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孝子刲股廬墓,女子未出室而以死殉夫者,我朝有例不旌表。
蓋以先王制禮,未聞以毀傷遺體,不居倚廬為孝者。
又未聞室女不奉父母之命,未親迎,未廟見,以死殉未嫁之夫為貞烈者。
是皆過中失正之行,不可以為訓。
我國初正祀典,凡先代忠臣烈士,異代所加贈谥悉革去,止稱當時官爵,蓋時異勢殊,待以不臣之禮也。
我國初,都督府軍數,太仆寺馬數,有禁不許人知。
天下版籍,藏在玄武湖中回洲之上,有禁不許閑人擅過湖。
觀象台在雞鳴山巅,曆代簡儀、渾天儀、璇玑玉衡量天測景諸器皆在焉。
锢以崇墉,有禁不許閑人擅入其門,此皆定鼎金陵之曰,謀國者得請為禁,以杜奸雄窺伺之心,其志念深哉! 蠻夷不和,中國之福也,猶臧獲不和,家主之福也。
蓋蠻夷和則嘯群入寇?而邊陲不靖矣。
臧獲和則相蒙為奸,而家食曰耗矣。
以近時亦不刺吉囊之事觀之可見矣。
古之奸雄,用私智以愚人,皆有所祖。
然自今觀之,隻見其自愚也,豈能愚人哉!向使其能以祖奸雄故智之心,而學于古訓,豈不為良圖哉!是故公孫鞅不許豪傑學《詩》、《書》,李斯祖其智而焚經籍,越王趙陀之葬,靈輀四出,塴無定處,曹操祖其智而設疑冢。
吳用三軍疊出以肆楚,彼進則此退,彼退則此進,使楚疲于奔命。
王樸祖其智坐緻江南之困,魏惠侯選軍中年力極精銳者教之藝,使之重铠習勞,謂之曰武卒,而列國莫強焉。
嶽武穆祖其智以練成背嵬之軍,孟嘗君用雞鳴狗吠之盜,獻裘出關,而脫虎狼之秦。
虞翊祖其智收攻劫竊盜不事作業之徒,以破朝歌之盜。
嗚呼!孰謂豪傑而不師古哉? 先民有言,二教之徒盛,則官失良吏,鄉失良士,蓋傷之也。
我朝近年有例,不許良家子弟出家為缁黃之徒,其辟邪崇正,拔本塞源,真盛典哉!嗚呼!向使徐洪客、張伯雨不峻栖于霞外,支遁惠遠不禅寂于花宮,鹹得與當代清流角逐于丸苑名途,安知其不能翩翩起家哉! 先民有言,有治人無治法。
夫所謂無治法者,豈真無哉!蓋執其法而不能變通之,是謂徒法。
徒法者,有糟粕無神化,其何以行之哉!是故同一兵法也,馬服君用之而立戰功,其子用之以四十萬而敗于長平。
同一青苗法也,荊公躬行于鄞縣而窮民受其福,通行于天下而良民受其殃。
觀人之色,可以知人之心,蓋誠于中者,必形于外。
苟能即外以占中,雖不中不遠矣。
嘗試觀之,其色莊者其心詐,其色媚者其心谄,其色郝郝者其心愧,其色戚戚者其心憂,其色慘慘者其心哀,其色欣欣者其心喜,其色怡怡者其心和,其色悻悻者其心忿,其色拂拂者其心怒,其色奄奄者其心屈,其色訑訑者其心驕,其色不定者其心邪,其色易颦易笑者其心淺,其色黝然不露者其心深,面無人色者其心懼,義形于色者其心直,正色立朝者其心忠,箪食豆羹見于色者其心吝,造次颠沛而色不變者其心有所主。
不甯惟是,又嘗見醫家以色而知人之生死,相家以色而知人之休咎,法家以色而知人之曲直。
噫!色之時義大矣哉。
吳文正公曰:“嘗觀天下之人,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洪者壽,貌之重厚者壽,言之簡默者壽。
”予嘗以此說驗之裡中黃之老良然。
間有不其然者,蓋禀賦氣數之或差殊也。
醫書有曰:“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勞則氣耗,悲則氣銷,喜則氣緩,思者氣結。
”予謂此說吾儒養氣者,亦當知所以平之也。
不然七者之害,豈直趨者、蹶者之能動氣哉? 人身以脾胃為本,然脾胃有好惡焉。
