廟額曰:「敕封承天鑒國司民靈護王。

    」問之鄉老雲,太祖渡江,神頗着異,故特賜封号。

    今加封诰,猶存錦幖玉軸,(「猶存錦幖玉軸」,原無「存」字,「玉」字原作「王」,據明今賢彙說本、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改。

    )其文雲:「帝王受天明命,行政教于天下,必有生聖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不言之妙,而人見聞所及者也。

    神司淑慝,為天降祥,亦必受天之命,所謂明有禮樂,幽有鬼神,天理人心,其緻一也。

    朕君四方,雖明智弗類,代天理物之道,實罄于衷,思應天命,此神所鑒而簡在帝心者。

    睠此名城,雄列江右,王師戾止,屢獲成功,非神相之,何以臻此?此必有超出于高城深池之外者。

    (「此必有超出于高城深池之外者」,原無「于」字,據明今賢彙說本、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宜封曰:『承天鑒國司民靈護王』。

    靈則威加于顯著,護則福及于保綏,此固神之德,而亦天之命也。

    司于我民,鑒于我國,享茲明祀,悠久無疆。

    主者施行。

    洪武二年正月日。

    」又頒降神像,聖旨可封雲雲。

    王冕服九旒九章,青衣绯裳,绯蔽膝,绯白大帶,绯襪履。

     太祖初渡江,至采石,駐薛妪家,饑甚,坐谷籠架上,問妪:「此何物?」對曰:「籠床。

    」烹鏾雞為食,問:「何肉?」曰:「镦雞。

    」飯以大麥,曰「仁飯」。

    太祖默喜。

    蓋「龍床」、「登基」、「人犯」,皆吉語也。

    天下既定,召妪賞之,至今有薛家窪雲。

     堯典曰:「象恭滔天。

    」蔡注:「滔天,未詳。

    」按史記作「似恭慢天」,近是。

    蓋史遷去伏生輩未遠,必有所受也。

    諸葛孔明曰:「滔慢則不能研精。

    」蓋滔與慢相通,古有是言也。

     亳縣成湯禱雨台,已淪入于河。

    (湯有天下,而禱雨桑林,不應台猶在亳。

    (「不應台猶在亳」,原無「亳」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殆後人假為耳。

    ) 成化丁未六月渡淮,時河清一月餘,不以為異。

    及經亳及太和渡黃河皆然。

    (「及經亳及太和渡黃河皆然」,「亳」字原作「毫」,據明曆代小史本改。

    )今上之龍飛不偶然也。

     北京功德寺後宮像設工而麗。

    僧雲:正統時,張太後嘗幸此,三宿乃返。

    英廟尚幼,從之遊,宮殿别寝皆具。

    太監王振以為後妃遊幸佛寺,非盛典也,乃密造此佛。

    既成,請英廟進言于太後曰:「母後大德,子無以報,已命裝佛一堂,請緻功德寺後宮,以酬厚恩。

    」太後大喜,許之。

    複命中書舍人寫金字藏經置東西房。

    自是,太後以佛及經在,不可就寝,遂不複出幸。

    當時名臣尚多,而使宦者為此,可歎也。

     弘治戊申二月廿六日,浙東處州景甯縣北屏風山,有白馬成羣,首尾相銜,從牛首山迤逦騰空而去。

    是年,陝西天門開,人馬百萬自下而入。

     成化丙午,嘉興巫者召仙降筆,問時事,以十二辰為詩。

    次年,憲宗厭代。

    詩雲:「勸君莫讀相鼠詩,勸君莫歌飯牛辭。

    騎虎之勢不能下,狡兔三窟将焉之。

    神龍未遇困淺水,虺蛇鳅鳝争雄雌。

    千金駿馬買死骨,神羊觸邪安所施。

    沐猴也作供奉官,鬬雞亦是五百兒。

    吠堯桀犬下陛走,牧豬奴戲令人嗤。

    」 晦翁先生稱陳子昂詩如自然之奇寶,但恨其不精于理,而自托于仙佛。

    然自三百篇後,一變而為離騷,騷有遠遊諸篇,即多仙怪矣。

    再變而為漢賦,則入于誣妄。

    至于魏晉之四言、五言,則皆神僊歡樂之事矣。

    子昂效漢魏而作者,又何怪其托于仙佛也。

     三皇本紀,系小司為撰。

    其稱天皇、地皇、人皇各一萬八千歲,蓋本皇極經世書雲:「一萬八千歲而天開于子,又一萬八千歲而地辟于醜,(「又一萬八千歲而地辟于醜」,「于」字原作「丁」,據明今賢彙說本、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又一萬八千歲而人生于寅。

    」此即三皇之歲數,而本紀乃附會為之耳。

    經世蓋自古相傳之數也。

     瑞安高世則墓有穹碑一通,吳中太湖石所砻,碑陰鋸紋朗朗而欹。

    聞宣德間永嘉黃少保淮葬父,鋸其半為神道碑。

    鋸且盡,高之裔孫某于曰:「相公取之薄矣。

    」黃問故,高曰:「恐後人複欲鋸耳。

    」黃默然。

     浙江錢尚書治第時,多役鄉人,而磚甓亦取給于彼。

    一日有老傭後至,錢責其慢,對曰:「某擔自黃翰林墳,墳遠,故遲耳。

    」錢益怒。

    老傭徐曰:「黃家墳故某所築,其磚亦取自舊冢中,無足怪者。

    」此事與高絕相類,可以為戒也。

     天順間,桂廷珪者,嘗館于錦衣門達家,刻私印曰「錦衣西席」。

    後松陵驿丞甘某,洗馬江朝宗之壻,印曰「翰林東床」。

    一時傳笑,以為的對。

     弘治元年,都禦史馬文升奏令南京科道點閘大小教場操軍,(「點閘大小教場操軍」,「點」字原作「默」,據明紀錄彙編本、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禦史張昺、給事中周纮既往點,(「給事中周纮既往點」,「纮」字原作「弦」,據明紀錄彙編本、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亡伍者十之三。

    主帥成國公朱儀及太監陳祖生、蔣琮恐甚,因摭拾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