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欣賞,疑義相與析。
”此可見翁擇鄰不苟之意。
其後與于之疏有曰:“鄰靡二仲,豈所謂素心人者,亦不當其心哉!” 古者士大夫閑居,必有高人韻士,與之杖履徜徉于水聲林影之間,尋幽吊古,以暢沖襟。
如杜少陵之于錦裡先生,青蓮居士之于範野人是也。
或有禅客與之爐薰隐幾,散慮忘情,如坡仙之于佛印,涪翁之于黃龍參寥是也。
幸而生于多賢之邦,又有天壽平格之老,為衣冠真率之會,如睢陽香山洛社耆英諸會是也。
嘗觀孝弟之風,敦于貧賤之族,而衰于富貴之家。
蓋貧賤之族,骨肉相愛之情真也;富貴之家,勢利争奪之私勝也。
或問司馬子徽坐忘論,雖祖南華老仙緒餘,其與天下何思何慮之旨将無同乎?予曰:“不同。
聖人所謂何思何慮者,言天下之理皆本于自然,何以思慮為哉?乃若作聖之功,則思慮其本也,故吾夫子終夜以思。
” 又曰慮而後能得,若忘矣。
何以思?何以慮?然則,其二氏之道耶?予曰:“亦非也。
猶龍翁曰:‘萬物芸芸,吾以觀其複,若忘矣何以觀?’雪山頭陀曰:‘諸幻盡滅,覺心不動,若忘矣何以覺?’雖然,忘之一字,以之卻七情之疾實為妙方,是故歐陽文忠公暮年有小疾,不服藥,隻孤坐習忘以卻之。
黃文節公嘗構枯木庵死心寮,以為養疴之所,亦是此意。
” 天地有心乎?予于複卦見之矣,天地有情乎?予于大壯卦見之矣。
天地有好惡乎?予于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見之矣。
嗚呼,天人相與之際微哉! 或問古者臣位而君權可乎?予曰:“此危道也,治亂幾焉,存亡系焉。
國家有此不幸也哉!何者?使居攝其人如伊如周,則黃裳元吉,而臣道有終矣。
使居攝其人如操如懿,則包藏禍心,而殺逆萌芽矣。
” 或問子囊城郢,梁伯溝宮,其自衛之策何如?予曰:“二子之策,雖曰自衛,實自蹙也,獨不思郢可城也?郢之外非楚耶?宮可溝也,宮之外非梁耶?蓋城郢自亡楚也,溝宮自亡梁也,烏在其自衛哉!宋之南也,不此之鑒,惴惴然保長江天塹之險,其後上流失犄角之勢。
外郡撤藩籬之固,卒使賈師憲以十三萬之師潰于江上,而瞎賊更說一句不得哀哉!” 我朝設養濟院,以養民之鳏寡而無告者也。
惠民藥局,以濟疾病之窮者也。
漏澤園,以葬無主之死者也。
課守令,積谷而為殿最以赈兇歲之饑者也。
京師有泰厲王,國有國厲,又有郡厲,有邑厲,有鄉厲,以祀鬼之無所歸者也。
嗚呼,仁哉! 或問方面官,有稱“欽差”不稱“欽差”者,何也?子曰:“國初設官分職,鹹有定額。
往莅職掌者領部檄焉,皆不領敕,不稱‘欽差’。
其後因事繁難,添設職掌,按察司如提學、屯田、兵備、邊備、巡海、撫民之類,察院如清軍、巡茶、巡鹽、巡關之類,都察院如巡撫、巡視、總督河道、總督漕運、提督總制軍務之類,皆領專敕,各于職銜上加‘欽差’二字。
于此以見前項職司俱出自朝廷處分,非吏部專擅也。
” 我朝軍國之需,有額派,有歲派,有坐派。
洪武間,國定制,如夏稅、秋糧、魚課、鹽課、茶課、桑絲藥材之類,皆有定則,此額派也。
宣德以後,如宗室繁衍,加添祿米,增設職司,加添俸糧之類,此歲派也。
又其後也,如營建宮室,買運大木之類,此坐派也。
蓋額派無增損也,歲派有增無損也,坐派有事則派,事竣即停也。
嘉靖癸卯冬,四川藩臬長吏将述職北上,撫台東阜劉公餞之,且告之曰:“來春是黜陟幽明之期,合屬賢否考語,公等幸留念哉!”又言先年曾見監司填考語,隻以“清、慎、勤”三字為淮,綜核名實而殿最之,藹然有愛惜人才之心。
初無求全責備之意,鹹作而謝曰:“謹奉教。
”次年考察邸報至,而各官去留甚惬輿情。