好溫而惡寒,好燥而惡濕,好甘而惡苦,好樂而惡憂,好靜而惡思,好熟而惡生,好潔而惡穢,好軟脆而惡堅,好鮮新而惡陳腐,好精膩而惡粗粝,攝生者能順其所好,違其所惡,則脾胃和平,疾斯寡矣。
或問群居應接人事将同耶異耶?予曰:“無害于義同可也,若苟且而同焉,人将鄙之為鄉願矣。
有害于義異可也,若徼激而異焉,人将忌之為怪物矣。
” 予行役麻城,谒毛鳳崖先生于山中,留宿。
因間請曰:“先生婆娑丘樊,以何事為樂?”鳳崖曰:“某平居恒以禮義灌溉此心,以廉恥潤色此身,以勤儉訓子孫,此外奚所事哉?” 予行役關西,嘗繇漢陰入子午谷,山行崖壁■〈山截〉■〈山上業下〉,林木蓊郁,見水澨二叟策杖行歌,意似逍遙者,乃揖而問之曰:“叟何許人?”對曰:“山中學究也。
”又問何以能自适如此,一叟對曰:“力田收谷,可供饘粥;釀秫為酒,可留親友。
臨野水,看閑雲,世事百不聞。
”一叟對曰:“浚池養魚,灌園藝蔬,教子讀書,不識催租吏,不見縣大夫。
”予乃作而謝曰:“真書,不識催租吏,不見縣大夫。
”予乃作而謝曰:“真太古之民哉!” 正德間,杭州有太守某,初下車,僚佐醵飲具請遊西湖,且言湖中三竺六橋山水之奇,畫船箫鼓清歌妙舞之樂,為南國遊觀之甲。
太守曰:“某往時銜命秦川,曾登西華絕頂,俯瞰層巒疊如列蟻垤,計西湖之山不過如是。
又嘗勾當荊南公事,泛樓船浮洞庭,忽怒風驅濤,撼地刮天,魚龍湧躍樯欹柁折,計西湖之水,不過如是。
至于歌舞之事,素心厭之,況職務填委,莫知頭緒,不能從諸公于邁,敢謝不敏。
”僚佐皆汗顔而退。
自是太守在任三年,而西湖樂事殊不藹藹。
柴桑翁蔔居詩曰:“昔欲居南村,非為蔔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奇文共
蓋以先王制禮,未聞以毀傷遺體,不居倚廬為孝者。
又未聞室女不奉父母之命,未親迎,未廟見,以死殉未嫁之夫為貞烈者。
是皆過中失正之行,不可以為訓。
我國初正祀典,凡先代忠臣烈士,異代所加贈谥悉革去,止稱當時官爵,蓋時異勢殊,待以不臣之禮也。
我國初,都督府軍數,太仆寺馬數,有禁不許人知。
天下版籍,藏在玄武湖中回洲之上,有禁不許閑人擅過湖。
觀象台在雞鳴山巅,曆代簡儀、渾天儀、璇玑玉衡量天測景諸器皆在焉。
锢以崇墉,有禁不許閑人擅入其門,此皆定鼎金陵之曰,謀國者得請為禁,以杜奸雄窺伺之心,其志念深哉! 蠻夷不和,中國之福也,猶臧獲不和,家主之福也。
蓋蠻夷和則嘯群入寇?而邊陲不靖矣。
臧獲和則相蒙為奸,而家食曰耗矣。
以近時亦不刺吉囊之事觀之可見矣。
古之奸雄,用私智以愚人,皆有所祖。
然自今觀之,隻見其自愚也,豈能愚人哉!向使其能以祖奸雄故智之心,而學于古訓,豈不為良圖哉!是故公孫鞅不許豪傑學《詩》、《書》,李斯祖其智而焚經籍,越王趙陀之葬,靈輀四出,塴無定處,曹操祖其智而設疑冢。
吳用三軍疊出以肆楚,彼進則此退,彼退則此進,使楚疲于奔命。
王樸祖其智坐緻江南之困,魏惠侯選軍中年力極精銳者教之藝,使之重铠習勞,謂之曰武卒,而列國莫強焉。
嶽武穆祖其智以練成背嵬之軍,孟嘗君用雞鳴狗吠之盜,獻裘出關,而脫虎狼之秦。
虞翊祖其智收攻劫竊盜不事作業之徒,以破朝歌之盜。
嗚呼!孰謂豪傑而不師古哉? 先民有言,二教之徒盛,則官失良吏,鄉失良士,蓋傷之也。
我朝近年有例,不許良家子弟出家為缁黃之徒,其辟邪崇正,拔本塞源,真盛典哉!嗚呼!向使徐洪客、張伯雨不峻栖于霞外,支遁惠遠不禅寂于花宮,鹹得與當代清流角逐于丸苑名途,安知其不能翩翩起家哉! 先民有言,有治人無治法。
