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節之學
關燈
小
中
大
結實而人種之,又成是木,而結是實。
木非舊木也,此木之神不二也。
此實生生之理也。
”又曰:“人之神,則天地之神。
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慎哉!”此邵子本其哲學,所建立之人生觀也。
邵子之學,其原亦出于道家。
宋時有所謂《先天圖》及《古太極圖》者。
《先天圖》見趙謙(謙,字古則,餘姚人。
宋宗室。
别号古老先生。
《名山藏》作趙謙。
雲洪武初聘修《正韻》)《六書本義》雲:此圖世傳蔡元定得之蜀隐者,秘而不傳。
雖朱子亦莫之見。
今得之陳伯敷氏。
《古太極圖》,見趙仲全《道學正宗》(蓋以濂溪有《太極圖》,故加古字以别之)。
乃就《先天圖》界之為八。
宋濂曰:“新安羅端良願,作陰陽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為八卦,謂之《河圖》。
用井文界分九宮,謂之《洛書》。
言出青城隐者。
”正即此圖也。
胡朏明曰:此二圖,蓋合二用、三五、月體納甲、九宮、八卦而一之者。
蓋就《古太極圖》所界分者而觀之:則上方之全白者即乾,下方之全黑者即坤。
左方下白上黑,黑中複有一白點者當離;右方下黑上白,白中複有一點黑者當坎。
乾之左,下二分白、上一分黑者為兌;其右,下一分黑、上二分白者為巽。
坤之左,下一分白、上二分黑者為震;其右,下二分黑、上一分白者為艮。
所謂與八卦相合也。
八卦分列八方,而虛其中為太極,所謂與九宮相合也。
(案全圖為太極。
左白右黑相向互為兩儀。
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合為四象。
界而分之,則成八卦)月體納甲,出魏伯陽《參同契》。
以月之明魄多少,取象于卦畫,而以所見之方,為所納之甲。
震一陽始生,于月為生明,三日夕出于庚,故曰震納庚。
謂一陽之氣,納于西方之庚也。
兌二陽為上弦,八日夕見于丁,故曰兌納丁。
謂二陽之氣,納于南方之丁也。
乾純陽,望,十五夕,盈于甲,故曰乾納甲。
謂三陽之氣,納于東方之甲也。
此望前三候,陽息陰消之月象也。
巽一陰始生,于月為生魄。
十六旦,明初退于辛,故曰巽納辛。
謂以一陰之氣,納于西方之辛也。
退二陰為下弦。
二十三旦,明半消于丙,故曰艮納丙。
謂二陰之氣,納于南方之丙也。
坤純陰為晦。
三十旦,明盡滅于乙,故曰坤滅乙。
謂三陰之氣,納于東方之乙也。
此望後三候,陽消陰息之象也。
乾納甲而又納壬,坤納乙而又納癸者?謂乾之中畫,即太陰之精。
望夕夜半,月當乾,納其氣于壬方,地中對月之日也。
坤之中畫,即太陽之精。
晦朔之間,日在坤,納其氣于癸方,地中合日之月也。
徐敬可曰:“望夕之陽,既盈于甲矣,其夜半,日行至壬,而與月為衡。
月中原有陰魄,所謂離中一陰者。
平時含蘊不出,至是流為生陰之本,故其象為⊙,即望夕夜半壬方之日也。
晦旦之陽,既盡于乙矣,其夜半,日行至癸,而與月同躔。
月中原有陽精,所謂坎中一陽者。
平時胚渾不分,至是發為生陽之本,故其象為,即晦朔間癸方之月也。
離為日,日生于東,故離位乎東。
坎為月,月生于西,故坎位乎西。
至望夕,則日西月東,坎離易位。
其離中一陰,即是月魄;坎中一陽,即是日光;東西正對,交位于中;此二用之氣,所以納戊己也。
”此蓋仍方家修煉,注重坎離之故智,太極圖白中黑點,黑中白點,即其義也。
胡氏謂:“此圖蓋真出希夷,儒者受之,自種放後,皆有所變通恢廓,非複希夷之舊。
蜀之隐者,為得其本真。
故朱子屬蔡季通入峽求之。
”案朱子屬季通入峽購得《三圖》,見袁氏桷《謝仲直易三圖序》。
而其圖仍不傳。
胡氏謂此必其一,未知信否。
然謂邵子之學,源出此圖,則說頗近之以此圖與《先天次序》、《卦位圖》,若合符節也。
此可見邵子之學,源出道家矣。
黃黎洲《易學象數論》曰:“乾南坤北,實養生家大旨。
謂人身本具天地,因水潤火炎,會易交易,變其本體,故令乾之中畫,損而成離;坤之中畫,塞而成坎。
是後天使然。
今有取坎填離之法:挹坎水一畫之奇,歸離火一畫之耦。
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之類,益其所不足,離得固有也。
鑿竅喪魄,五色五聲五味之類,損其所有餘,坎去本無也。
離複返為乾,坎複返為坤,乃先天之南北也。
養生所重,專在水火。
比之天地,既以南北置乾坤,坎離不得不就東西。
”尤可見道家之說所自來。
然邵子之學,自與養生家異。