東阜劉公患蜀人之訟獄滋豐也,嘗語憲使王公鴻漸曰:“越訴誣告,律有明條。
告遠年陳事,不幹己事,立案不行,例有明條。
主者施行,能不姑息,則獄之放紛庶其清乎?煩以鄙意達諸監司,自後各道以獄來上者鹹勵精焉。
” 或問王文穆孤注之說何如?予曰:“吾聞君子不以人廢言,陽貨何人?斯為仁不富,為富不仁之言,孟子錄之。
矧孤注之說,譬喻剀切,使其由衷而非貝錦之為,則與老成謀國深國遠慮,其揆一也。
何可廢哉?”初真宗駐跸澶淵也,遣王旦留守東京,旦奏曰:“十曰之内未有捷報當何如?”真宗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
”斯時也,真宗無聊賴甚矣。
蓋旦之慮即孤注之慮也。
厥後劉豫入寇,趙元鎮請高宗親征,喻子才止之曰:“公此舉有萬全之策乎?萬一蹉跌須留後門。
”而元鎮從之,蓋子才之慮亦孤注之慮也。
故曰:“君子不以人廢言。
”嗚呼!孤注一也,以寇準之貶,觀之則為讒言,以靖康之禍驗之則為格言。
或問一統正統,史家編年第一義也。
考之孔門傳授,曾無一言及此何也?予曰:“二統之說,孔門傳授,曾無一言及此何也?予曰:“二統之說,孔門傳授,未嘗言未嘗不言。
蓋未嘗言者二統之名也,未嘗不言者二統之實也。
吾嘗求其實矣。
”孔子曰:“天無二曰,民無二王。
”又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言一統也。
”子思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言一統也。
”梁襄王曰:“天下惡乎定。
”孟子曰:“定于一,言一統也時乎?”不然天地閉塞,而海宇之内,瓜分鼎峙,不知幾人稱帝,幾個稱王,則無統矣。
乃若正統也者,又自
”此可見翁擇鄰不苟之意。
其後與于之疏有曰:“鄰靡二仲,豈所謂素心人者,亦不當其心哉!” 古者士大夫閑居,必有高人韻士,與之杖履徜徉于水聲林影之間,尋幽吊古,以暢沖襟。
如杜少陵之于錦裡先生,青蓮居士之于範野人是也。
或有禅客與之爐薰隐幾,散慮忘情,如坡仙之于佛印,涪翁之于黃龍參寥是也。
幸而生于多賢之邦,又有天壽平格之老,為衣冠真率之會,如睢陽香山洛社耆英諸會是也。
嘗觀孝弟之風,敦于貧賤之族,而衰于富貴之家。
蓋貧賤之族,骨肉相愛之情真也;富貴之家,勢利争奪之私勝也。
或問司馬子徽坐忘論,雖祖南華老仙緒餘,其與天下何思何慮之旨将無同乎?予曰:“不同。
聖人所謂何思何慮者,言天下之理皆本于自然,何以思慮為哉?乃若作聖之功,則思慮其本也,故吾夫子終夜以思。
” 又曰慮而後能得,若忘矣。
何以思?何以慮?然則,其二氏之道耶?予曰:“亦非也。
猶龍翁曰:‘萬物芸芸,吾以觀其複,若忘矣何以觀?’雪山頭陀曰:‘諸幻盡滅,覺心不動,若忘矣何以覺?’雖然,忘之一字,以之卻七情之疾實為妙方,是故歐陽文忠公暮年有小疾,不服藥,隻孤坐習忘以卻之。
黃文節公嘗構枯木庵死心寮,以為養疴之所,亦是此意。
” 天地有心乎?予于複卦見之矣,天地有情乎?予于大壯卦見之矣。
天地有好惡乎?予于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見之矣。
嗚呼,天人相與之際微哉! 或問古者臣位而君權可乎?予曰:“此危道也,治亂幾焉,存亡系焉。
國家有此不幸也哉!何者?使居攝其人如伊如周,則黃裳元吉,而臣道有終矣。
使居攝其人如操如懿,則包藏禍心,而殺逆萌芽矣。
