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劍編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巅俱有魚,疑是傅會。
今觀星巗,知彼中亦非妄。
湯泉去電白二十裡,水從地噴出,其熱如湯,左方一泓更熱,長公詩所謂「僅可燖狐兔」,非虛語也。
水甚潔清,惜無好事者築一浴室以惠遊客耳。
海潮消長,以十五日為期,與月相應。
惟廉、欽之潮,消長以十四日為期,每月退二日,理固有不可曉者。
瓊海之潮,半月東流。
半月西流,潮之大小,随長短星,不系月之盛衰,益可異矣。
韓山,俗稱為筆架山,在潮城之東。
韓以人名,筆架以形名也。
退之嘗植木其上,潮人因号曰韓木。
羅浮道士鄧守安,于惠州東門外合江渡口作浮橋,以鐵鎖石矴,連四十舟為之,随水漲落,榜曰東新橋。
州西豐湖上有長橋,屢作屢壞。
栖禅院僧■〈文上巾下〉固築進兩崖,為飛閣九間,榜曰西新橋。
東坡先生施犀帶,颍濱先生、史夫人出内賜金錢以助厥工。
東坡先生有兩橋詩以紀之。
今東新橋之制無改于舊,西新橋不過如常,一石梁,内築石堤以捍湖水而已,似不若宋時之壯觀也。
大庾嶺,亦曰梅嶺,曰塞嶺,曰塞上,曰台嶺,曰東峤,曰橫浦關。
漢武帝元鼎五年,越相呂嘉叛,殺漢将韓千秋,凾封漢使節置塞上,即此地也。
其明年,漢遣樓舡将軍楊仆出豫章,由橫浦下浈水擊嘉,其裨将庾勝戍此,故名庾嶺。
然餘觀張文獻公祠記,謂漢、唐以來,嶺路未辟,入廣者皆取道樂昌、連陽,水陸纡僻,不便行者。
文獻上議,鑿嶺為周行,以通百粵。
乃知漢時用兵,緣鳥道趨利,蓋偶一由之耳。
雲封寺,在梅嶺之巅。
其創建甚久,而逼于地窄,規模徧淺。
蘇長公有言:「嶺南有佳山水,而無佳寺院。
」誠哉是言也。
然餘聞六祖曹溪剎宇甚盛,餘駐韶一月,而以病困,不能一往,念之怃然。
○志名勝 浴日亭,在扶胥口海神廟之西。
孤峰突起,大海當其前,亦一大觀也。
坡翁有詩,石刻其上。
韶州而下三十裡曰大回龍山,又二十裡曰小回龍山。
兩山皆石壁,橫卧江澨,各長裡許,高可一二百尺。
大回龍石紋作海潮起伏狀。
小回龍則重重橫疊,雜樹生石隙中,掩映斐然,宛然陸叔平得意筆也,似更有緻。
又百裡得一山,峭壁千尺,橫半裡許,石紋皆作斧劈形,巗端時有石乳下垂,與山花野草交映波心,視回龍更覺雄奇可喜。
餘問長年此山何名,對曰:「舉目皆山,此甯有名?」餘曰:「噫!世之類是山者多矣。
」 山之隸南雄者,大都紫泥所結,不耐斧鑿,蓋土石之間耳。
至韶州而山始秀拔,棱棱石骨,若雲興霞蔚,令人作殊異觀矣。
其最奇絕處,山無論大小,隻是一石,不繇湊合。
餘上所紀,三山皆然,以為甚異,遂屬之楮穎,後所見悉類是,倦不複署筆矣。
其卓然有名稱者,曰觀音山。
山在清溪、英德之間,江畔一峰插天,其中半裂,若巨靈欲擘而複寘者。
始緣石磴,更蹑雲梯數百級,不覺窅然,非舉火莫适措趾。
仰視石乳下垂,頗類陽羨之張公洞,然以地窄,僅足當張公一班耳。
而有勝之者,窦窮而得大士靖。
好事者架木巗端構之。
俯臨江流,削立千尺,天外諸峰,環拱相向,令人飄然有飛舉意,不知身之半在空中也。
餘以仲春九日辰刻過此岩,時餘猶未起,枕席間第見石壁從窗隙中飛度。
