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曆史的方法
關燈
小
中
大
響亦分大小。
地球上受星光之熱亦不少,豈能把星光的重要,看做和太陽光相等?把一切有關系的事,都看得其關系相等,就茫然無所了解,等于不知事物相互的關系了。
如此,則以物質為基礎,以經濟現象為社會最重要的條件,而把他種現象,看做依附于其上的上層建築,對于史事的了解,實在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但能平心觀察,其理自明。
第三,近代西洋科學和物質文明的發達,對于史事是大有影響的。
人類最親切的環境,使人感覺其苦樂最甚的,實在是社會環境,這固然是事實,然而物質環境既然是社會組織的基礎,則其有所變動,影響之大,自更不容否認。
在基礎無甚變動時,上層建築亦陳陳相因,人生其間的,不覺得環境有何變動,因亦認為環境不能使之變動,于是“世界是不變的”;“即有變動,亦是循環的”;“一切道理,古人都已發現了”;“世界永遠不過如此,無法使之大進步,因而沒有徹底改良的希望”。
這種見解,就要相因而至,牢不可破了。
科學發達了,物質文明進步了,就給這種觀念以一個大打擊。
惟物質文明發達,而人類制馭自然之力始強,人才覺得環境可以改變;且可用人類的力量使之改變,人類因限于物質所受的種種苦痛,才覺得其有解除的可能。
惟物質文明發達,而社會的組織亦随之而大變,人才覺得社會的組織亦是可變的,且亦可以用人類的力量使之改變的。
又因物質文明進步所招緻的社會變遷,使一部分人大感其痛苦,人才覺得社會實有加以改革的必要。
惟物質文明發達,才能大變交通的情形,合全球為一家,使種種文化不同的人類合同而化。
惟科學發達,人才不為淺短的應用主義所限,而知道為學問而學問的可貴,而為學問而學問的結果,則能有更精深的造詣,使人類的知識增加,而制馭事物之力,亦更因之而加強。
人類的觀念,畢竟是随着事物而變的。
少所見多所怪的人,總以為西洋和東洋有多大的差異,聞見較廣的人,就不然了,試将數十年以前的人對于外國的見解,和現在人的見解,加以比較便知。
然不知曆史的人,總還以為這小小的差異,自古即然,知道曆史的人,見解就又不同了。
西洋現在風俗異于中國的,實從工業革命而來,如其富于組織力,如其溺于個人的成功都是。
前乎此,其根本的觀念,原是無大異同的。
所以近代西洋科學及物質文明的發達,實在是通于全世界劃時期的一個大變。
第四,崇古觀念的由來及其利弊,亦不可不加以研究的。
人人都說:中國人崇古之念太深,幾以為中國人獨有之弊,其實不然。
西洋人進化的觀念,亦不過自近世以來。
前乎此,其視邃古為黃金時代,其謂一切真理皆為古人所已發現,亦與中國同。
而且不但歐洲,世界上任何民族,幾乎都有一個邃古為黃金時代的傳說,這是什麼理由呢?崇古的弊病,是很容易見得的。
民國三十四年之後,隻會有三十五年,決不會有三十三年,然而三十四年的人,是隻會知道三十三年以前,決不會知道三十五年以後的。
所以世界刻刻在發展出新局面來,而人之所以應付之者,總隻是一個舊辦法。
我們所以永遠趕不上時代,而多少總有些落伍,就是為此。
這固然是無可如何的事,然使我們沒有深厚的崇古觀念,不要一切都以古人的是非為标準;不要一切都向從前想,以緻養成薄今愛古的感情,緻理智為其所蔽,總要好得許多。
然而人卻通有這種弊病。
這是什麼理由呢?難道崇古是人類的天性麼?不,決不。
人類的所以崇古,是有一個很深遠的原因的。
人類最親切的環境是社會環境,使人直接感覺其苦樂,前文業經說過了。
在邃古之世,人類的社會組織是良好的,此時的社會環境亦極良好。
後來因要求制馭自然的力量加強,不得不合并諸小社會而成為大社會,而當其合并之際,沒有能好好的随時加以組織,于是人類制馭自然之力逐步加強,而其社會組織,亦逐步變壞,人生其間的,所感覺的苦痛,亦就逐步加深了。