夫所謂無治法者,豈真無哉!蓋執其法而不能變通之,是謂徒法。
徒法者,有糟粕無神化,其何以行之哉!是故同一兵法也,馬服君用之而立戰功,其子用之以四十萬而敗于長平。
同一青苗法也,荊公躬行于鄞縣而窮民受其福,通行于天下而良民受其殃。
觀人之色,可以知人之心,蓋誠于中者,必形于外。
苟能即外以占中,雖不中不遠矣。
嘗試觀之,其色莊者其心詐,其色媚者其心谄,其色郝郝者其心愧,其色戚戚者其心憂,其色慘慘者其心哀,其色欣欣者其心喜,其色怡怡者其心和,其色悻悻者其心忿,其色拂拂者其心怒,其色奄奄者其心屈,其色訑訑者其心驕,其色不定者其心邪,其色易颦易笑者其心淺,其色黝然不露者其心深,面無人色者其心懼,義形于色者其心直,正色立朝者其心忠,箪食豆羹見于色者其心吝,造次颠沛而色不變者其心有所主。
不甯惟是,又嘗見醫家以色而知人之生死,相家以色而知人之休咎,法家以色而知人之曲直。
噫!色之時義大矣哉。
吳文正公曰:“嘗觀天下之人,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洪者壽,貌之重厚者壽,言之簡默者壽。
”予嘗以此說驗之裡中黃之老良然。
間有不其然者,蓋禀賦氣數之或差殊也。
醫書有曰:“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勞則氣耗,悲則氣銷,喜則氣緩,思者氣結。
”予謂此說吾儒養氣者,亦當知所以平之也。
不然七者之害,豈直趨者、蹶者之能動氣哉? 人身以脾胃為本,然脾胃有好惡焉。
好溫而惡寒,好燥而惡濕,好甘而惡苦,好樂而惡憂,好靜而惡思,好熟而惡生,好潔而惡穢,好軟脆而惡堅,好鮮新而惡陳腐,好精膩而惡粗粝,攝生者能順其所好,違其所惡,則脾胃和平,疾斯寡矣。
或問群居應接人事将同耶異耶?予曰:“無害于義同可也,若苟且而同焉,人将鄙之為鄉願矣。
有害于義異可也,若徼激而異焉,人将忌之為怪物矣。
” 予行役麻城,谒毛鳳崖先生于山中,留宿。
因間請曰:“先生婆娑丘樊,以何事為樂?”鳳崖曰:“某平居恒以禮義灌溉此心,以廉恥潤色此身,以勤儉訓子孫,此外奚所事哉?” 予行役關西,嘗繇漢陰入子午谷,山行崖壁■〈山截〉■〈山上業下〉,林木蓊郁,見水澨二叟策杖行歌,意似逍遙者,乃揖而問之曰:“叟何許人?”對曰:“山中學究也。
”又問何以能自适如此,一叟對曰:“力田收谷,可供饘粥;釀秫為酒,可留親友。
臨野水,看閑雲,世事百不聞。
”一叟對曰:“浚池養魚,灌園藝蔬,教子讀書,不識催租吏,不見縣大夫。
”予乃作而謝曰:“真書,不識催租吏,不見縣大夫。
”予乃作而謝曰:“真太古之民哉!” 正德間,杭州有太守某,初下車,僚佐醵飲具請遊西湖,且言湖中三竺六橋山水之奇,畫船箫鼓清歌妙舞之樂,為南國遊觀之甲。
太守曰:“某往時銜命秦川,曾登西華絕頂,俯瞰層巒疊如列蟻垤,計西湖之山不過如是。
又嘗勾當荊南公事,泛樓船浮洞庭,忽怒風驅濤,撼地刮天,魚龍湧躍樯欹柁折,計西湖之水,不過如是。
至于歌舞之事,素心厭之,況職務填委,莫知頭緒,不能從諸公于邁,敢謝不敏。
”僚佐皆汗顔而退。
自是太守在任三年,而西湖樂事殊不藹藹。
柴桑翁蔔居詩曰:“昔欲居南村,非為蔔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奇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