問從者:「此非觀音山耶?」從者曰:「然。
」亟起栉發一登,恨微名桎梏,不能箕踞浮白,對名山一傾倒耳。
金山,踞潮城之北,城亦附山而立。
怪石嵳峩,喬木深秀。
登其巅南望,則萬井鱗次,可以全收一郡之勝。
程江從西來,遶山背東流,入惡溪而南達于海。
澄波浩渺,近侵山趾,遠不知其所注。
重巒疊嶂,環拱其外,高下遠近,畢獻其奇,居然名勝也。
上有濂溪先生祠及超然台、憑虛閣,可以覽眺。
餘以六月九日遊此,地主苦以優人溷之,未飽江山之勝雲。
通衢驿,在老龍崗。
地甚平衍,廬舍田疇相錯也,而實當萬山之脊,踞廣、惠、潮三郡最高處。
第以中近為稅使所侵,複嫌其湫隘,買民間地以益之。
今亭榭修饬,花木深秀,水竹幽阒,稱廣城勝地矣。
然稅使令嚴,土人遊屐未敢窺外郛也。
潮陽有唐張、許二公廟,文信公所題沁園春詞,即此地也。
餘謂二公之死難,烈矣!顧睢陽去茲甚遠,乃廟食于潮者何故?客言:「宋時潮人有赴汴京者,以歸途遼遠,感而長歎。
已就枕,夢一神人謂曰:『若苦路遙耶?吾挈汝歸,旦日至矣。
』因問神何為者,神曰:『吾睢陽許太守也。
上帝命我廟食爾土。
爾為裡中言,為吾立廟,吾有以福爾土也。
』其人驚寝,不覺身已在家矣。
即與邑父老立廟塑像,而并祀張公,邑中疾疠、水旱,禱靡不應。
歲久,肹蠁稍息,而祠宇亦就頹。
嘉靖戊午,海寇亟攻潮陽,潮陽令夢二公相勞苦,謂:『勉力謹守,吾兩人在,保無虞也。
』賊為雲梯瞰城,見有二丈夫,甲冑而坐睥睨間者。
四面瞰之,四面俱在,懼而解去。
繇此廟貌複新。
」 潮之東門,俯臨鳄溪,一曰惡溪,疑誤也。
鳄形四足而修尾,似亦蛟龍之類。
唐時韓公愈以文遣之,鳄患遂息。
至宋,鳄複來噬人,陳公堯佐督漁者
今觀星巗,知彼中亦非妄。
湯泉去電白二十裡,水從地噴出,其熱如湯,左方一泓更熱,長公詩所謂「僅可燖狐兔」,非虛語也。
水甚潔清,惜無好事者築一浴室以惠遊客耳。
海潮消長,以十五日為期,與月相應。
惟廉、欽之潮,消長以十四日為期,每月退二日,理固有不可曉者。
瓊海之潮,半月東流。
半月西流,潮之大小,随長短星,不系月之盛衰,益可異矣。
韓山,俗稱為筆架山,在潮城之東。
韓以人名,筆架以形名也。
退之嘗植木其上,潮人因号曰韓木。
羅浮道士鄧守安,于惠州東門外合江渡口作浮橋,以鐵鎖石矴,連四十舟為之,随水漲落,榜曰東新橋。
州西豐湖上有長橋,屢作屢壞。
栖禅院僧■〈文上巾下〉固築進兩崖,為飛閣九間,榜曰西新橋。
東坡先生施犀帶,颍濱先生、史夫人出内賜金錢以助厥工。
東坡先生有兩橋詩以紀之。
今東新橋之制無改于舊,西新橋不過如常,一石梁,内築石堤以捍湖水而已,似不若宋時之壯觀也。
大庾嶺,亦曰梅嶺,曰塞嶺,曰塞上,曰台嶺,曰東峤,曰橫浦關。
漢武帝元鼎五年,越相呂嘉叛,殺漢将韓千秋,凾封漢使節置塞上,即此地也。
其明年,漢遣樓舡将軍楊仆出豫章,由橫浦下浈水擊嘉,其裨将庾勝戍此,故名庾嶺。
然餘觀張文獻公祠記,謂漢、唐以來,嶺路未辟,入廣者皆取道樂昌、連陽,水陸纡僻,不便行者。
文獻上議,鑿嶺為周行,以通百粵。
乃知漢時用兵,緣鳥道趨利,蓋偶一由之耳。
雲封寺,在梅嶺之巅。
其創建甚久,而逼于地窄,規模徧淺。
蘇長公有言:「嶺南有佳山水,而無佳寺院。
」誠哉是言也。
