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曆史的方法

關燈
人類社會良好的組織,可以說自原始的公産社會破壞以來,迄未恢複。

    而其從前曾經良好的一種甜蜜的回憶,亦久而久之未曾忘掉。

    于是大家都覺得邃古之世,是一個黃金時代,雖然其對于邃古的情形并不清楚。

    這便是崇古主義的由來。

    是萬人所共欲之事,終必有實規的一日的,雖然現在還受着阻礙。

    明乎此,則知今日正處于大變動的時代之中,但其所謂變動,必以更高的形式而出現,而非如複古主義者之所想象,這便是進化的道理。

     以上所述,自然不免挂一漏萬,然而最重要的觀念,似亦略具于此了。

    社會科學,直至今日,實在本身并沒有發現什麼法則。

    一切重要觀念,多是從自然科學中借貸而來的。

    (并非說全沒有,但隻零碎的描寫,沒有能構成條理系統)前叙循環等觀念,根本是從觀察無生物得來的無論矣,近代借徑于生物學等,似乎比古人進步了,然亦仍有其不适用之處。

    無論其為動物,為人,其個體總系有機體,而社會則系超機體,有機體的條例,亦是不能适用于超機體的。

    如人不能恒動不息,所以一動之後,必繼之以一靜;社會則可以這一部分休息,那一部分換班工作,所以一個機關可以永不停滞,這便是一個例。

    所謂社會科學,非從感情上希望其能夠如何,更非從道德上規定其應當如何,而是把社會的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發現其本身是如何、可以如何的問題。

    術是要從學生出來的,而我們自古至今,對于社會的學,實在沒真明白過,所以其所謂術,也從來不能得當。

    一般對于社會的議論,非希望其能夠如何,則斥責其不當如何,熱情坌湧,而其目的都不能達到,如說食之不能獲飽,試問竟有何益?社會學家說得好:“社會上一切事都是合理的,隻是我們沒有懂得它的理。

    ”這話深堪反省。

    努力研究社會,從其本身發現種種法則,實在是目前一件最為緊要的事,而這件事和史學極有關系,而且非取資于史學,是無從達其目的的,這便是史學的最大任務。

     人的性質,有專門家和通才之分。

    在史學上,前者宜為專門史家,後者宜為普通史家。

    人固宜善用其所長,然亦不可不自救其所短。

    專門家每缺于普遍的知識,所發出來的議論,往往會荒謬可笑。

    這是因為一種現象的影響,隻能達到一定的限度,而專門家把它看得超過其限度之故。

    普通史家自無此弊。

    然普通史的任務,在于綜合各方面,看出一時代一地域中的真相,其所綜合的,基礎必極确實而後可,如專門的知識太乏,又不免有基礎不确實的危險。

    所以治史學者,雖宜就其性之所長而努力,又宜時時留意矯正自己的所短,這亦不可不知。

     讀曆史的利益何在呢?讀了曆史,才會有革命思想。

    這話怎樣講呢?那就是讀了曆史,才知道人類社會有進化的道理。

    從前的人,誤以為讀了曆史,才知道既往,才可為将來辦事的準則,于是把曆史來作為守舊的護符,這是誤用了曆史的。

    若真知道曆史,便知道世界上無一事不在變遷進化之中,雖有大力莫之能阻了。

    所以曆史是維新的證佐,不是守舊的護符。

    惟知道曆史,才知道應走的路,才知道自己所處的地位,所當盡的責任。

     有人說:“曆史上的因果關系,是很複雜的,怕非普通人所能明白,而普通的人對于曆史,也不會感覺興味。

    ”這話亦不盡然。

    今日史事的所以難明,有些實在由于因果關系的誤認。

    譬如政治久已不是社會的原動力了,有些人卻偏要說國家的治亂興亡,全由于政府中幾個人措置的得失。

    這種似是而非的話,如何能使人了解?如其是真實的,“現代機械的發明,到底足以使人的生活變更否?”“機械發明之後,經濟組織能否不随之而起變化?”“資本主義,能否不發達而為帝國主義?”“這種重大的變化,對于人類的苦樂如何?”“現在的社會,能不革命否?”這些看似複雜,而逐層推勘,其實是容易明白的,何至于不能了解?都是和生活極有關系,極切近的事情,何至于沒有興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