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劍編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網得之,戮于市,鳄至今不複為患。
然則文德之雍容,顧不勝斧钺哉?君子亦可以觀世矣。
或曰昌黎驅鳄實在潮陽,此傅會也,未知孰是。
宋時,羅浮道士鄧道立以廣城水俱鹹苦,欲以萬竿竹為筒,絡繹相接,于二十裡外蒲澗山引水入城,以供民汲。
仍于循州置良田,令歲課租五七千,買竹萬竿作栰下廣州,以備抽換。
時蘇長公在惠,以道立指語廣守,如法行之。
餘謂此法殊拙,不知何以得當于長公?且餘居廣城三月,水亦在在可飲,豈地脈有時變耶? 竹葉符出羅浮山中。
昔劉真人修煉此山,嘗用殷中軍咄咄書作符,以祛邪祟。
至今竹葉上皆自然生篆文若符然。
人采以鎮宅,可除百妖。
丹竈丸,葛稚川丹竈中土也。
相傳稚川煉丹時,火盛,丹壓竈中。
今人取其土為丸,可以已疾。
濂溪先生拙窩在金城山之半。
其地岩石偉怪,林樾蔽虧,大有幽緻。
其陽為小湖,一統志亦載之。
今不能數畝,恐百年之後皆化為桑田矣。
朝雲墓,在豐湖之西山麓間。
按長公集,朝雲葬栖禅寺松林中,東南直大聖塔。
今寺與塔皆亡之,香魂藏一壞土,猶然無恙,豈所謂附骥尾而益彰者耶!朝雲侍長公南遷,涉關山,蒙瘴疠,苦辛共之,千載而下,名與墓俱不朽。
長公所以報朝雲者,亦厚矣。
【耆舊續聞雲:「長公有妾曰朝雲、榴花,朝雲卒于嶺外,惟榴花獨存。
」按長公朝雲詩引雲:「予家有數妾,四五年相繼辭去,獨朝雲随餘南遷。
」似榴花未嘗從長公于嶺外者。
又長公丙子九日詩雲:「狂風卷朝霞,使我如孤月。
」亦一征也。
】 白鶴峰,在歸善縣之城北。
城即附山而立,蓋長公故居也。
上有長公祠,及德有鄰堂、思無邪齋、朱沼、墨池。
其山于平地矗起,下俯江流。
遙岫長林,掩映四野,大有勝概,而蕪穢不治,有足慨者。
豈長公歲暮淪落,身後猶爾耶?餘始遊豐湖,問無長公祠,欲捐二十金為有司倡。
既遊白鶴峰,見祠宇頹廢,知有司無可言者,踯躅而止。
【按長公集雲:「居合江樓一年,得歸善縣後隙地數畝。
父老雲古白鶴觀也。
意欣然欲居之。
」今縣治适當白鶴峰之南麓,視宋時無改。
合江樓今郡西門之麗谯是也。
】 豐湖,在郡城之西,今人呼為西湖。
延袤數裡,東以城為儲胥,而西、南、北三方皆重巒為衛,俨然武林苗裔也。
顧此中有司日鹿鹿案牍間,家其地者,勝情亦鮮,令十裡湖山,闇然無色。
昔蘇長公買豐湖為放生池,出禦賜金錢築堤障水,人亦号曰蘇堤。
今問之惠人,亦竟不知何所矣。
疑欣樂驿一帶,其故址也。
韓昌黎祠,一在城中,一在韓山之麓。
廟貌弘敞,修饬遠勝惠之白鶴。
餘謂韓、蘇二公,其文章節氣,頗略相當,第韓公力學名儒,而蘇公風流文雅,差不同耳。
在潮則山曰韓山,木曰韓木,閣曰仰韓,堂曰思韓。
潮人所以崇事昌黎者,無所不至。
長公于惠,僅白鶴一祠,遂無一人奉祀。
數楹屋宇,上見白日,中受烈風,而下與牛羊共之,可歎也。
石室,在端州城東北七八裡,與七星巗相近。
嶄然石骨,亦與星巗類。
其上有小石屋數百間,每間有一石床,光潔無纖塵,要是羣真窟宅也。
中一洞,方廣可十餘丈,石筍林立,多似人形。