用其圖作藍本,亦猶周子之借用《太極圖》耳。
不得以此,遂誣邵子為方士之流也。
木非舊木也,此木之神不二也。
此實生生之理也。
”又曰:“人之神,則天地之神。
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慎哉!”此邵子本其哲學,所建立之人生觀也。
邵子之學,其原亦出于道家。
宋時有所謂《先天圖》及《古太極圖》者。
《先天圖》見趙謙(謙,字古則,餘姚人。
宋宗室。
别号古老先生。
《名山藏》作趙謙。
雲洪武初聘修《正韻》)《六書本義》雲:此圖世傳蔡元定得之蜀隐者,秘而不傳。
雖朱子亦莫之見。
今得之陳伯敷氏。
《古太極圖》,見趙仲全《道學正宗》(蓋以濂溪有《太極圖》,故加古字以别之)。
乃就《先天圖》界之為八。
宋濂曰:“新安羅端良願,作陰陽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為八卦,謂之《河圖》。
用井文界分九宮,謂之《洛書》。
言出青城隐者。
”正即此圖也。
胡朏明曰:此二圖,蓋合二用、三五、月體納甲、九宮、八卦而一之者。
蓋就《古太極圖》所界分者而觀之:則上方之全白者即乾,下方之全黑者即坤。
左方下白上黑,黑中複有一白點者當離;右方下黑上白,白中複有一點黑者當坎。
乾之左,下二分白、上一分黑者為兌;其右,下一分黑、上二分白者為巽。
坤之左,下一分白、上二分黑者為震;其右,下二分黑、上一分白者為艮。
所謂與八卦相合也。
八卦分列八方,而虛其中為太極,所謂與九宮相合也。
(案全圖為太極。
左白右黑相向互為兩儀。
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合為四象。
界而分之,則成八卦)月體納甲,出魏伯陽《參同契》。
以月之明魄多少,取象于卦畫,而以所見之方,為所納之甲。
震一陽始生,于月為生明,三日夕出于庚,故曰震納庚。
謂一陽之氣,納于西方之庚也。
兌二陽為上弦,八日夕見于丁,故曰兌納丁。
謂二陽之氣,納于南方之丁也。
乾純陽,望,十五夕,盈于甲,故曰乾納甲。
謂三陽之氣,納于東方之甲也。
此望前三候,陽息陰消之月象也。
巽一陰始生,于月為生魄。
十六旦,明初退于辛,故曰巽納辛。
謂以一陰之氣,納于西方之辛也。
退二陰為下弦。
二十三旦,明半消于丙,故曰艮納丙。
謂二陰之氣,納于南方之丙也。
坤純陰為晦。
三十旦,明盡滅于乙,故曰坤滅乙。
謂三陰之氣,納于東方之乙也。
此望後三候,陽消陰息之象也。
乾納甲而又納壬,坤納乙而又納癸者?謂乾之中畫,即太陰之精。
望夕夜半,月當乾,納其氣于壬方,地中對月之日也。
坤之中畫,即太陽之精。
晦朔之間,日在坤,納其氣于癸方,地中合日之月也。
徐敬可曰:“望夕之陽,既盈于甲矣,其夜半,日行至壬,而與月為衡。
月中原有陰魄,所謂離中一陰者。
平時含蘊不出,至是流為生陰之本,故其象為⊙,即望夕夜半壬方之日也。
晦旦之陽,既盡于乙矣,其夜半,日行至癸,而與月同躔。
月中原有陽精,所謂坎中一陽者。
平時胚渾不分,至是發為生陽之本,故其象為,即晦朔間癸方之月也。
離為日,日生于東,故離位乎東。
坎為月,月生于西,故坎位乎西。
至望夕,則日西月東,坎離易位。
其離中一陰,即是月魄;坎中一陽,即是日光;東西正對,交位于中;此二用之氣,所以納戊己也。
”此蓋仍方家修煉,注重坎離之故智,太極圖白中黑點,黑中白點,即其義也。
胡氏謂:“此圖蓋真出希夷,儒者受之,自種放後,皆有所變通恢廓,非複希夷之舊。
蜀之隐者,為得其本真。
故朱子屬蔡季通入峽求之。
”案朱子屬季通入峽購得《三圖》,見袁氏桷《謝仲直易三圖序》。
而其圖仍不傳。
胡氏謂此必其一,未知信否。
然謂邵子之學,源出此圖,則說頗近之以此圖與《先天次序》、《卦位圖》,若合符節也。
此可見邵子之學,源出道家矣。
黃黎洲《易學象數論》曰:“乾南坤北,實養生家大旨。
謂人身本具天地,因水潤火炎,會易交易,變其本體,故令乾之中畫,損而成離;坤之中畫,塞而成坎。
是後天使然。
今有取坎填離之法:挹坎水一畫之奇,歸離火一畫之耦。
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之類,益其所不足,離得固有也。
鑿竅喪魄,五色五聲五味之類,損其所有餘,坎去本無也。
離複返為乾,坎複返為坤,乃先天之南北也。
養生所重,專在水火。
比之天地,既以南北置乾坤,坎離不得不就東西。
”尤可見道家之說所自來。
然邵子之學,自與養生家異。
用其圖作藍本,亦猶周子之借用《太極圖》耳。
不得以此,遂誣邵子為方士之流也。