然餘聞六祖曹溪剎宇甚盛,餘駐韶一月,而以病困,不能一往,念之怃然。
○志名勝 浴日亭,在扶胥口海神廟之西。
孤峰突起,大海當其前,亦一大觀也。
坡翁有詩,石刻其上。
韶州而下三十裡曰大回龍山,又二十裡曰小回龍山。
兩山皆石壁,橫卧江澨,各長裡許,高可一二百尺。
大回龍石紋作海潮起伏狀。
小回龍則重重橫疊,雜樹生石隙中,掩映斐然,宛然陸叔平得意筆也,似更有緻。
又百裡得一山,峭壁千尺,橫半裡許,石紋皆作斧劈形,巗端時有石乳下垂,與山花野草交映波心,視回龍更覺雄奇可喜。
餘問長年此山何名,對曰:「舉目皆山,此甯有名?」餘曰:「噫!世之類是山者多矣。
」 山之隸南雄者,大都紫泥所結,不耐斧鑿,蓋土石之間耳。
至韶州而山始秀拔,棱棱石骨,若雲興霞蔚,令人作殊異觀矣。
其最奇絕處,山無論大小,隻是一石,不繇湊合。
餘上所紀,三山皆然,以為甚異,遂屬之楮穎,後所見悉類是,倦不複署筆矣。
其卓然有名稱者,曰觀音山。
山在清溪、英德之間,江畔一峰插天,其中半裂,若巨靈欲擘而複寘者。
始緣石磴,更蹑雲梯數百級,不覺窅然,非舉火莫适措趾。
仰視石乳下垂,頗類陽羨之張公洞,然以地窄,僅足當張公一班耳。
而有勝之者,窦窮而得大士靖。
好事者架木巗端構之。
俯臨江流,削立千尺,天外諸峰,環拱相向,令人飄然有飛舉意,不知身之半在空中也。
餘以仲春九日辰刻過此岩,時餘猶未起,枕席間第見石壁從窗隙中飛度。
問從者:「此非觀音山耶?」從者曰:「然。
」亟起栉發一登,恨微名桎梏,不能箕踞浮白,對名山一傾倒耳。
金山,踞潮城之北,城亦附山而立。
怪石嵳峩,喬木深秀。
登其巅南望,則萬井鱗次,可以全收一郡之勝。
程江從西來,遶山背東流,入惡溪而南達于海。
澄波浩渺,近侵山趾,遠不知其所注。
重巒疊嶂,環拱其外,高下遠近,畢獻其奇,居然名勝也。
上有濂溪先生祠及超然台、憑虛閣,可以覽眺。
餘以六月九日遊此,地主苦以優人溷之,未飽江山之勝雲。
通衢驿,在老龍崗。
地甚平衍,廬舍田疇相錯也,而實當萬山之脊,踞廣、惠、潮三郡最高處。
第以中近為稅使所侵,複嫌其湫隘,買民間地以益之。
今亭榭修饬,花木深秀,水竹幽阒,稱廣城勝地矣。
然稅使令嚴,土人遊屐未敢窺外郛也。
潮陽有唐張、許二公廟,文信公所題沁園春詞,即此地也。
餘謂二公之死難,烈矣!顧睢陽去茲甚遠,乃廟食于潮者何故?客言:「宋時潮人有赴汴京者,以歸途遼遠,感而長歎。
已就枕,夢一神人謂曰:『若苦路遙耶?吾挈汝歸,旦日至矣。
』因問神何為者,神曰:『吾睢陽許太守也。
上帝命我廟食爾土。
爾為裡中言,為吾立廟,吾有以福爾土也。
』其人驚寝,不覺身已在家矣。
即與邑父老立廟塑像,而并祀張公,邑中疾疠、水旱,禱靡不應。
歲久,肹蠁稍息,而祠宇亦就頹。
嘉靖戊午,海寇亟攻潮陽,潮陽令夢二公相勞苦,謂:『勉力謹守,吾兩人在,保無虞也。
』賊為雲梯瞰城,見有二丈夫,甲冑而坐睥睨間者。
四面瞰之,四面俱在,懼而解去。
繇此廟貌複新。
」 潮之東門,俯臨鳄溪,一曰惡溪,疑誤也。
鳄形四足而修尾,似亦蛟龍之類。
唐時韓公愈以文遣之,鳄患遂息。
至宋,鳄複來噬人,陳公堯佐督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