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之起源
關燈
小
中
大
世界各民族之分歧,由于文化之相異,而生活之不同。
世界之民族,能自言其緣起者,率由開化較早之鄰族為之記述。
吾國開化極早,無可借鏡。
而民族緣起,必在有史以前,既不可能求之故書,僅能求之于考古發掘。
故近二十年來之說,可資采取,前此則無甚價值。
民國十二三(1923~1924)年,河北房山縣周口店發見古人遺迹,考古學家名其人為“北京人”。
推究其年代,約距今四十萬年。
此隻能證明中國地方,有甚古之居人,不能言其與中國民族有何關系。
民國十年(1921),遼甯錦西縣沙鍋屯,河南渑池縣仰韶村,十二三年,甘肅(西南部)青海(東部),發見古人遺迹。
專家言其人之骨骼,與今華北人同(同種族)。
此種遺迹中,有彩色陶器,與亞洲西南部、歐俄、意大利北部相似。
民國十九年(1930),山東曆城縣城子崖,廿年,滕縣、日照縣,浙江杭縣等地發見之古迹中,有黑色陶器。
此為沿海江、河下流之一種古文化。
名之為“黑陶文化”,若以此為中國文化之基本,則中國文化系起于東部,江、河之下流。
然若無更古之文化發見,則“黑陶文化”當為中國文化之起源。
可以下列諸點證明之。
1.自黃河流域以北,石器時代的情形,近來略有些明白。
大約漠南北各為一種。
自黑龍江北部經朝鮮北部至黃河流域又為一種。
此種石器,多與鬲(三足土器)并存。
鬲在考古學上,為中國所獨有,為鼎之前身。
[前一種為漁獵遺迹,後一種為農耕遺迹,可推之與中國民族相銜接。
] 2.又考古學上中國之古迹,與太平洋沿岸諸地相類者頗多。
3.在曆史上。
(1)中國食以植物并魚為主。
[濕熱之地,植物繁茂,故多以植物為主,寒冷之地,則多以動物為主。
](2)衣以麻、絲為主,而其裁制寬博。
[濕熱之地,衣多寬博,寒冷之地,衣多短窄。
](3)宮室以木為主。
[以木為架,起自巢居,以土為牆,起自穴居。
](4)貨币以貝為主。
[用金後最著者錢,錢有孔,猶仿貝制。
](5)宗教上敬畏龍蛇。
[龍蛇皆水屬。
]皆足見其文化起于東南濕熱之地。
(6)人所聚處曰州。
如前所述,中國文化起于東南江、河下流沿海之地,似無疑義。
[愈古之民族,其受地理之影響也愈甚。
是以古代開化早前之民族,必沿海,旁大河,土地肥沃,溫濕之地。
]惟近來作此主張者,不能分别中國人與馬來人(古之越人,越亦作粵),亦是一病。
1.在文化上,古代中南北分為三派。
[古代文化,多就地理之緯度而不同。
]而處置頭發之方法,恰為其表征。
即北族辮發(亦作編發),南族斷發,[亦作祝發,斷、祝音近,古通。
又作披發、被發,披、被,皆為之假借,假發也,有離字之
世界之民族,能自言其緣起者,率由開化較早之鄰族為之記述。
吾國開化極早,無可借鏡。
而民族緣起,必在有史以前,既不可能求之故書,僅能求之于考古發掘。
故近二十年來之說,可資采取,前此則無甚價值。
民國十二三(1923~1924)年,河北房山縣周口店發見古人遺迹,考古學家名其人為“北京人”。
推究其年代,約距今四十萬年。
此隻能證明中國地方,有甚古之居人,不能言其與中國民族有何關系。
民國十年(1921),遼甯錦西縣沙鍋屯,河南渑池縣仰韶村,十二三年,甘肅(西南部)青海(東部),發見古人遺迹。
專家言其人之骨骼,與今華北人同(同種族)。
此種遺迹中,有彩色陶器,與亞洲西南部、歐俄、意大利北部相似。
民國十九年(1930),山東曆城縣城子崖,廿年,滕縣、日照縣,浙江杭縣等地發見之古迹中,有黑色陶器。
此為沿海江、河下流之一種古文化。
名之為“黑陶文化”,若以此為中國文化之基本,則中國文化系起于東部,江、河之下流。
然若無更古之文化發見,則“黑陶文化”當為中國文化之起源。
可以下列諸點證明之。
1.自黃河流域以北,石器時代的情形,近來略有些明白。
大約漠南北各為一種。
自黑龍江北部經朝鮮北部至黃河流域又為一種。
此種石器,多與鬲(三足土器)并存。
鬲在考古學上,為中國所獨有,為鼎之前身。
[前一種為漁獵遺迹,後一種為農耕遺迹,可推之與中國民族相銜接。
] 2.又考古學上中國之古迹,與太平洋沿岸諸地相類者頗多。
3.在曆史上。
(1)中國食以植物并魚為主。
[濕熱之地,植物繁茂,故多以植物為主,寒冷之地,則多以動物為主。
](2)衣以麻、絲為主,而其裁制寬博。
[濕熱之地,衣多寬博,寒冷之地,衣多短窄。
](3)宮室以木為主。
[以木為架,起自巢居,以土為牆,起自穴居。
](4)貨币以貝為主。
[用金後最著者錢,錢有孔,猶仿貝制。
](5)宗教上敬畏龍蛇。
[龍蛇皆水屬。
]皆足見其文化起于東南濕熱之地。
(6)人所聚處曰州。
如前所述,中國文化起于東南江、河下流沿海之地,似無疑義。
[愈古之民族,其受地理之影響也愈甚。
是以古代開化早前之民族,必沿海,旁大河,土地肥沃,溫濕之地。
]惟近來作此主張者,不能分别中國人與馬來人(古之越人,越亦作粵),亦是一病。
1.在文化上,古代中南北分為三派。
[古代文化,多就地理之緯度而不同。
]而處置頭發之方法,恰為其表征。
即北族辮發(亦作編發),南族斷發,[亦作祝發,斷、祝音近,古通。
又作披發、被發,披、被,皆為之假借,假發也,有離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