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學術

關燈
(1)自王莽變法失敗後,經世緻用一派,漸以消沉。經學流為瑣碎之考據。南北朝、隋、唐義疏之學,皆承其流。(2)其有思想者,至魏、晉之際,競務研求《老》、《易》(後加以《莊子》),遂開玄學一派,與佛家銜接。(1)瑣碎。(2)玄妙。(3)文字漸趨于骈俪。書法則隸書變為八分。[求美故。前此之由篆至隸,則由篆書圓筆,不适于實用,代之以隸也。]其仍供應用之章程書(正書,亦曰真書。正書真書之名,乃對行、草而立),亦漸趨美化。甚至專于求速之草書亦然,草書既趨美化,則必去真日遠而不畫一,不能供實用。而實用又不能皆作正書,于是有行書以代草。然行書之近真者為“真行”,與真書相去無幾;近草者為“行草”,與草書相去無幾,仍不适于實用。講實用者,遂隻得求之減筆矣。要之瑣碎、玄妙、求美,皆學術為有閑階級專有之現象也。

    隸書

    筆畫做成一定樣子,即挑法,亦曰波磔,是為八分。

    不須的即章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