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略直解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下略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則據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憂者則享天下之樂能救天下之禍者則獲天下之福夫人能扶持天下衆人之危者則據天下之安能除去天下衆人之憂者則享天下之樂能救天下衆人之禍者則獲天下之福
故澤及于民則賢人歸之澤及昆蟲則聖人歸之賢人所歸則其國強聖人所歸則六合同
故德澤及于人民則賢人來歸之德澤及于昆蟲則聖人來歸之賢人之所歸則其國盛強聖人之所歸則六合和同六合天地四方也
求賢以德緻聖以道賢去則國微聖去則國乖微者危之階乖者亡之征
人君求賢當以德緻聖當以道德不盛則賢不至道不隆則聖不歸人君欲求賢緻聖而不修道德亦安能緻之來哉賢人若去則國家衰微聖人若去則國家乖舛微者危殆之階梯乖者亡滅之征兆如穆生去而楚危微子去而殷亡是也
賢人之政降人以體聖人之政降人以心體降可以圖始心降可以保終降體以禮降心以樂
賢人之為國政降人以體聖人之為國政降人以心以體降人可以謀其始以心降人可以保其終降吾之體以下人當以禮降吾之心以下人當用樂
所謂樂者非金石絲竹也謂人樂其家謂人樂其族謂人樂其業謂人樂其都邑謂人樂其政令謂人樂其道德如此君人者乃作樂以節之使不失其和
所謂樂者非金石絲竹之類也金鐘也石磬也絲琴瑟也竹箫管也蓋謂人樂居其家謂人樂防其族謂人樂守其業謂人樂處其都邑謂人樂奉其政令謂人樂聞其道德如此君主斯人者乃作樂以節之使不失其本然之和也
故有德之君以樂樂人無德之君以樂樂身樂人者久而長樂身者不久而亡
故有德之君以樂樂天下之人即孟子所謂與人樂樂之義無德之君以樂樂自己之一身即孟子所謂獨樂樂之義以樂樂人者其國祚久而長以樂樂身者其國祚不久而亡
釋近謀遠者勞而無功釋遠謀近者佚而有終佚政多忠臣勞政多怨民
舍近而圖謀其遠者則勞而無功如秦越韓魏而攻齊是也舍遠而圖謀其近者則佚而有終如範雎說秦遠交而近攻是也佚政則國多忠荩之臣勞政則下多怨怼之民
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殘滅之政累世受患造作過制雖成必敗故曰務廣求土地者必荒而不能治務廣施德惠者必強而無敵能有自己之當有者則國安貪人之有而強取之者則國殘如東胡貪冒頓千裡馬阏氏智伯貪趙氏臯狼之地皆為所滅是也殘滅之政使子孫累世受患造作過其制度雖成而後必敗如秦造阿房過制二世而亡是也素書引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二句以足第五章之義
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亂之招順者治之要
舍己之身以教人者其事逆正己之身以化人者其理順逆者乃亂之招順者乃治之要正己化人即董子所謂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之義己身不正而欲化民其可得乎素書引此二句于末章而増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四句以廣其義耳
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親義者人之所宜禮者人之所體不可無一焉
道德仁義禮五者原于天而具于心其體則一也然大用之流行則各有異耳道者事物當然之理人之所踐行者也德者行道而有所得也仁者愛之理親親仁民愛物皆人之所親但有厚薄之不同也義者處物而得其宜也禮者節文度數人之所體而行之也五者不可無一焉然仁義禮智德也道散之萬事德備于一心分而言之各有體有用統而論之其原皆出于天而體則歸于一也素書引此一節而推廣其意以成文耳
故夙興夜寐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