其傍一石窦,故老相傳,曩有一羽士修煉于此,饘粥不繼,窦中涓涓下米粒,日可升許,足供羽士食。
久之,羽士化去。
其徒謂窦小,所出有限,更鑿之,米絕,不複生矣。
其窦至今猶在。
洞口一石俨具舟形,土人呼為番舶。
中有一神,主人間嗣續事,最靈異。
祠旁一石,祈子者以手摩之,多驗。
石為之滑。
【唐李郢詩雲:「崧台月照啼猿曙,石室煙含古桂秋。
」即此地也。
崧台在端城之東南。
】 越王台,即尉佗拜漢之地,在廣城北門外數百步。
台左有流花橋,相傳佗嘗于此泛觞。
今皆廢,僅存遺址耳。
黃野人,葛稚川弟子也。
稚川仙去,留丹于羅浮山柱石間,野人得一粒服之,遂為地行仙。
宋時,道士鄧道立嘗于庵前見其足迹,長二尺許。
又有巡山啞虎,不噬人。
蘇長公遊羅浮詩雲:「雲溪夜逢瘖虎伏」是也。
至今山中人聞亦嘗有遇野人及啞虎者。
五仙觀,在會城之西南。
昔有五仙人騎五羊持五穗至坡山,遽化為石。
後人因此立觀。
東坡先生桂酒方,刻石羅浮鐵橋之下。
餘登羅浮玉女峰,道士指點鐵橋所在,顧以險遠不能至。
今石刻無搨本,其方亦不傳。
按先生寓惠,着有酒經,見先生集中,豈即此乎? 嶺南之山,惟韶州最秀,故盧居士駐錫焉。
其次端州亦有一二,差堪颉颃。
然而土堆草壤亦既多矣。
其在惠、潮者,遠觀秀色,政爾藹然,顧石理頑甚,如市廛女子,亦複淡妝濃抹,而肌體粗率,舉止木強,狎視者甯不掩口。
惠、潮山石,其最粗頑者莫如羅浮。
然餘觀白樂天載牛僧孺所緻天下奇石,以太湖為甲,羅浮次之,李贊皇平泉莊石品,羅浮亦居高等,豈山靈缊奇閟秀,不輕示我耶?既而思之,羅浮為嶺南名山第一,當時遊宦嶺南者,有意阿政府,覓佳石以獻,則假借羅浮以為重耳。
二公所得,或是韶石,必非羅浮産也。
然則文德之雍容,顧不勝斧钺哉?君子亦可以觀世矣。
或曰昌黎驅鳄實在潮陽,此傅會也,未知孰是。
宋時,羅浮道士鄧道立以廣城水俱鹹苦,欲以萬竿竹為筒,絡繹相接,于二十裡外蒲澗山引水入城,以供民汲。
仍于循州置良田,令歲課租五七千,買竹萬竿作栰下廣州,以備抽換。
時蘇長公在惠,以道立指語廣守,如法行之。
餘謂此法殊拙,不知何以得當于長公?且餘居廣城三月,水亦在在可飲,豈地脈有時變耶? 竹葉符出羅浮山中。
昔劉真人修煉此山,嘗用殷中軍咄咄書作符,以祛邪祟。
至今竹葉上皆自然生篆文若符然。
人采以鎮宅,可除百妖。
丹竈丸,葛稚川丹竈中土也。
相傳稚川煉丹時,火盛,丹壓竈中。
今人取其土為丸,可以已疾。
濂溪先生拙窩在金城山之半。
其地岩石偉怪,林樾蔽虧,大有幽緻。
其陽為小湖,一統志亦載之。
今不能數畝,恐百年之後皆化為桑田矣。
朝雲墓,在豐湖之西山麓間。
按長公集,朝雲葬栖禅寺松林中,東南直大聖塔。
今寺與塔皆亡之,香魂藏一壞土,猶然無恙,豈所謂附骥尾而益彰者耶!朝雲侍長公南遷,涉關山,蒙瘴疠,苦辛共之,千載而下,名與墓俱不朽。
長公所以報朝雲者,亦厚矣。
【耆舊續聞雲:「長公有妾曰朝雲、榴花,朝雲卒于嶺外,惟榴花獨存。
」按長公朝雲詩引雲:「予家有數妾,四五年相繼辭去,獨朝雲随餘南遷。
」似榴花未嘗從長公于嶺外者。
又長公丙子九日詩雲:「狂風卷朝霞,使我如孤月。
」亦一征也。
】 白鶴峰,在歸善縣之城北。
城即附山而立,蓋長公故居也。
上有長公祠,及德有鄰堂、思無邪齋、朱沼、墨池。
