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術數之學

關燈
惟《易玄星紀譜》,尚存《景迂集》中。

    其書,乃将溫公之《太玄曆》,康節之《太玄準易圖》,據曆象合編為譜,以見《易》與《玄》之皆本于天也。

     五行生成之數,鄭氏以之注《系辭傳》天地之數,其注大衍之數亦用之。

    其注“河出圖,洛出書”,則引《春秋緯》雲:“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河龍圖發,洛龜書成。

    《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

    ”初不言九篇、六篇所載為何事。

    《漢書·五行志》載劉歆之言曰:“虙犧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

    禹治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

    ”(張衡《東京賦》:“《龍圖》授羲,《龜書》畀妣”)始以《河圖》為八卦,《洛書》為五行。

    (《僞孔傳》及《論語集解》引孔氏,亦皆以《河圖》為八卦)然亦僅言八卦五行,出于《圖》、《書》,而《圖》、《書》究作何狀,則莫能質言。

    (邢昺《論語疏》:“鄭玄以為《河圖》、《洛書》,龜龍銜負而出。

    如《中候》所說:龍馬銜甲,赤文綠字。

    甲似龜背,袤廣九尺。

    上有列宿鬥正之度,帝王錄紀興亡之數。

    ”雲“列宿鬥正之度”,似《圖》;雲“帝王錄紀興亡之數”,則亦似《書》矣。

    又雲:“赤文綠字,甲似龜背”,則龍馬所負,亦龜書也。

    《隋志》:“《河圖》二十卷。

    《河圖龍文》一卷。

    其書出于前漢。

    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

    自黃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

    又别有三十篇,雲自初起至于孔子九聖之所增演,以廣其意。

    ”其書既亡,無可究诘。

    《漢書·五行志》,以“初一曰”以下六十五字,皆為《洛書》本文;孔以“初一曰”等二十七字,系禹加;劉彪、顧焯以為龜背有二十八字,劉炫謂止二十字,亦皆以意言之而已。

    要之《河圖》、《洛書》,本神怪之談,無從征實。

    必欲鑿求,适成其為癡人說夢而已)至宋時,始有所謂《易龍圖》者,托諸陳抟(見李淑《邯鄲書目》)。

    朱子已明言其僞。

    清胡渭《易圖明辨》,謂其圖見于張仲純《易象圖說》者凡四:其第一圖,即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第二圖上為五行生數,下為五行成數;第三圖合二者為一;第四圖則所謂“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為腹心,縱橫數之皆十五”者也。

    其數與《大戴記》明堂九室(《大戴記·明堂篇》:“明堂者,古有之也。

    凡九室。

    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及《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易乾鑿度》同。

    案《後漢書·劉瑜傳》:瑜上書:“《河圖》授嗣,正在九房”,則以此數為《河圖》。

    然九宮之數,合于九疇,故又有以此為《洛書》者。

     宋劉牧撰《易數鈎隐圖》,就《龍圖》天地已合之數,虛其中,以上圖為兩儀,下圖為四象,以為《河圖》,其有五數及十數者為《洛書》。

    蔡元定則以第三圖為《河圖》,第四圖為《洛書》。

    引關朗《易傳》為證。

    《易傳》曰:“《河圖》之文,七前六後,八左九右。

    聖人觀之以畫卦。

    是故全七之三以為離,奇以為巽。

    全八之三以為震,奇以為艮。

    全六之三以為坎,奇以為乾。

    全九之三以為兌,奇以為坤。

    正者全其位,隅者盡其量。

    《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

    後聖稽之為三象:一、四、七為天生之數,二、五、八為地育之數,三、六、九為人資之數。

    ”所謂則圖畫卦者,與劉牧之《四象生八卦圖》合,宋時言《圖》、《書》者,所由以《圖》、《書》附合于《易》也。

    (劉氏曰:“水居坎而生乾,金居兌而生坤,火居離而生巽,木居震而生艮。

    ”謂水數六,除三畫為坎,餘三畫為幹;金數九,除三畫為兌,餘六畫為坤;火數七,除三畫為離,餘四畫為巽;木數八,除三畫為震,餘五畫為艮也。

    乾坤艮男,畫數恰合,巧矣。

    然坎離震兌皆止三畫,殊不可通)關朗易傳,乃北宋阮逸所造僞書,見陳無己《後山叢談》;實本諸劉牧,而又小變其說者,蔡氏為所欺也。

     《東都事略·儒學傳》謂:“陳抟讀《易》,以數學授穆脩,脩以授種放,放授許堅,堅授範谔昌。

    ”朱漢上《經筵表》謂:“陳抟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脩,脩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

    (明道志康節墓,亦謂其學得之李挺之,挺之得之穆伯長)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堅傳範谔昌,谔昌傳劉牧。

    脩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颢、程頤。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易證墜簡》一卷。

    天禧中,毗陵從事範谔昌撰。

    自謂其學出于湓浦李處約、廬陵許堅。

    ”處約不知即溉否。

    然邵之學,出于《先天圖》;劉牧之學,出于《河圖》、《洛書》;周子之學,出于《太極圖》,則不可誣也。

     南渡以後,精于數學者,莫如蔡西山父子。

    西山以十為《河圖》(五行生成數),九為《洛書》(九官)。

    又謂“《河圖》、《洛書》虛其中為太極。

    奇耦各居二十(謂一、三、七、九,與二、四、六、八,相加皆為二十),則亦兩儀。

    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十為土,固《洪範》之五行,而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