地球上受星光之熱亦不少,豈能把星光的重要,看做和太陽光相等?把一切有關系的事,都看得其關系相等,就茫然無所了解,等于不知事物相互的關系了。
如此,則以物質為基礎,以經濟現象為社會最重要的條件,而把他種現象,看做依附于其上的上層建築,對于史事的了解,實在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但能平心觀察,其理自明。
第三,近代西洋科學和物質文明的發達,對于史事是大有影響的。
人類最親切的環境,使人感覺其苦樂最甚的,實在是社會環境,這固然是事實,然而物質環境既然是社會組織的基礎,則其有所變動,影響之大,自更不容否認。
在基礎無甚變動時,上層建築亦陳陳相因,人生其間的,不覺得環境有何變動,因亦認為環境不能使之變動,于是“世界是不變的”;“即有變動,亦是循環的”;“一切道理,古人都已發現了”;“世界永遠不過如此,無法使之大進步,因而沒有徹底改良的希望”。
這種見解,就要相因而至,牢不可破了。
科學發達了,物質文明進步了,就給這種觀念以一個大打擊。
惟物質文明發達,而人類制馭自然之力始強,人才覺得環境可以改變;且可用人類的力量使之改變,人類因限于物質所受的種種苦痛,才覺得其有解除的可能。
惟物質文明發達,而社會的組織亦随之而大變,人才覺得社會的組織亦是可變的,且亦可以用人類的力量使之改變的。
又因物質文明進步所招緻的社會變遷,使一部分人大感其痛苦,人才覺得社會實有加以改革的必要。
惟物質文明發達,才能大變交通的情形,合全球為一家,使種種文化不同的人類合同而化。
惟科學發達,人才不為淺短的應用主義所限,而知道為學問而學問的可貴,而為學問而學問的結果,則能有更精深的造詣,使人類的知識增加,而制馭事物之力,亦更因之而加強。
人類的觀念,畢竟是随着事物而變的。
少所見多所怪的人,總以為西洋和東洋有多大的差異,聞見較廣的人,就不然了,試将數十年以前的人對于外國的見解,和現在人的見解,加以比較便知。
然不知曆史的人,總還以為這小小的差異,自古即然,知道曆史的人,見解就又不同了。
西洋現在風俗異于中國的,實從工業革命而來,如其富于組織力,如其溺于個人的成功都是。
前乎此,其根本的觀念,原是無大異同的。
所以近代西洋科學及物質文明的發達,實在是通于全世界劃時期的一個大變。
第四,崇古觀念的由來及其利弊,亦不可不加以研究的。
人人都說:中國人崇古之念太深,幾以為中國人獨有之弊,其實不然。
西洋人進化的觀念,亦不過自近世以來。
前乎此,其視邃古為黃金時代,其謂一切真理皆為古人所已發現,亦與中國同。
而且不但歐洲,世界上任何民族,幾乎都有一個邃古為黃金時代的傳說,這是什麼理由呢?崇古的弊病,是很容易見得的。
民國三十四年之後,隻會有三十五年,決不會有三十三年,然而三十四年的人,是隻會知道三十三年以前,決不會知道三十五年以後的。
所以世界刻刻在發展出新局面來,而人之所以應付之者,總隻是一個舊辦法。
我們所以永遠趕不上時代,而多少總有些落伍,就是為此。
這固然是無可如何的事,然使我們沒有深厚的崇古觀念,不要一切都以古人的是非為标準;不要一切都向從前想,以緻養成薄今愛古的感情,緻理智為其所蔽,總要好得許多。
然而人卻通有這種弊病。
這是什麼理由呢?難道崇古是人類的天性麼?不,決不。
人類的所以崇古,是有一個很深遠的原因的。
人類最親切的環境是社會環境,使人直接感覺其苦樂,前文業經說過了。
在邃古之世,人類的社會組織是良好的,此時的社會環境亦極良好。
後來因要求制馭自然的力量加強,不得不合并諸小社會而成為大社會,而當其合并之際,沒有能好好的随時加以組織,于是人類制馭自然之力逐步加強,而其社會組織,亦逐步變壞,人生其間的,所感覺的苦痛,亦就逐步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