其山于平地矗起,下俯江流。
遙岫長林,掩映四野,大有勝概,而蕪穢不治,有足慨者。
豈長公歲暮淪落,身後猶爾耶?餘始遊豐湖,問無長公祠,欲捐二十金為有司倡。
既遊白鶴峰,見祠宇頹廢,知有司無可言者,踯躅而止。
【按長公集雲:「居合江樓一年,得歸善縣後隙地數畝。
父老雲古白鶴觀也。
意欣然欲居之。
」今縣治适當白鶴峰之南麓,視宋時無改。
合江樓今郡西門之麗谯是也。
】 豐湖,在郡城之西,今人呼為西湖。
延袤數裡,東以城為儲胥,而西、南、北三方皆重巒為衛,俨然武林苗裔也。
顧此中有司日鹿鹿案牍間,家其地者,勝情亦鮮,令十裡湖山,闇然無色。
昔蘇長公買豐湖為放生池,出禦賜金錢築堤障水,人亦号曰蘇堤。
今問之惠人,亦竟不知何所矣。
疑欣樂驿一帶,其故址也。
韓昌黎祠,一在城中,一在韓山之麓。
廟貌弘敞,修饬遠勝惠之白鶴。
餘謂韓、蘇二公,其文章節氣,頗略相當,第韓公力學名儒,而蘇公風流文雅,差不同耳。
在潮則山曰韓山,木曰韓木,閣曰仰韓,堂曰思韓。
潮人所以崇事昌黎者,無所不至。
長公于惠,僅白鶴一祠,遂無一人奉祀。
數楹屋宇,上見白日,中受烈風,而下與牛羊共之,可歎也。
石室,在端州城東北七八裡,與七星巗相近。
嶄然石骨,亦與星巗類。
其上有小石屋數百間,每間有一石床,光潔無纖塵,要是羣真窟宅也。
中一洞,方廣可十餘丈,石筍林立,多似人形。
其傍一石窦,故老相傳,曩有一羽士修煉于此,饘粥不繼,窦中涓涓下米粒,日可升許,足供羽士食。
久之,羽士化去。
其徒謂窦小,所出有限,更鑿之,米絕,不複生矣。
其窦至今猶在。
洞口一石俨具舟形,土人呼為番舶。
中有一神,主人間嗣續事,最靈異。
祠旁一石,祈子者以手摩之,多驗。
石為之滑。
【唐李郢詩雲:「崧台月照啼猿曙,石室煙含古桂秋。
」即此地也。
崧台在端城之東南。
】 越王台,即尉佗拜漢之地,在廣城北門外數百步。
台左有流花橋,相傳佗嘗于此泛觞。
今皆廢,僅存遺址耳。
黃野人,葛稚川弟子也。
稚川仙去,留丹于羅浮山柱石間,野人得一粒服之,遂為地行仙。
宋時,道士鄧道立嘗于庵前見其足迹,長二尺許。
又有巡山啞虎,不噬人。
蘇長公遊羅浮詩雲:「雲溪夜逢瘖虎伏」是也。
至今山中人聞亦嘗有遇野人及啞虎者。
五仙觀,在會城之西南。
昔有五仙人騎五羊持五穗至坡山,遽化為石。
後人因此立觀。
東坡先生桂酒方,刻石羅浮鐵橋之下。
餘登羅浮玉女峰,道士指點鐵橋所在,顧以險遠不能至。
今石刻無搨本,其方亦不傳。
按先生寓惠,着有酒經,見先生集中,豈即此乎? 嶺南之山,惟韶州最秀,故盧居士駐錫焉。
其次端州亦有一二,差堪颉颃。
然而土堆草壤亦既多矣。
其在惠、潮者,遠觀秀色,政爾藹然,顧石理頑甚,如市廛女子,亦複淡妝濃抹,而肌體粗率,舉止木強,狎視者甯不掩口。
惠、潮山石,其最粗頑者莫如羅浮。
然餘觀白樂天載牛僧孺所緻天下奇石,以太湖為甲,羅浮次之,李贊皇平泉莊石品,羅浮亦居高等,豈山靈缊奇閟秀,不輕示我耶?既而思之,羅浮為嶺南名山第一,當時遊宦嶺南者,有意阿政府,覓佳石以獻,則假借羅浮以為重耳。
二公所得,或是韶石,必非羅浮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