” 或問子囊城郢,梁伯溝宮,其自衛之策何如?予曰:“二子之策,雖曰自衛,實自蹙也,獨不思郢可城也?郢之外非楚耶?宮可溝也,宮之外非梁耶?蓋城郢自亡楚也,溝宮自亡梁也,烏在其自衛哉!宋之南也,不此之鑒,惴惴然保長江天塹之險,其後上流失犄角之勢。
外郡撤藩籬之固,卒使賈師憲以十三萬之師潰于江上,而瞎賊更說一句不得哀哉!” 我朝設養濟院,以養民之鳏寡而無告者也。
惠民藥局,以濟疾病之窮者也。
漏澤園,以葬無主之死者也。
課守令,積谷而為殿最以赈兇歲之饑者也。
京師有泰厲王,國有國厲,又有郡厲,有邑厲,有鄉厲,以祀鬼之無所歸者也。
嗚呼,仁哉! 或問方面官,有稱“欽差”不稱“欽差”者,何也?子曰:“國初設官分職,鹹有定額。
往莅職掌者領部檄焉,皆不領敕,不稱‘欽差’。
其後因事繁難,添設職掌,按察司如提學、屯田、兵備、邊備、巡海、撫民之類,察院如清軍、巡茶、巡鹽、巡關之類,都察院如巡撫、巡視、總督河道、總督漕運、提督總制軍務之類,皆領專敕,各于職銜上加‘欽差’二字。
于此以見前項職司俱出自朝廷處分,非吏部專擅也。
” 我朝軍國之需,有額派,有歲派,有坐派。
洪武間,國定制,如夏稅、秋糧、魚課、鹽課、茶課、桑絲藥材之類,皆有定則,此額派也。
宣德以後,如宗室繁衍,加添祿米,增設職司,加添俸糧之類,此歲派也。
又其後也,如營建宮室,買運大木之類,此坐派也。
蓋額派無增損也,歲派有增無損也,坐派有事則派,事竣即停也。
嘉靖癸卯冬,四川藩臬長吏将述職北上,撫台東阜劉公餞之,且告之曰:“來春是黜陟幽明之期,合屬賢否考語,公等幸留念哉!”又言先年曾見監司填考語,隻以“清、慎、勤”三字為淮,綜核名實而殿最之,藹然有愛惜人才之心。
初無求全責備之意,鹹作而謝曰:“謹奉教。
”次年考察邸報至,而各官去留甚惬輿情。
東阜劉公患蜀人之訟獄滋豐也,嘗語憲使王公鴻漸曰:“越訴誣告,律有明條。
告遠年陳事,不幹己事,立案不行,例有明條。
主者施行,能不姑息,則獄之放紛庶其清乎?煩以鄙意達諸監司,自後各道以獄來上者鹹勵精焉。
” 或問王文穆孤注之說何如?予曰:“吾聞君子不以人廢言,陽貨何人?斯為仁不富,為富不仁之言,孟子錄之。
矧孤注之說,譬喻剀切,使其由衷而非貝錦之為,則與老成謀國深國遠慮,其揆一也。
何可廢哉?”初真宗駐跸澶淵也,遣王旦留守東京,旦奏曰:“十曰之内未有捷報當何如?”真宗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
”斯時也,真宗無聊賴甚矣。
蓋旦之慮即孤注之慮也。
厥後劉豫入寇,趙元鎮請高宗親征,喻子才止之曰:“公此舉有萬全之策乎?萬一蹉跌須留後門。
”而元鎮從之,蓋子才之慮亦孤注之慮也。
故曰:“君子不以人廢言。
”嗚呼!孤注一也,以寇準之貶,觀之則為讒言,以靖康之禍驗之則為格言。
或問一統正統,史家編年第一義也。
考之孔門傳授,曾無一言及此何也?予曰:“二統之說,孔門傳授,曾無一言及此何也?予曰:“二統之說,孔門傳授,未嘗言未嘗不言。
蓋未嘗言者二統之名也,未嘗不言者二統之實也。
吾嘗求其實矣。
”孔子曰:“天無二曰,民無二王。
”又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言一統也。
”子思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言一統也。
”梁襄王曰:“天下惡乎定。
”孟子曰:“定于一,言一統也時乎?”不然天地閉塞,而海宇之内,瓜分鼎峙,不知幾人稱帝,幾個稱王,則無統矣。
乃若正統也者,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